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探索C语言中的各种Sleep方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引言

在程序设计中,有时需要让进程或线程暂停执行一段时间,这种需求可以通过使用 sleep 函数来实现。本文将详细介绍在 C 语言环境下可用的不同类型的 sleep 函数,包括它们的用途、参数以及注意事项,并提供一些示例代码。

目录

  1. 标准 sleep() 函数
    • 定义与原型
    • 参数解释
    • 返回值与错误处理
    • 示例代码
    • 底层原理
  2. 精确定时 nanosleep()
    • 定义与原型
    • 参数解析
    • 实现精确延时
    • 示例代码
    • 底层原理
  3. 非阻塞 usleep()
    • 定义与原型
    • 微秒级延迟
    • 使用场景与限制
    • 示例代码
    • 底层原理
  4. 线程专用 pthread_sleep()clock_nanosleep()
    • 线程间同步
    • 参数与用法
    • 示例代码
    • 底层原理
  5. 条件变量等待 pthread_cond_timedwait()
    • 条件变量与定时等待
    • 参数解析
    • 示例代码
    • 底层原理
  6. 总结与建议
  7. 参考资料

正文

1. 标准 sleep() 函数

定义与原型:

#include <unistd.h>
unsigned int sleep(unsigned int seconds);

参数解释:

  • seconds: 指定要挂起进程的秒数。

返回值与错误处理:

  • 成功时返回实际睡眠的秒数。
  • 失败时返回 0 并将 errno 设置为 EINTR(如果进程被信号中断)。

示例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unistd.h>

int main(void) {
    printf("Sleeping for 5 seconds...\n");
    if (sleep(5) == 0) {
        perror("Error sleeping");
    }
    printf("Woke up.\n");
    return 0;
}

底层原理:

  • sleep() 是一个系统调用,它通过发送 SIGTSTP 信号给当前进程来挂起进程。
    • 当进程调用 sleep() 函数时,它实际上是在调用内核中的一个系统调用处理程序。
    • 系统调用处理程序会检查进程是否已经准备好进入睡眠状态,并将进程的状态标记为不可中断的睡眠状态 (D)。
    • 内核会将进程添加到睡眠队列中,并开始计时。
    • 当指定的时间过去后,内核会唤醒该进程,并将进程的状态从睡眠状态改为可运行状态 ®。
    • 进程回到用户空间后,会继续执行。
    • 如果在睡眠过程中接收到一个信号(如 SIGALRM 或 SIGTERM),则进程会被立即唤醒,sleep() 函数会返回 0 并将 errno 设置为 EINTR。
    • sleep() 函数的精度相对较低,因为它只能以整秒为单位进行延时,不适合需要更高精度的应用场景。
    • 由于 sleep() 依赖于信号机制,因此在高负载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延迟唤醒的情况。
    • 使用 sleep() 时需要注意避免被信号中断的问题,尤其是当需要精确控制延时时。
2. 精确定时 nanosleep()

定义与原型:

#include <time.h>
int nanosleep(const struct timespec *req, struct timespec *rem);

参数解析:

  • req: 请求的持续时间。
  • rem: 剩余的时间(如果请求的睡眠时间超过实际的睡眠时间)。

实现精确延时:
可以精确到纳秒级别。

示例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time.h>

int main(void) {
    struct timespec ts, rem;
    ts.tv_sec = 1; // 秒
    ts.tv_nsec = 500000000; // 纳秒

    printf("Sleeping for 1.5 seconds...\n");
    if (nanosleep(&ts, &rem) != 0) {
        perror("Error in nanosleep");
    } else {
        printf("Woke up.\n");
    }

    return 0;
}

底层原理:

  • nanosleep() 使用的是基于时钟的定时机制,而不是简单的信号机制。
    • 当调用 nanosleep() 时,内核会检查 req 参数中的时间值,并开始计时。
    • 内核使用一个高精度的时钟来计时,并在达到指定时间时唤醒进程。
    • 如果进程在睡眠期间被信号中断,nanosleep() 会将剩余的睡眠时间保存在 rem 结构体中。
    • nanosleep() 支持中断处理,当进程被信号中断时,剩余的睡眠时间会保存在 rem 结构体中,可以在后续调用中使用。
    • 由于 nanosleep() 可以精确到纳秒,因此它非常适合需要高精度延时的应用场景。
    • nanosleep() 函数的实现依赖于内核提供的高精度时钟源,这使得它可以提供比 sleep() 更高的精度。
    • 在现代操作系统中,nanosleep() 使用的是实时时钟,这意味着即使系统处于睡眠状态,计时也不会受到影响。
    • 使用 nanosleep() 时需要注意,尽管它可以提供较高的精度,但在高负载情况下也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
3. 非阻塞 usleep()

定义与原型:

#include <unistd.h>
int usleep(useconds_t usec);

微秒级延迟:
适用于需要更精细控制的情况。

使用场景与限制:

  • 微秒级别的精度。
  • 注意可能存在的不精确性。

示例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unistd.h>

int main(void) {
    printf("Sleeping for 500 milliseconds...\n");
    if (usleep(500000) != 0) {
        perror("Error in usleep");
    } else {
        printf("Woke up.\n");
    }

    return 0;
}

底层原理:

