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5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23、自然语言处理中的迭代、递归与内存选择
本文探讨了自然语言处理中迭代与递归在语言建模中的差异,对比了短语结构语法(PSG)的递归嵌入与数据库语义学(DBS)的迭代链式结构,指出DBS在处理语言时间线性结构上的优势。文章分析了基于主体与基于符号方法在驱动方式、结构构建和重复机制等方面的区别,强调DBS采用数据驱动和连接方式,结合内容可寻址内存,实现了高效、线性的计算认知过程。此外,介绍了DBS的三大组件、小体的作用及其在语言与非语言认知交互中的应用,并展望了其在未来智能系统中的发展潜力。原创 2025-09-27 02:12:25 · 37 阅读 · 0 评论 -
22、语义计算与语言结构的多元选择
本文探讨了语义计算与语言结构处理中的多元方法选择,涵盖认知计算任务整合、过程语义与元语言语义的对比、嵌入与拼接的不同应用、以及递归与迭代的计算权衡。文章分析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如DBS分析在消除歧义和处理复杂结构上的优势,PSG与HPSG在层次表达上的能力,以及迭代在效率上的优越性。通过案例分析自然语言问答系统,展示了这些方法在实际系统中的综合应用,并展望了融合多方法、数据驱动和跨学科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原创 2025-09-26 09:55:35 · 46 阅读 · 0 评论 -
21、认知代理的行为控制与语言处理
本文探讨了认知代理在行为控制与语言处理中的核心机制,涵盖自主行为的非语言与语言模式选择、基于记忆与先例的决策流程,以及利用控制理论维持系统平衡的方法。文章分析了多义词与同音异义词的语言识别挑战,并提出通过语境和字面意义区分提升理解准确性。最后,基于DBS框架,讨论了语言处理中静态语义结构与时间线性行为的转换,以及自然与人工代理间的输入-输出等效原则,为构建高效计算认知系统提供理论支持。原创 2025-09-25 10:56:15 · 21 阅读 · 0 评论 -
20、非语言认知与模式抽象:原理、应用与推理生成
本文探讨了非语言认知与模式抽象在认知处理中的核心作用。通过分析语言与非语言认知的交互机制、触发点及功能流程,揭示了二者共享的数据结构与操作基础。文章重点阐述了如何通过变量替换与限制控制模式的抽象程度,并实现从具体内容到通用模式的转换,从而提升信息处理效率。此外,提出了基于内容与模式互转的新推理即时推导方法,支持数据驱动的自动化推理生成。结合案例展示了模式抽象在信息整合、搜索产出和实际应用场景(如安全监控)中的优势。最后展望了该技术在跨领域应用、深度学习融合与多模态认知系统中的发展潜力。原创 2025-09-24 11:36:15 · 25 阅读 · 0 评论 -
19、认知系统中的记忆、操作与语言处理机制
本文深入探讨了认知系统中的记忆、操作与语言处理机制,详细阐述了记忆组件中属性元的存储与检索、操作组件中的导航与推理机制,以及语言认知的功能流程。通过分析情景内容与通用内容的区分、水平与垂直导航的协同作用,揭示了智能体如何实现语言理解与生成。同时,文章还探讨了语言认知与非语言认知的交互关系,并提出了系统优化方向,如增强推理能力、融合多模态认知及优化数据驱动机制,为构建更高效的智能语言系统提供了理论基础。原创 2025-09-23 10:59:18 · 31 阅读 · 0 评论 -
18、深入解析记忆组件:从字符串搜索到语言存储
本文深入探讨了认知计算系统DBS中的记忆组件,涵盖字符串搜索、倒排文件与字典树结构在语言存储中的应用。详细解析了A-、B-和C-三类记忆部分的分工与协作机制,阐述了索引词与名称的语义解释方式,并介绍了基于核心值和所有者的听模式下语言词元存储流程。整体构建了一个高效、可扩展的认知存储体系,为智能语言处理提供了理论与技术基础。原创 2025-09-22 11:07:29 · 25 阅读 · 0 评论 -
