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5.1 反馈的基本概念及判断方法
在放大电路设计和分析中,引入反馈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方法。反馈不仅改善放大电路的性能,还有助于稳定电路行为和增强其可靠性。本节将介绍反馈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放大电路中的应用。
5.1.1 反馈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反馈?
在广义上,反馈指的是将一个系统的输出部分或全部返回到输入端,从而影响后续的输出。这种机制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例如行政管理、商业、和控制系统中,通过监测输出来调整输入,以达到期望的控制效果或改进性能。
在电子电路中,反馈特指将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或电流)的一部分通过特定电路路径反馈到输入端,以此来调整或控制输入信号。反馈可以是直流的或交流的,根据其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可以进一步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
直流与交流反馈
- 直流反馈:影响电路的直流工作点,通常用于稳定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状态。
- 交流反馈:主要影响电路对信号的动态响应,如增益、带宽和线性度。
正反馈与负反馈
- 正反馈:将输出的一部分以相同的相位加回到输入,增强放大电路的原始响应,可能导致放大电路进入振荡状态。
- 负反馈:将输出的一部分以反相的形式加回到输入,通常用于减少增益、提高稳定性和线性度,减小噪声和失真。
如何判断反馈的类型
- 判断是否存在反馈:检查电路中是否有路径可以将输出信号的一部分传送回输入端。
- 确定反馈类型:
- 检查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的相位关系。如果相位相同,为正反馈;如果相位相反,为负反馈。
- 确定反馈信号是通过哪些元件(电阻、电容、电感)传输,从而判断是直流反馈还是交流反馈。
反馈放大电路的方框图
如图5.1.1所示,反馈放大电路通常分为两个主要部分:
- 基本放大电路:主要负责信号的放大。
- 反馈网络:负责传输反馈信号。反馈信号的影响结果在于改变基本放大电路的净输入量,即实际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的合成结果。
通过以上概念和判断方法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放大电路中反馈的作用及其对电路性能的影响。反馈不仅是电路设计中的一个技术手段,更是提高系统性能和可靠性的关键策略。在后续章节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不同类型反馈的具体应用和效果。
5.1.2 反馈的判断
一、有无反馈的判断
判断放大电路中是否引入了反馈的一个直接方法是查看输出回路与输入回路是否存在连接的通路,从而影响放大电路的净输入量。如下所示的情形可以帮助判断:
- 图5.1.2(a)中,集成运放的输出端与输入端无直接连接,因此该电路未引入反馈。
- 图5.1.2(b)中,电阻 𝑅R 将集成运放的输出端与反相输入端连接,影响了运放的净输入量,表明电路引入了反馈。
- 图5.1.2(c)中,尽管电阻 𝑅R 连接了运放的输出端与同相输入端,但同相输入端接地,因此这只是运放的负载,并未使输出电压作用于输入回路,所以此电路未引入反馈。
二、反馈极性的判断
反馈极性的判断主要依赖于瞬时极性法,即通过分析电路的输入信号极性以及电路中各点电流的流向和电位极性,进而确定输出信号的极性。根据反馈信号的作用:
- 如果反馈信号使基本放大电路的净输入信号增大,则引入了正反馈。
- 如果反馈信号使基本放大电路的净输入信号减小,则引入了负反馈。
例如,在图5.1.3(a)所示的电路中,如果输入电压的瞬时极性对地为正,则由于反馈网络的作用,导致净输入电压减小,表明电路引入了负反馈。
三、直流反馈与交流反馈的判断
直流反馈与交流反馈的区别主要在于反馈信号通过的是直流通路还是交流通路。例如:
- 图5.1.6所示电路中,电容 𝐶C 对交流信号可视为短路,对直流信号则相当于开路。因此,该电路引入了交流反馈,而没有直流反馈。
实例:图5.1.7电路的反馈判断
在图5.1.7所示电路中,电阻 𝑅R 将输出回路与输入回路相连接,表明引入了反馈。由于反馈通路存在于直流和交流通路中,故电路中既引入了直流反馈也引入了交流反馈。
利用瞬时极性法可以判断反馈的极性:
- 设输入电压 𝑢1u1 的极性对地为正,如果由此引起的运放输出电压 𝑢0u0 的极性导致净输入电压 𝑢2u2 减小,表明引入了负反馈。
以上方法为电路设计师提供了一种系统化的方式来分析和确定放大电路中的反馈类型和特性,这对于设计稳定和高效的电子设备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