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性能测试的本质(二)

“宏观/微观”的性能测试


  这也是一个有趣的对立。在做性能测试,特别是整个产品的性能测试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产品的核心功能和主要的大的功能模块,比如数据库、web服务器、核心的daemon等等。在脑海里,我们有一个架构图,哪怕你没有把它画出来。所以有时候,我们会想,性能测试对于产品的视角是宏观的,看大的组件,而不是具体的细节的东西。果真是如此吗?看看下面的例子:

1. 把daemon的log级别改为debug(log_level从2改到5)之后,性能下降了差不多一半。

2. 关掉一个cache选项

3. 打开keepalive选项

4. 打开DNS反向查询

.....

  上面都是些细枝末节的设置,一个配置项而已,藏在DB的某张表或者某个ini里面。但是改变之后,得到的性能结果可能大不相同。这些都是否改变了我们以往的看法。Scott Barber(性能测试方面的专家)在他的一篇文章里讨论了这个话题。

“Macro- and Micro-tests, macro strategies and micro-plans, macro-level application usage and micro-level usage implementation details, macro-level result summaries for executives and micro-level test results for developers... it sounds like a day in the life of a performance tester to me.”

摘自他为Software Test&Performance杂志写的一个系列文章,叫做Peak Performance,其中的2006年9月的一期,文章名是Macro to Micro And Back Again Macro to Micro And Back Again,嗯,很好的诠释。

  亚里士多德说世上的道理不是被讲一遍两遍而是成千上万遍,是的,因为Weinberg也讲了一遍,就在上面提到的那本书里面。请原谅我再次引用他的话,粉丝嘛。“Although it's necessary to have an overview of the problem, the big picture often turns on one critical detail.”

  critical detail,对,就是这个term。其实不光是这里说的测试,工作和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一样,不是要不要关心细节,而是它是否critical。

  那么,怎么区分一个细节是不是critical或者怎样找到critical的detail呢?

  嗯...,这是个好问题,不过不好意思这个不是这里要讨论的范畴。

所以,你还认为性能测试只是学习如何使用性能工具么?它需要一个长期的个技术的积累,我们的路还很长。也许,我讲的不够本质,但性能测试这个领域,看到太多的新手在整天问工具的使用,学会了工具的使用就大言“我会(精通)性能测试!”。太多的公司叫新手的做性能测试,环境神马的也不提供,你找个工具对软件加压一下吧!哎~!这未免是太贬低“软件性能测试”了。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