17、人工智能接口组件的概念、语言处理与监控机制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人工智能接口组件中的核心概念,包括概念类型与语义场的关系、概念的识别与动作使用机制。详细探讨了语言处理中的三种主要方法:全形式、词素和词素变体方法,并对比其优劣。阐述了表面识别与生成的流程,以及STAR系统在实时监控中的关键作用。最后展望了接口组件在功能扩展、智能化提升及技术融合方面的发展趋势,展示了其在智能交互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原创 2025-09-21 13:28:21 · 25 阅读 · 0 评论 -
16、语用学非标准变体与DBS推理体系
本文探讨了语用学中非标准推理的应用,特别是溯因与演绎在婚礼场景中的差异化使用,并介绍了DBS推理体系的10类推理模式。文章深入分析了认知的三大核心组件——接口、记忆与操作组件的结构与协同机制,阐述了感官模态、概念与原始数据的映射关系,以及语言识别与生成的过程。同时,详细说明了非语言识别与行动的实现机制,并揭示了各类推理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与应用。最后展望了认知系统在未来智能技术中的发展潜力。原创 2025-09-20 13:28:29 · 20 阅读 · 0 评论 -
15、自然语言语用学中的非标准现象解读
本文探讨了自然语言语用学中的多种非标准现象,包括比喻用法、偷听情境、高要求阅读和语言仪式等,揭示了语言在实际交流中的复杂性与灵活性。通过STAR模型分析说话者与听者的语用推理过程,结合演绎与溯因机制,深入解读不同语境下的语言理解方式。文章还总结了各类现象的特点及其对语言交流的启示,并提出了在沟通、学习、仪式场合中的实际应用建议,以及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中基于规则、机器学习和知识图谱的实现路径,展望了智能语言系统的发展方向。原创 2025-09-19 14:47:40 · 29 阅读 · 0 评论 -
14、语言中的非字面用法与推理机制解析
本文系统解析了语言中非字面用法的分类及其背后的推理机制,涵盖指称、关系和属性三个语义层面。重点探讨了上下位关系、属性共享隐喻、转喻以及及物与不及物动词和修饰语的比喻性使用,揭示了说话模式中的演绎推理与听话模式中的溯因推理在语言理解与表达中的核心作用。文章还通过形式化规则与交互图示说明各类非字面用法的认知机制,并指出习语化如何补偿不确定性以促进交流成功。最终强调非字面用法在增强语言灵活性的同时,对交际双方的推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原创 2025-09-18 12:29:05 · 25 阅读 · 0 评论 -
13、语言交流中的推理与转换机制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语言交流中的多种推理与转换机制,涵盖索引STAR-1与STAR-2的时态人称转换、疑问句与陈述句向祈使或疑问意图的非字面理解过程,以及模仿行为中从观察到自我执行的认知路径。通过具体语言实例和形式化表达,揭示了听者如何在不同语境下进行索引调整、溯因与演绎推理,从而准确理解说话者意图或实现行为模仿。文章总结了各类机制的处理流程,并以mermaid流程图直观展示,强调这些机制在有效沟通与社会互动中的核心作用。原创 2025-09-17 11:42:12 · 24 阅读 · 0 评论 -
12、语言内容转换与交流中的语法语气适应及索引词推理
本文深入探讨了语言交流中语言内容的转换机制,重点分析了语法语气适应的三种主要形式:祈使句与疑问句、陈述句之间的转换,并引入DBS图和形式化推理模式进行解析。文章阐述了重复传闻在信息传递中的迭代过程,揭示了从STAR-1表面形式到STAR-2理解视角的推导逻辑,特别是不同变体所包含的信息层级。同时,详细说明了索引词在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进行STAR-0到STAR-1和STAR-1到STAR-2转换时所采用的不同推理机制,强调了时间线、同步性以及语境在语言理解中的关键作用。最后总结了这些机制在实际语言交流中的应用原创 2025-09-16 09:15:20 · 25 阅读 · 0 评论 -
