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内聚低耦合

模块越独立,就越能够被重用,编译该模块的时间也越少。

衡量软件好坏的主要标准是看它的内聚性与耦合性。“高内聚、低耦合”是我们的目标。以此作为标准,会衍生出很多东西,编程规范是其中一种。我们常会见到的一条是尽量不要使用全局变量。

耦合是分级别的。全局变量的耦合性最大,静态变量次之,接着的是函数参数,局部变量的耦合性最小。因此,才有尽量避免使用全局变量的纪律。

以我们53的项目为例——密码判断:

void EntryPhnsetMyPasswordUseLock(void)
{
    extern U8 g_message_lock_next_screen;
    extern FuncPtr g_unlock_func;
    g_message_lock_next_screen = 5;
    g_unlock_func = EntryPhnsetMyPasswordUse;
    EntryMessageLockValidateScreen();
}

为了进行密码判断,这个函数用到了两个全局变量和一个全局函数。它对密码判断文件的依赖数为3。密码判断模块暴露了它自己的实现细节。使用者必须要知道g_message_lock_next_screen和g_unlock_func的意思,这不仅增加了使用者负担,而且如果实现方式改变(假设全局变量g_message_lock_next_screen改为g_lock_next_screen),所有使用到的地方都要修改。修改是需要时间的。

改进的第一步,可以把全局变量换成函数参数(参数的耦合性小于全局变量)。

void EntryPhnsetMyPasswordUseLock(void)
{
    extern U8 g_message_lock_next_screen;
    FuncPtr unlock_func = EntryPhnsetMyPasswordUse;
    g_message_lock_next_screen = 5;

    EntryMessageLockValidateScreen(unlock_func);
}


g_message_lock_next_screen也可以作为参数传进去,但是发现这个变量在现有的代码中没有任何作用。所以应该删除掉。整理后的代码会是这样子:

void EntryPhnsetMyPasswordUseLock(void)
{
    EntryMessageLockValidateScreen(EntryPhnsetMyPasswordUse);
}


在所有需要密码的地方,都会看到同样的代码:

void mmi_vdoply_entry_app(void)
{
#ifdef __MODIFY_FOR_PASSWORD__ 
    S16 error; 
    extern U8 g_message_lock_next_screen;
    extern U16 gLockFlag[];
    extern FuncPtr g_unlock_func;
    ReadValue(NVRAM_VIDEO_PLAY_FLAG_LOCK, &gLockFlag[8], DS_SHORT, &error); 
    
    if(1 == gLockFlag[8])  
    {
         g_message_lock_next_screen = 11;
         g_unlock_func = mmi_vdoply_entry_app_Lock;
         EntryMessageLockValidateScreen();
    }
    else
    {
         mmi_vdoply_entry_app_Lock();
    }
#else /* */ 
    ....
#endif
}

密码是否开启的判断不仅存在大量重复,而且暴露了太多实现细节,给用户增加负担。更好的代码可以是下面这个样子:

void mmi_vdoply_entry_app(void)
{
    if (is_need_password(ID_VIDEO_PLAY))  
    {
         EntryMessageLockValidateScreen(mmi_vdoply_entry_app_Lock);
    }
    else
    {
         mmi_vdoply_entry_app_Lock();
    }
    ....
}


所有需要密码判断的地方只要调用两个函数,一个函数返回密码是否开启,一个函数进行密码验证。至于函数内部怎么实现的,用户根本不需要关心。

函数is_need_password也可以专心做一件事情,返回标志位:

MMI_BOOL is_need_password(U16 index)
{
    if (gLockFlag[index] == 1)
    {
         return MMI_TRUE;
    }
    return MMI_FALSE;
}

由于gLockFlag只会在一个文件里用到,根据前面提到低耦合原则,gLockFlag并不需要是全局变量, 加上static关键字将它变成静态变量,这样代码就又向高质量迈进了一步。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3
    评论
数字乡村和智慧农业的数字化转型是当前农业发展的新趋势,旨在通过应用数字技术,实现农业全流程的再造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服务。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这一领域的发展,提出“数字中国”和“乡村振兴”战略,以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数字乡村的建设面临乡村治理、基础设施、产业链条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分阶段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来解决。农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包括满足市民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解决产销对接问题、形成优质优价机制、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打破信息孤岛、提高农业政策服务的精准度和有效性,以及解决农业融资难的问题。 数字乡村建设的关键在于构建“1+3+4+1”工程,即以新技术、新要素、新商业、新农民、新文化、新农村为核心,推进数据融合,强化农业大数据的汇集功能。数字农业大数据解决方案以农业数字底图和数据资源为基础,通过可视化监管,实现区域农业的全面数字化管理。 数字农业大数据架构基于大数据、区块链、GIS和物联网技术,构建农业大数据中心、农业物联网平台和农村综合服务指挥决策平台三大基础平台。农业大数据中心汇聚各类涉农信息资源和业务数据,支持大数据应用。信息采集系统覆盖市、县、乡、村多级,形成高效的农业大数据信息采集体系。 农业物联网平台包括环境监测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预警预报系统和智能控制系统,通过收集和监测数据,实现对农业环境和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综合服务指挥决策平台利用数据分析和GIS技术,为农业决策提供支持。 数字乡村建设包括三大服务平台:治理服务平台、民生服务平台和产业服务平台。治理服务平台通过大数据和AI技术,实现乡村治理的数字化;民生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提供各类民生服务;产业服务平台融合政企关系,支持农业产业发展。 数字乡村的应用场景广泛,包括农业生产过程、农产品流通、农业管理和农村社会服务。农业生产管理系统利用AIoT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和智能化。农产品智慧流通管理系统和溯源管理系统提高流通效率和产品追溯能力。智慧农业管理通过互联网+农业,提升农业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农村社会服务则通过数字化手段,提高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 总体而言,数字乡村和智慧农业的建设,不仅能够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还能够促进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是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3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