面向切面编程
AOP(Aspect Oriented Programming),即面向切面编程。OOP引入封装、继承、多态等概念来建立一种对象层次结构,用于模拟公共行为的一个集合。不过OOP允许开发者定义纵向
的关系,但并不适合定义横向
的关系,例如日志功能。日志代码往往横向地散布在所有对象层次中,而与它对应的对象的核心功能毫无关系对于其他类型的代码,如安全性、异常处理和透明的持续性也都是如此,这种散布在各处的无关的代码被称为横切(cross cutting),在OOP设计中,它导致了大量代码的重复,而不利于各个模块的重用。
AOP技术恰恰相反,它利用一种称为"横切"的技术,剖解开封装的对象内部,并将那些影响了多个类的公共行为,并将其命名为"Aspect",即切面。所谓"切面",简单说就是那些与业务无关,却为业务模块所共同调用的逻辑或责任封装起来,便于减少系统的重复代码,降低模块之间的耦合度,并有利于未来的可操作性和可维护性。
使用"横切"技术,AOP把软件系统分为两个部分:核心关注点和横切关注点。业务处理的主要流程是核心关注点,与之关系不大的部分是横切关注点。横切关注点的一个特点是,他们经常发生在核心关注点的多处,而各处基本相似,比如权限认证、日志打印、事物。AOP的作用在于分离系统中的各种关注点,将核心关注点和横切关注点分离开来。
Spring是什么?
Spring是一个轻量级的IoC和AOP容器框架。目的是解决企业应用开发的复杂性,使用基本的JavaBean来完成以前只可能由EJB完成的事情,并提供了更多的企业应用功能,Spring的用途不仅限于服务器端的开发,从简单性、可测试性和松耦合的角度而言,任何Java应用都可以从Spring中受益。
55.Spring的优点?
(1)spring属于低侵入式设计,代码的污染极低;
(2)spring的DI机制降低了业务对象替换的复杂性;
(3)容器提供了AOP技术,利用它很容易实现如权限拦截,运行期监控等功能;
(4)降低了组件之间的耦合性,实现了软件各层之间的解耦;
(5)容器提供单例模式支持;
(6)可以使用容器提供的众多服务,如事务管理,消息服务等;
(7)容器提供了众多的辅助类,能加快应用的开发;
(8)spring对于主流的应用框架提供了集成支持,如hibernate,JPA,Struts等
(9)独立于各种应用服务器
Spring的AOP理解
AOP,一般称为面向方面(切面)编程,作为面向对象的一种补充,用于解剖封装好的对象内部,找出其中对多个对象产生影响的公共行为,并将其封装为一个可重用的模块,这个模块被命名为“切面”(Aspect),切面将那些与业务无关,却被业务模块共同调用的逻辑提取并封装起来,减少了系统中的重复代码,降低了模块间的耦合度,同时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可用于权限认证、日志、事务处理。
AOP实现的关键在于AOP框架自动创建的AOP代理,AOP代理主要分为静态代理和动态代理。静态代理的代表为AspectJ;动态代理则以SpringAOP为代表。
(1)AspectJ是静态代理的增强,所谓静态代理,就是AOP框架会在编译阶段生成AOP代理类,因此也称为编译时增强,他会在编译阶段将AspectJ织入到Java字节码中,运行的时候就是增强之后的AOP对象。
(2)SpringAOP使用的动态代理,所谓的动态代理就是说AOP框架不会去修改字节码,而是每次运行时在内存中临时为方法生成一个AOP对象,这个AOP对象包含了目标对象的全部方法,并且在特定的切点做了增强处理,并回调原对象的方法。
SpringAOP中的动态代理主要有两种方式,JDK动态代理和CGLIB动态代理:
①JDK动态代理通过反射来接收被代理的类,并且要求被代理的类必须实现一个接口。JDK动态代理的核心是InvocationHandler接口和Proxy类。生成的代理对象的方法调用都会委托到InvocationHandler.invoke()方法,当我们调用代理类对象的方法时,这个“调用”会转送到invoke方法中,代理类对象作为proxy参数传入,参数method标识了我们具体调用的是代理类的哪个方法,args为这个方法的参数。
②如果目标类没有实现接口,那么SpringAOP会选择使用CGLIB来动态代理目标类。CGLIB(CodeGenerationLibrary),是一个代码生成的类库,可以在运行时动态的生成指定类的一个子类对象,并覆盖其中特定方法,覆盖方法时可以添加增强代码,从而实现AOP。CGLIB是通过继承的方式做的动态代理,因此如果某个类被标记为final,那么它是无法使用CGLIB做动态代理的。
(3)静态代理与动态代理区别在于生成AOP代理对象的时机不同,相对来说AspectJ的静态代理方式具有更好的性能,但是AspectJ需要特定的编译器进行处理,而SpringAOP则无需特定的编译器处理。
AOP编程底层使用代理设计模式实现的!
