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全球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管理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然而,这一转型并非一日之功,而是需要经历一系列递进的阶段,逐步构建和完善数字化管理体系。尽管科技日新月异,变革速度越来越快。但需要经过认知和规划、初步建设和深化优化三个阶段,因为每个阶段都承载着企业管理深层次变革的必要积累。甚至于在整个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企业在明知道很多软件实施明知道最终会被替代,仍需要进行一些重复投入。
如果说,项目管理是有限时间完成有限事情;其实数字化规划也通常只是在对限定未来中(能聚焦的,并且确定有实施步骤的,通常只有3-5年),设计并制定出一套有序的数字化改造和升级策略和步骤。
本文沿用了玩转系列风格,不看全貌,只讨论一点点,图是数字化建设中标准化和敏捷化阶段的漫想,跟本文讨论的主旨:要不要进行数字化重复建设,没啥关系。
导 语
比如:大家现在讨论的ERP(大约1980后产MRPII),马云作为互联网业态的倡导者,2015年提出企业管理的“中台策略”(其实有点销售意味,企业们的ERP,我虽然专业度不够,但我可以用灵活度让大家注意到我是能提供企业外层服务的,而事实证明:ERP在整合上有优势,但是灵活度确实是它的短板),以及阿里最终转战低代码,提出新架构。
那么,是不是表明,企业就可以不经历ERP直接智慧数字化了呢?显然不是。
01
不懂ERP理论,别讨论中台。
中台只是把ERP的操作更具象,系统迭代更灵活。但是没有稳健的ERP托底,中台啥也不是。可惜的是,国内的ERP暂时还是没有德国人做的ERP稳健。所以,还是大家多学习一点SAP(德国的ERP软件,开源且学习资料非常详尽)。
02
传统企业能否跳过纯ERP,直接建设ERP+中台策略呢?
这个是可行的(可以带来资源整合与共享、响应业务敏捷度、降本增效、保存技术先进性的很多好处),但是,对于直接实施大中台策略,编者是存疑的,理由参考第一:不懂ERP,别讨论中台。
企业管理层和员工深度学习ERP是对信息化建设大有裨益的。比如企业内部管理基础薄弱、数据标准化程度低、员工数字化素养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中台策略的成功落地。
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业务需求、技术水平和组织变革能力做出合适的选择,有时候可能需要分阶段推进,先夯实基础,再逐步实现中台化转型。同时,还需要专业的咨询服务和合理的项目管理,确保数字化转型顺利进行。
03
是否我们可以跳过大中台建设期,直接进入低代码阶段
企业管理,其实不像互联网软件服务商,托着庞大的身躯。完全不需要做选择题,企业数字化建设过程不存在“要么大中台,要么低代码”。甚至我们可以搭建一个支持低代码框架的大中台系统,都是可以的。而且,我深度怀疑钉钉也是这么玩的。
也就是说,即使有了低代码技术,大中台的构建依然重要,因为它提供的是企业级的整体架构和能力整合。而低代码平台可以作为大中台之上快速构建和优化业务应用的有效工具,二者结合使用,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各自优势,帮助企业实现更加高效、敏捷的数字化运营。因此,企业不太可能也不应该完全跳过大中台建设期,而是应当在建设大中台的同时,适当地融入低代码开发工具,以提高开发效率和业务响应速度。
编者寄语
而且,大平台中的低代码的部分,未来也可提前预留AI服务的API。
许多低代码平台已预先集成了主流的AI服务和API,如微软Azure Cognitive Services、谷歌Cloud AI Platform、AWS Machine Learning等。开发人员或业务人员可以在低代码平台上直接调用这些服务,例如实现文本分析、语音识别、图像识别、预测分析等功能。(其实大家去看钉钉也是可以直接部署了丰富的AI模型,这部分等下次RPA再接着聊)
玩转系列并非官方教程,仅代表本人观点
欢迎踊跃留言,可以点击下方“点赞”、“在看”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