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操作解决进程同步问题,生产者消费者问题为例

一、基本概念解释

进程同步:多个进程执行过程中,为了共享资源和相互合作而在执行次序上的协调。

同时也说一下互斥:当某一进程访问某一资源时,不允许其他进程同时访问,这种限制称为互斥。

临界资源:一次只允许一个进程访问的资源称为临界资源。

临界区:进程访问临界资源的程序段。

信号量机制:
信号量机制是1965年荷兰学者Dijkstra提出的,它包含两个标准的原子操作,wait(s)和signal(s),这两个操作又可以被称为P、V操作。在整个操作过程中,P、V必须成对出现。
P(s)基本操作:
s=s-1;
两种情况:1)s>=0,继续操作
2)s<0,中断CPU,保留现场,进程变为阻塞状态,进程的PCB表放入等待队列中。

V(s)基本操作:
s=s+1;
两种情况:1)s>0,继续操作
2)s<=0,从等待队列中唤醒一个进程,变成就绪状态,并将其PCB表插入就绪队列

上面P、V操作的描述对于它们的作用表现的不是很明显,所以这里特别提出:P操作相当于请求资源,所以会有s=s-1;V操作相当于释放资源,所以会有s=s+1; S为系统的资源,当s<0时代表系统资源申请完了,所以后面的进程只能阻塞,也就是说P操作会引起进程阻塞;类比过来,V操作可以解封进程。

二、PV操作解决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这部分内容是我看到一个博客写的很好,比较容易理解,所以转载过来的)

在理解了PV操作的的含义后,就必须讲解利用PV操作可以实现进程的两种情况:互斥和同步。根据互斥和同步不同的特点,就有利用PV操作实现互斥与同步相对固定的结构模式。这里就不详细讲解了。但生产者-消费者问题是一个有代表性的进程同步问题,要学生透彻理解并不容易。但是如果我们将问题细分成三种情况进行讲解,理解难度将大大降低。

1)一个生产者,一个消费者,公用一个缓冲区。

可以作以下比喻:将一个生产者比喻为一个生产厂家,如伊利牛奶厂家,而一个消费者,比喻是学生小明,而一个缓冲区则比喻成一间好又多。第一种情况,可以理解成伊利牛奶生产厂家生产一盒牛奶,把它放在好又多一分店进行销售,而小明则可以从那里买到这盒牛奶。只有当厂家把牛奶放在商店里面后,小明才可以从商店里买到牛奶。所以很明显这是最简单的同步问题。

解题如下:

定义两个同步信号量:

empty——表示缓冲区是否为空,初值为1。
full——表示缓冲区中是否为满,初值为0。
生产者进程

while(TRUE){
	 生产一个产品;
     P(empty);
     产品送往Buffer;
     V(full);
}

消费者进程

while(true){
	P(full);
	从Buffer取走一个产品;
	V(empty);
	消费该产品;
}

2)一个生产者,一个消费者,公用n个环形缓冲区。

第二种情况可以理解为伊利牛奶生产厂家可以生产好多牛奶,并将它们放在多个好又多分店进行销售,而小明可以从任一间好又多分店中购买到牛奶。同样,只有当厂家把牛奶放在某一分店里,小明才可以从这间分店中买到牛奶。不同于第一种情况的是,第二种情况有N个分店(即N个缓冲区形成一个环形缓冲区),所以要利用指针,要求厂家必须按一定的顺序将商品依次放到每一个分店中。缓冲区的指向则通过模运算得到。

解题如下:

定义两个同步信号量:

empty——表示缓冲区是否为空,初值为n。
full——表示缓冲区中是否为满,初值为0。

设缓冲区的编号为1~n-1,定义两个指针in和out,分别是生产者进程和消费者进程使用的指针,指向下一个可用的缓冲区。

生产者进程

while(TRUE){
	生产一个产品;
	P(empty);
	产品送往Buffer(in);
	in=(in+1)mod n;
	V(full);