Spring的IoC理解:
(1)IOC就是控制反转。就是对象的创建权反转交给Spring,由容器控制程序之间的依赖关系,作用是实现了程序的解耦合,而非传统实现中,由程序代码直接操控。(依赖)控制权由应用代码本身转到了外部容器,由容器根据配置文件去创建实例并管理各个实例之间的依赖关系,控制权的转移,是所谓反转,并且由容器动态的将某种依赖关系注入到组件之中。BeanFactory是SpringIoC容器的具体实现与核心接口,提供了一个先进的配置机制,使得任何类型的对象的配置成为可能,用来包装和管理各种bean。
(2)最直观的表达就是,IOC让对象的创建不用去new了,可以由spring自动生产,这里用的就是java的反射机制,通过反射在运行时动态的去创建、调用对象。spring就是根据配置文件在运行时动态的去创建对象,并调用对象的方法的。
(3)Spring的IOC有三种注入方式:
第一是根据属性注入,也叫set方法注入;
第二种是根据构造方法进行注入;
第三种是根据注解进行注入。
详细的说:
(4)IoC,控制反转:将对象交给容器管理,你只需要在spring配置文件总配置相应的bean,以及设置相关的属性,让spring容器生成类的实例对象以及管理对象。在spring容器启动的时候,spring会把你在配置文件中配置的bean都初始化以及装配好,然后在你需要调用的时候,就把它已经初始化好的那些bean分配给你需要调用这些bean的类。就是将对象的控制权反转给spring容器管理。
(5)DI机制(DependencyInjection,依赖注入):可以说是IoC的其中一个内容,在容器实例化对象的时候主动的将被调用者(或者说它的依赖对象)注入给调用对象。比如对象A需要操作数据库,以前我们总是要在A中自己编写代码来获得一个Connection对象,有了spring我们就只需要告诉spring,A中需要一个Connection,至于这个Connection怎么构造,何时构造,A不需要知道。在系统运行时,spring会在适当的时候制造一个Connection,然后像打针一样,注射到A当中,这样就完成了对各个对象之间关系的控制。
IoC让相互协作的组件保持松散的耦合,而AOP编程允许你把遍布于应用各层的功能分离出来形成可重用的功能组件。
Spring 框架中用到了哪些设计模式:
工厂设计模式 : Spring使用工厂模式通过 BeanFactory、ApplicationContext 创建 bean 对象。
代理设计模式 : Spring AOP 功能的实现。
单例设计模式 : Spring 中的 Bean 默认都是单例的。
模板方法模式 : Spring 中 jdbcTemplate、hibernateTemplate 等以 Template 结尾的对数据库操作的类,它们就使用到了模板模式。
包装器设计模式 : 我们的项目需要连接多个数据库,而且不同的客户在每次访问中根据需要会去访问不同的数据库。这种模式让我们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能够动态切换不同的数据源。
观察者模式: Spring 事件驱动模型就是观察者模式很经典的一个应用。
适配器模式 :Spring AOP 的增强或通知(Advice)使用到了适配器模式、spring MVC 中也是用到了适配器模式适配Control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