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数据中心网络架构与技术》第四章数据中心网络总体架构与技术演进(上)

数据中心网络的物理架构

传统的三层网络架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个模型包含以下三层。
· 汇聚层(Aggregation Layer):汇接交换机连接接入交换机,同时提供其他服务,例如安全、QoS、网络分析等,在传统的三层架构中,汇接交换机往往会承担网关的作用,负责收集PoD(Point of Delivery,分发点)内的路由。
· 接入层(Access Layer):主要负责物理机和虚拟机的接入、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虚拟局域网)的标记,以及流量的二层转发。
· 核心层(Core Layer):核心交换机主要负责对进出数据中心的流量进行高速转发,同时为多个汇聚层提供连接性。
通常情况下,汇接交换机是二层(L2)和三层(L3)网络的分界点,汇接交换机以下的是二层网络,以上是三层网络。每组汇接交换机管理一个PoD,每个PoD内都是独立的VLAN。服务器在PoD内迁移不必修改IP地址和默认网关,因为一个PoD对应一个二层广播域。

缺点一:无法支撑大二层网络构

是在云计算背景下,计算资源被资源池化,根据计算资源虚拟化的要求,VM需要在任意地点创建、迁移,而不需要对IP地址或者默认网关进行修改,这从根本上改变了数据中心的网络架构。
为了满足计算资源虚拟化的要求,必须构建一个大二层网络来满足VM的迁移诉求,如图4-2所示。针对传统的三层网络架构,必须将二三层网络的分界点设置在核心交换机,核心交换机以下均为二层网络,这样一来,汇聚层就不再起网关作用了,网络架构逐渐向没有汇聚层的二层架构演进。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缺点二:.无法支持流量(尤其是东西向流量)的无阻塞转发

数据中心的流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 南北向流量:数据中心之外的客户端与数据中心内部服务器之间的流量,或者数据中心内部服务器访问外部网络的流量。
· 东西向流量:数据中心内部服务器之间的流量。
· 跨数据中心流量:不同数据中心之间的流量。
东西向流量的大幅增加使得东西向流量取代了南北向流量,成为数据中心网络中占比最高的流量类型,占比可超90%。而保证东西向流量的无阻塞转发成为云数据中心网络的关键需求。

Spine-Leaf架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pine-Leaf架构相对于传统的三层网络架构的优势如下。
第一,支持无阻塞转发。Spine-Leaf架构对东西向和南北向流量的处理模式是完全一致的,在设计合理的情况下,可以实现流量的无阻塞转发。无论何种类型的流量,都只需要经过Leaf—Spine—Leaf(3个节点)即可完成转发。
第二,弹性和可扩展性好。Spine-Leaf拥有很好的横向扩展能力,只需要保证Spine和Leaf在一个比例范围内,不需要重新设计,将原有的结构复制一份即可。一般来说,基于3级Clos的Spine-Leaf架构可以满足当前大部分数据中心网络的带宽诉求。针对超大型的数据中心,可采用5级的Spine-Leaf架构,即每个PoD部署一个3级Clos的Spine-Leaf网络,不同PoD之间再增加一层核心交换机进行互联,跨PoD流量可以经过Leaf—Spine—Core—Spine—Leaf,5跳可达。Spine和Core之间进行full mesh连接。另外,网络设计可以非常灵活,在数据中心运行初期网络流量较少时,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