消费者进程

while(TRUE){
	P(full);
   从buffer(out)中取出产品;
   out=(out+1)mod n;
   V(empty);
   消费该产品;
   }

3)一组生产者,一组消费者,公用n个环形缓冲区

第三种情况,可以理解成有多间牛奶生产厂家,如蒙牛,达能,光明等,消费者也不只小明一人,有许许多多消费者。不同的牛奶生产厂家生产的商品可以放在不同的好又多分店中销售,而不同的消费者可以去不同的分店中购买。当某一分店已放满某个厂家的商品时,下一个厂家只能把商品放在下一间分店。所以在这种情况中,生产者与消费者存在同步关系,而且各个生产者之间、各个消费者之间存在互斥关系,他们必须互斥地访问缓冲区。

解题如下:

定义四个信号量:

empty——表示缓冲区是否为空,初值为n。
full——表示缓冲区中是否为满,初值为0。
mutex1——生产者之间的互斥信号量,初值为1。
mutex2——消费者之间的互斥信号量,初值为1。

设缓冲区的编号为1~n-1,定义两个指针in和out,分别是生产者进程和消费者进程使用的指针,指向下一个可用的缓冲区。

生产者进程

while(TRUE){
     生产一个产品;
     P(empty);
     P(mutex1);
     产品送往buffer(in);
     in=(in+1)mod n;
     V(mutex1);
     V(full);
 }

消费者进程

while(TRUE){
	P(full);
    P(mutex2);
    从buffer(out)中取出产品;
    out=(out+1)mod n;
    V(mutex2);
    V(empty);
 }

在上面使用的变量中,关于empty和full变量表示的意义,源博文中的作者说的是empty——表示缓冲区是否为空
full——表示缓冲区中是否为满
根据后面的使用,我个人觉得可以换一个说法:
empty——表示缓冲池中空缓冲区(没有使用的缓冲区)的数量
full——表示缓冲池中满缓冲区(已经使用的缓冲区)的数量

参考文章链接:https://blog.csdn.net/u014174955/article/details/44022391

  • 19
    点赞
  • 9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经典的进程同步问题包括生产者-消费者问题、读者-写者问题、哲学家就餐问题等。 以生产者-消费者问题,假设有一个共享缓冲区,生产者进程可以向其中写入数据,而消费者进程可以从中读取数据。为了避免生产者进程向满缓冲区写入数据,或消费者进程从空缓冲区读取数据,需要设计进程同步算法。 一种解决方案是利用信号量(Semaphore)机制,使用P/V操作模拟解决进程同步问题。其中,P操作(wait操作)用于申请资源,V操作(signal操作)用于释放资源。 具体实现如下: ``` // 共享缓冲区 char buffer[BUFFER_SIZE]; // 信号量 int mutex = 1; // 互斥信号量,用于保证同一时刻只有一个进程访问缓冲区 int empty = BUFFER_SIZE; // 空缓冲区数量,初始值为缓冲区大小 int full = 0; // 满缓冲区数量,初始值为0 // 生产者进程 void producer() { while (true) { // 生产数据 char data = produce(); // 申请空缓冲区 P(empty); // 申请互斥访问缓冲区 P(mutex); // 写入数据到缓冲区 buffer[full] = data; full++; // 释放互斥访问缓冲区 V(mutex); // 释放满缓冲区 V(full); } } // 消费者进程 void consumer() { while (true) { // 申请满缓冲区 P(full); // 申请互斥访问缓冲区 P(mutex); // 读取数据 char data = buffer[full - 1]; full--; // 释放互斥访问缓冲区 V(mutex); // 释放空缓冲区 V(empty); // 消费数据 consume(data); } } ``` 在上述代码中,P操作和V操作分别对应wait操作和signal操作。通过利用信号量机制,可以实现进程同步和互斥访问,从而避免了生产者进程向满缓冲区写入数据,或消费者进程从空缓冲区读取数据的情况。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