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明王朝会灭亡?

刚看完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写一篇文章总结一下。

首先,谈一下个人直观感受。

因为自己不聪明(意思是也不笨),对文中大多细节如人名、年号、情节已经记不清,看朱元璋起义称帝、朱棣靖难夺位时是比较激动的,那个时候的明朝兵强马壮,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但看到最后心情无疑是沉重的,因为朱重八打下的大明江山最终还是在内忧外患的局面中灭亡了,且天启皇帝朱由校昏庸无能导致魏阉之众奸臣肆意妄为,以杨涟、左光斗为代表的'六君子'、民间的'七君子'等忠良被迫害,让人看着气的肝疼。

到了崇祯皇帝,少年老成的朱由检登基让作为观众的我看到了希望,可惜如李自成打出的檄文口号:嗟尔明朝,气数已尽!奈何我们的崇祯皇帝把自己所有的私房钱10万两白银冲抵军饷,穿着皇后给打过补丁的旧衣,一天工作14-16小时,也难以挽救祖宗留下的基业,最后自尽身亡。心中无限悲凉,崇祯不是一个圣人,也犯过很多错,但任劳任怨、全力以赴,可惜生不逢时。

其次,既然是历史,大概梳理下个人理解。

朱八八(又叫朱重八(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出生于安徽凤阳,家里穷的吃不饱饭,父母死后无钱安葬。后本在皇觉寺当和尚的朱重八被迫起义,投靠郭子兴从卫兵开始干起,并改名为朱元璋(诛灭元朝的利器),后由于才能出众被郭子兴妒忌派出攻坚结果不仅打赢了,还收获了来投军的第一大将徐达,朱元璋挑选了二十四个人自立门户,不断收编部队没过多久就成了几万人的老板。朱老板学习刘邦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如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冯胜等名将,李善长、刘基等谋士,当然朱老板本人的军事直觉与才能还是出类拔萃的,很多次关键的决定都是朱老板拍板决定的。就这样一直闷声发大财,广积粮、高筑城、缓称王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干掉陈友谅、张士诚后,大破元军,于1368年正月初四在应天宣布即位,年号洪武,国号明。建国后的朱老板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为了吃饭而做和尚乞讨的朱重八了,已经成了从死人堆里爬出来冷酷无情的人精,借胡惟庸案、空印案、蓝玉案清除了所有的开国元勋(只剩汤和),设藩王、内阁、锦衣卫,加强皇权。

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孙子,也是朱元璋的继任者(不懂朱老板怎么考虑的,明明还有9个儿子,非得选自己的孙子当继承者)。建文帝因担心他的叔叔们造反,借故削藩,结果逼得本来心有不服的燕王朱棣在姚广孝的鼓励下不得不反,由于建文帝手下的三大文臣方孝孺、齐泰、黄子澄都是文官,朝中又无能够堪当重任的大将,最终被运气加成的朱叔叔赶出了南京皇城。

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即位后,年号永乐,作为一名''上马能冲锋,下马能治国''的皇帝,永乐大帝还是很称职的。永乐大帝亲自带兵出征,北方的蒙古被完全压制,国泰民安,迁都北京,朝内没有明显的党派纷争(估计是没人敢),郑和下西洋扬我国威,安排解缙耗时四年修撰《永乐大典》,天朝上国名副其实。不过朱棣为了进一步加强皇权,设立东厂,监视锦衣卫及社会舆论,打破了宦官不得参政的规矩。

“写到这里发现朱元璋立朱允炆为太子貌似也没什么大问题,除了个人喜好,还有就是能者居之,结合后来的太子之争,嫡子继位的弊端考虑的话,皇帝多生儿子,挑个能堪当重任的继位者还是很有必要的,嫡子未必适合做皇帝,比如我们的朱厚照、朱由校。也回答了上面的疑问。”

朱高炽(1378年8月16日-1425年5月29日),朱棣的大儿子,自幼身体不好,宅心仁厚,但只做了十个月的皇帝。

朱瞻基(1398年或1399年2月9日-1435年1月31日),朱高炽的儿子,深的朱棣爷爷喜爱,朱瞻基即位后体恤民情,也算个好皇帝,仁宣之治在他手下达到高峰。由于爷爷辈打下比较好的基础,科举选出的文官集团已经十分强大,出于政治斗争平衡、减轻工作压力考量,明宣宗设立内书堂教宦官读书,并将唯一可以压制内阁票拟权的批红权交给了秉笔太监,自此太监正式走入了政治斗争的旋涡。

朱祁镇(1427—1464)年仅九岁时继位,虽然有五大臣辅佐,张太皇太后保驾护航,但张太皇太后历经四朝后终于辞世,朱祁镇自此开始被王振这个死太监利用,自此大明王朝进入第一个奸臣当道黑暗时刻,王振不满足于专权跋扈陷害忠良,蛊惑朱祁镇出征北伐导致皇帝被俘。其实我觉得这是个好事,王振在战斗中被锄奸,朱祁镇经历人间冷暖后开始变得成熟。