11、语言认知中的STAR内容转换与语义语用区分
本文探讨了语言认知中的STAR内容转换机制与语义-语用区分理论。通过分析存储内容的修正过程,阐述了STAR-proplet在不同视角(STAR-0、STAR-1、STAR-2)之间的转换逻辑,特别是在说话者视角下的语用适应。文章详细介绍了从字面到非字面语言的转换,如祈使句转疑问句的IMP-INT推理,并强调了索引性STAR-0到STAR-1推理在时空定位调整中的作用。结合实例与mermaid流程图,展示了‘I see you’这一内容如何生成多种语用等效的STAR-1表面变体,并讨论了书面语言中STAR-1原创 2025-09-15 11:04:17 · 27 阅读 · 0 评论 -
10、认知内容的识别、约束与引用机制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认知内容的识别、约束与引用机制,涵盖机载定位系统STAR-0下的内外部识别差异,强调当前识别内容的可信度及其局限性。文章探讨了语义类型与内容类型的对应关系及比喻用法的不变性约束,并阐述在变化中保持同一性的机制。进一步介绍了指称与共指的概念及其在语言和非语言认知中的广义应用,提出名词影子的推导与使用方式,展示其在新内容构建、回忆推理和记忆修正中的关键作用。整体框架为理解人类认知过程及其实现于计算系统的模拟提供了理论基础。原创 2025-09-14 14:53:49 · 28 阅读 · 0 评论 -
9、常识推理与语用学中的内容处理
本文探讨了常识推理与语用学中的内容处理机制,涵盖基于类比的常识推理、层次化摘要生成、导航与逻辑推理的动态区别,以及语言与非语言内容在不同语境下的类型划分。通过DBS框架和STAR定位系统,分析了智能系统如何结合内部状态与外部语境理解自然语言,并实现高效的信息处理与决策。文章还展示了实际应用步骤与操作流程,为人工智能与自然语言处理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原创 2025-09-13 10:36:38 · 15 阅读 · 0 评论 -
8、逻辑推理与常识推理:原理、应用与融合
本文深入探讨了逻辑推理与常识推理的原理、特点及其在DBS(基于主体的数据驱动系统)中的融合机制。通过分析模态DARII、FERIO、BAROCO和BOCARDO等经典逻辑推理模式,结合谓词演算与集合论表示,揭示了逻辑推理的严谨结构。同时,对比常识推理的因果性、对策性和经验来源,阐述了二者在数据结构和推理机制上的共性与差异。文章进一步展示了逻辑推理与常识推理在智能客服、医疗诊断和自动驾驶等场景中的融合应用,并讨论了未来智能化、自动化和集成化的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为构建更接近人类认知的智能系统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原创 2025-09-12 10:15:28 · 24 阅读 · 0 评论 -
7、逻辑推理中的范畴判断与DBS推理
本文探讨了逻辑推理中的四种范畴判断及其在数据驱动、基于代理的DBS推理系统中的应用。通过一阶谓词演算和集合论(如欧拉图表)的对应关系,分析了BARBARA、CELARENT、DARII等有效三段论以及假言推理中的肯定前件式(modus ponendo ponens)和否定后件式(modus tollendo tollens)在DBS中的形式化表示与操作流程。文章详细展示了不同推理模式(包括全称、特称、个体及含否定情况)的DBS数据结构实现,并总结了推理步骤与有效性验证机制,揭示了传统逻辑向现代计算推理转换的原创 2025-09-11 16:52:52 · 25 阅读 · 0 评论 -
6、记忆中的内容共鸣与逻辑推理