  • usleep() 通常不是通过直接的系统调用来实现的,而是通过其他延时机制,如 select() 或者 poll() 来模拟实现。
    • usleep() 的实现依赖于底层操作系统的实现细节。
    • 在某些实现中,usleep() 可能会使用 select() 函数来实现延时功能。
    • select() 函数允许进程在一个或多个文件描述符上等待事件的发生,这里可以设置一个空的文件描述符列表,并设置一个延时时间。
    • 当延时时间到达后,select() 会返回,从而结束 usleep() 的调用。
    • 由于 usleep() 不是标准的系统调用,所以它的实现可能会因操作系统而异。
    • usleep() 的主要问题是它可能受到系统负载的影响,导致实际的延时时间比预期的长。
    • 在某些情况下,usleep() 可能会使用 poll() 函数来实现,这取决于操作系统的具体实现。
    • 使用 usleep() 时需要注意,虽然它可以提供微秒级别的精度,但实际延时时间可能会受到系统负载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线程专用 pthread_sleep()clock_nanosleep()

线程间同步:
专门用于线程的延时函数。

参数与用法:

  • clock_nanosleep() 更加灵活且具有更好的性能。

示例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pthread.h>
#include <time.h>

void* thread_func(void *arg) {
    struct timespec ts;
    ts.tv_sec = 2; // 秒
    ts.tv_nsec = 0; // 纳秒

    printf("Thread: Sleeping for 2 seconds...\n");
    clock_nanosleep(CLOCK_REALTIME, 0, &ts, NULL);
    printf("Thread: Woke up.\n");

    pthread_exit(NULL);
}

int main(void) {
    pthread_t thread;

    if (pthread_create(&thread, NULL, thread_func, NULL) != 0) {
        perror("Error creating thread");
        return 1;
    }

    if (pthread_join(thread, NULL) != 0) {
        perror("Error joining thread");
        return 1;
    }

    return 0;
}

底层原理:

  • pthread_sleep()clock_nanosleep() 都是为了支持多线程环境中的延时操作而设计的。
    • clock_nanosleep() 使用的是线程的调度器,而不是整个进程的调度器。
    • 当一个线程进入 clock_nanosleep() 后,其他线程仍然可以继续运行。
    • clock_nanosleep() 提供了更高的精度,并且不会影响到其他线程的执行。
    • 内核维护了一个高精度的时钟,当线程调用 clock_nanosleep() 时,内核会记录下线程需要睡眠的时间,并在达到这个时间时唤醒线程。
    • 由于 clock_nanosleep() 是针对单个线程的操作,因此它不会影响到其他线程的调度。
    • clock_nanosleep() 使用的时钟源通常是实时时钟,这意味着即使系统处于睡眠状态,计时也不会受到影响。
    • 使用 clock_nanosleep() 时需要注意,尽管它可以提供较高的精度,但在高负载情况下也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
5. 条件变量等待 pthread_cond_timedwait()

条件变量与定时等待:
结合条件变量进行定时等待,常用于多线程同步。

示例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pthread.h>
#include <time.h>

int main(void) {
    pthread_mutex_t mutex = PTHREAD_MUTEX_INITIALIZER;
    pthread_cond_t cond = PTHREAD_COND_INITIALIZER;
    int ready = 0;

    void *thread_func(void *arg) {
        struct timespec ts;
        ts.tv_sec = time(NULL) + 5; // 当前时间加上5秒
        ts.tv_nsec = 0;

        pthread_mutex_lock(&mutex);
        while (!ready) {
            printf("Thread: Waiting until %ld seconds...\n", ts.tv_sec);
            if (pthread_cond_timedwait(&cond, &mutex, &ts) != 0) {
                perror("Error in pthread_cond_timedwait");
                break;
            }
        }
        printf("Thread: Ready flag is set.\n");
        pthread_mutex_unlock(&mutex);
        pthread_exit(NULL);
    }

    pthread_t thread;
    if (pthread_create(&thread, NULL, thread_func, NULL) != 0) {
        perror("Error creating thread");
        return 1;
    }

    sleep(3); // 等待3秒后设置标志
    pthread_mutex_lock(&mutex);
    ready = 1;
    pthread_cond_signal(&cond);
    pthread_mutex_unlock(&mutex);

    if (pthread_join(thread, NULL) != 0) {
        perror("Error joining thread");
        return 1;
    }

    return 0;
}

底层原理:

  • pthread_cond_timedwait() 用于在条件变量上等待,直到满足某个条件或者超时为止。
    • 当线程调用 pthread_cond_timedwait() 时,它会释放互斥锁并进入等待状态。
    • 如果条件满足或者到达了指定的时间,线程就会被唤醒并重新获取互斥锁。
    • 使用条件变量可以有效地同步多个线程的执行顺序。
    • 当一个线程调用 pthread_cond_timedwait() 时,内核会检查当前时间与请求的时间,如果当前时间未达到请求的时间,线程会被加入到条件变量的等待队列中。
    • 内核会定期检查条件变量队列中的线程是否可以被唤醒。
    • 当条件满足时,调用 pthread_cond_signal()pthread_cond_broadcast() 会唤醒一个或所有等待的线程。
    • 被唤醒的线程会重新获得互斥锁并继续执行。
    • 使用 pthread_cond_timedwait() 时需要注意,尽管它可以提供精确的定时等待,但在高负载情况下也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
6. 总结与建议
  • 选择合适的函数: 根据精度要求和使用场景选择合适的延时函数。
  • 注意中断处理: 考虑到信号中断的可能性。
  • 测试与验证: 在实际应用中进行充分的测试以确保正确性。
  • 考虑系统负载: 在高负载情况下,即使是精确的延时函数也可能出现偏差。
  • 19
    点赞
  • 1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