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真空环境对航天器的影响

在航天器设计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真空环境对航天器的影响。真空环境会引起的压力差效应、真空放电效应、热辐射效应、真空出气效应、材料蒸发、升华和分解效应、干摩擦、粘着与冷焊效应。

真空环境划分

根据国标GB/T3163-2007,真空区划分为如下四个区段:
· 低(粗)真空:100000~100Pa
· 中真空:100~0.1Pa
· 高真空(HV):10-1~10-5Pa
· 超高真空(UHV):<10-5Pa

根据卫星运行轨道不同,真空度也不同,轨道越高,真空度越大,
海平面大气压力101325Pa;
90Km时是0.2Pa;
200Km时是1.5X10-4Pa;
500Km时是10-6Pa;
1000Km时是10-8Pa;
10000Km时是10-11Pa;
月球表面大气压力
10-11 Pa~10-12 Pa

真空环境造成的影响

压力差效应:

压力差效应在10+5~10+2Pa的粗真空范围内发生.当卫星及其运载工具上的密封容器进入稀薄气体层后,容器内外压差增加到约0.1MPa,加剧了容器的受力.因此,容器的结构强度设计必须考虑这种压差产生的机械力。此真空环境可能使密封舱变形或损坏,增大贮罐中液体或气体的泄漏,缩短使用时间.

真空放电效应:

真空放电效应一般发生在10+3~10-1Pa低真空范围.当电极之间发生自激放电时称为电击穿.决定击穿电压量值的因素很多,如气体性质、压力、两极间的距离、极板的性质和形状等.

对发射上升阶段必须工作或通电的电子仪器,应防止任何放电的可能。*

当真空度达到1×10-2Pa或更高时,在真空中分开一定距离的两个金属表面,在受到一定能量的电子碰撞时,从金属表面会激发出更多的次级电子.它们与两金属面发生多次往复碰撞,使放电成为稳定态,这种现象称微放电,金属由于受电子碰撞而温度升高,可使附近气体压力升高,甚至造成严重的电晕放电,微放电可导致射频空腔、波导管等性能下降,甚至产生永久性失效

热辐射效应:

在空间真空环境下,卫星与外界的传热主要通过辐射形式,因此卫星表面的辐射特性对其温度控制起着重大作用,这与地面情况差别很大(地面可以通过热对流传热)。为了使卫星保持在允许的热平衡温度下,其热设计必须考虑在空间真空环境下传热以辐射为主导的效应此外,卫星中静态接触的组件,由于表面存在微小的不平度和真空空隙,使接触热阻增大

真空出气效应:

在高于10-2Pa的真空度下,材料中的气体不断地从其表面释放出来。这些气体的来源是:
(1)原先在材料表面上吸附的气体在真空状态下从表面脱附.
2)原先溶解于材料内部的气体,在真空状态下,从材料内部向真空边界扩散,最后在界面上释放,脱离材料
卫星材料在空间真空环境下的出气效应,可使高温处吸附或吸收的可凝性气体转移到卫星的低温处,造成低温处表面污染,改变了表面的性能

材料蒸发、升华和分解效应:

空间材料的蒸发、升华会造成材料组分的变化,引起材料质量损失、造成有机物的膨胀,改变材料原有的性能,如改变热物理性能与介电性能,引起自污染等
材料不均匀的升华引起表面粗糙,使卫星表面光学性能变差,在高真空下材料的内外分界面可能变动,引起材料力学性能的变化。由于蒸发缺少氧化膜或其他表面保护膜,因而可能改变材料表面的适应系数及表面发射率,明显改变材料的机械性能、蠕变强度和疲劳应力等

干摩擦、粘着与冷焊效应:

干摩擦、粘着与冷焊效应一般发生在10-7Pa以上的超高真空
环境。地面上,固体表面总吸附有O2和H2O膜及其他膜,在不加
注润滑剂的情况下,它们构成为边界润滑剂,起到了减少摩擦系数的作用。在真空中固体表面的吸附气膜、污染膜、及氧化膜被部分或全部消除,从而形成清洁材料表面.表面间出现干摩擦、粘着或冷焊,可以加速轴承的磨损,减少其工作寿命,使电机滑环、电刷、继电器和开关触点接触不良,甚至使卫星上一些活动组件出现故障,如天线或重力梯度杆展不开,太阳电池帆板、散热百叶窗打不开等,总之,一切支承、传动、触点等位置都可能出故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机械设计分享小孙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