本文探讨了记忆中的内容共鸣与逻辑推理在基于主体的DBS系统中的作用机制。从记忆草图的搜索模式与选择性激活入手,分析了高阶交集和自由语义关系导航如何实现高效的内容检索。深入阐述了归纳、演绎与溯因三种推理形式在DBS中的应用,并结合数据驱动的操作机制,展示了顺序与并行应用在认知过程中的实现方式。文章进一步将古典三段论重构为集合论基础下的S-推理,并融合常识C-推理,实现了逻辑与现实场景的无缝集成。最后讨论了推理在语言理解与生成中的应用,提出了未来在人工智能与认知科学中的发展方向。原创 2025-09-10 13:15:04 · 24 阅读 · 0 评论 -
5、语言处理中的发声模式操作、参考认知与内容共振机制
本文探讨了语言处理中的发声模式操作、参考认知与内容共振机制。通过分析发声与听觉模式的驱动差异,阐述了基于小体(proplet)和语义关系的导航机制,如V$N和N1V操作在表面生成中的应用。进一步介绍了语义关系的多种图形表示方法及其动态导航特性。文章重点解析了记忆中的内容共振机制,包括直接与间接语言/非语言参考模式,并详细说明了通过令牌线移动搜索模式实现2度与3度交集的共同激活过程。最后,结合流程图与实际应用场景,展示了该机制在语言理解与问题解决中的关键作用。原创 2025-09-09 11:46:37 · 33 阅读 · 0 评论 -
4、语言认知处理算法与内存机制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语言认知处理中的核心算法与内存机制,涵盖DBS系统的三种主要操作:拼接、导航与推理。详细阐述了SBJ×PRD、PRD×OBJ、DET×ADN、ADN×ADN和DET∪CN等听模式操作在构建语言结构中的作用,并介绍了A-内存的内容可寻址特性及其二维存储模式。通过‘现在前沿’的织布机式清除机制,系统实现了高效的数据驱动处理。文章还探讨了语言与非语言认知在语义结构关系上的统一表示,以及说模式的操作流程与优化方向,为构建智能语言交互系统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路径。原创 2025-09-08 11:39:35 · 19 阅读 · 0 评论 -
3、计算认知中的数据结构与算法解析
本文深入探讨了计算认知领域中数据结构与算法的核心机制,重点分析了DBS系统中的proplet数据结构、模式匹配原理、语义关系构建(如函子-参数和协调关系)、认知基础及其对应的计算机制,并详细阐述了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算法实现过程。通过表格与流程图直观展示了听模式推导、模式匹配流程及认知方阵结构,为智能语言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原创 2025-09-07 11:51:38 · 18 阅读 · 0 评论 -
2、语义学中的本体论与认知基础
本文探讨了语义学中的本体论与认知基础,比较了基于智能体和基于符号的本体论在构建会说话机器人中的应用。文章详细阐述了类型/令牌区分在识别与动作过程中的机制,并拓展至复杂概念与多模态数据的处理。同时,提出了认知系统的评估指标与流程,分析了两类本体论系统在准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方面的差异。最后展望了融合多种本体论、多智能体协作以及与深度学习结合的未来发展趋势,强调本体论在实现智能、灵活和高效认知系统中的核心作用。原创 2025-09-06 12:45:42 · 17 阅读 · 0 评论 -
1、探索计算认知:构建会说话机器人的理论与实践
本文探讨了构建会说话机器人的理论与实践,融合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与人文科学,提出基于主体的认知模型。文章对比了主体基模型与符号基模型、数据驱动与替换驱动计算范式,分析了感官与处理媒体的双重模态,并阐述了人造认知主体在功能等效、可扩展性、符号处理、即时前沿和记忆结构等方面的关键特性。同时,深入讨论了逻辑推理与常识推理的协同作用、语用学中的视角与特殊现象,以及由接口、记忆和操作组件构成的行为控制系统。最终强调通过控制抽象程度和合理选择计算范式,实现高效、实时、类人语言能力的认知架构。原创 2025-09-05 09:07:59 · 22 阅读 · 0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