朱祁钰(1428年—1457年3月23日),朱祁镇弟弟,后者被俘时登基。

朱祁镇在朱祁钰驾崩后,通过"夺门之变"重回皇位,二次登基的朱祁镇成熟了许多,只是可怜了他的儿子朱见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自小担惊受怕,大起大落,身边只有一个万贵妃(后封),而万贵妃的近身太监更是说服少不经事的朱见深设立西厂与东厂分庭抗礼。由于恶毒的万贵妃担心朱见深喜新厌旧,于是强迫后宫的妃子甚至皇后堕胎,导致皇帝一直无子,直到一个被临幸的宫女生下一个儿子后被正义的群众保护下来。

朱佑樘(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登基,肃清朝政,勤勉治国,创造了一个新的时代,大批人才涌现,比如王守仁、李东阳、谢迁、唐寅(唐伯虎,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等。从黑暗和邪恶中走出来的朱祐樘做了一个好皇帝。以前一直以为王阳明的心学"知行合一"就是行动与心里想的要一致,现在才知道原来这句话的意思是要以结果为导向,无论黑猫还是白猫,能解决问题的就是好猫。

朱厚照(1491年10月27日-1521年4月20日),明史中最能闹腾的皇帝,最后因坐船玩水时落水,自此一病不起。(绣春刀这部电影便是以此为背景拍摄。)

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年号嘉靖,在位四十五年,嘉靖前期还是勤于朝政的,对宦官严加管束使得宦官暂时消停了,但后来迷上了道教及炼丹,开始不理朝政,于是朝廷内斗上升到了历史新高度,徐阶与严嵩父子斗智斗勇终于将后者干下马,正义最终战胜了邪恶。嘉靖年间北方的蒙古人又开始骚扰边境,日本流寇也不断侵扰东南沿海,抗倭名将戚继光就此诞生。同期我们熟悉的天下第一清官海青天海瑞开始步入政坛。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是诞生于此时期。四大名著中《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以及《金瓶梅》也面世了,文化不可谓不灿烂。

朱载坖(1537年-1572年),在位六年,死于女色。

朱翊钧(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年号万历,在位四十八年。由于万历皇帝的老师张居正管的严,并且跟其母后关系比较好,万历皇帝一直生活在张老师的阴影中,张居正大刀阔斧的改革,得罪了不少官员。直到万历十年张老师去世,万历开始了放飞自我,大明王朝的人才也是一天不如一天,官位空缺,东林党开始崛起,外患努尔哈赤在贪腐的李成梁袒护下已经足以形成威胁。而万历这个糊涂蛋为了自己的私心争国本,不肯册立太子导致太子朱常洛读书少,为大明王朝的覆灭埋下了第一颗致命的地雷。

朱常洛(1582年8月28日―1620年9月26日),担惊受怕好不容易当上皇帝,在位一个月,死于女色(罪魁祸首郑贵妃)。

朱由校(1605年-1627年),年号天启,谈到大明王朝(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灭亡原因,有史书说亡于天启,因为六年间专权跋扈的魏忠贤与朱由校的奶妈客氏结党私营,只干坏事,内阁首辅、礼部/吏部尚书等要职皆为阉党,还不如不干事的东林党。朱由校作为权力的中心却在阉党的蛊惑下玩物丧志,大字不识,一门心思做他的木匠。民不聊生,国不将国。

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朱由校弟弟,崇祯皇帝,继位后第一件事铲除阉党,可惜无力回天。外有皇太极带领的清兵入侵,内有李自成代表的民军造反,连年大旱,大明公司的资金链断裂。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文官依旧自顾前程,陷害忠良,奈何崇祯非圣人,也会犯错,杀错人用错人最终以身殉国。

最后,大明为什么会灭亡?

1、世袭制度的弊端: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能力、适合做皇帝,比如智力、体力、心力、态度等因素.代表人物:朱由校,不问政事,阉党掌权;

2、权力集中制的弊端:皇权过于集中导致被人利用或滥用权力,会导致一代人才覆灭、国家没有掌舵人甚至民不聊生的严重后果.代表人物:万历皇帝朱翊钧,国家人才在此断档;

3、民生、人文、军事、科技的不平衡:民生是基础(朱重八、李自成被迫造反),人文是人才的摇篮(明朝中期,鼎盛),军事实力是话语权(明朝前期、末期对比),科技是未来(火药、火枪、大炮)。(终于明白为啥国家会同步关注这些产业了,我真是个人才,哈哈哈)


看完之后,感觉比较伤感、压抑,感慨一将功成万骨枯的现实和最终难逃一死的历史命运。所以借用书中的一段话缓解一下:''所谓历史,就是过去的事,他的残酷之处在于:无论你哀嚎、悲伤、痛苦、流泪、落寞、追悔,他都无法改变。''

对于如何过好自己,我觉得还是应该像徐霞客,按照自己方式,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与礼教,去度过与众不同的人生。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