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核编译直接生成uImage----make uImage



在编译内核的时候,一般直接使用make uImage是不可以的,会出现时一下错误

UIMAGE  arch/arm/boot/uImage
"mkimage" command not found - U-Boot images will not be built
Image arch/arm/boot/uImage is ready
很容易理解没有mkimage,不能生成uImage,下面来讲一下mkimage。使用make uImage编译生成的内核能由uboot引导,编译时会用到mkimage工具,出现这种错误是因为编译器无法找到mkimage工具,该工具在uboot/tools目录下,以下两种方法可以解决问题:
方法一:在/etc/bashrc的末行加入以下语句:
export PATH:=$PATH:[uboot所在目录]/tools
方法二:(推荐使用此方法)将uboot/tools目录下的mkimage文件拷备到交叉编译环境的BIN目录:
cd [uboot所在目录]/tools
cp mkimage /usr/local/arm/3.4.1/bin  

到这里还是不可以的,因为我们编译出来的内核提示信息可以看到

Load Address: 30008000
Entry Point:  30008000

我还需要更改让Linux内核make uImage时Entry Point(入口地址)自动偏移64个字节,否则编译出来的内核无法启动

打开arch\arm\boot\Makefile,62~78行就是利用mkimage生成uImage的相关命令。注意到73~78行,就是Entry Point入口地址的赋值:

ifeq ($(CONFIG_THUMB2_KERNEL),y)

# Set bit 0 to 1 so that "mov pc, rx" switches to Thumb-2 mode

$(obj)/uImage: STARTADDR=$(shell echo $(LOADADDR) | sed -e "s/.$/1/")

else

$(obj)/uImage: STARTADDR=$(LOADADDR)

endif

2440是ARM920t,显然执行的是第78行,直接把加载地址赋给了入口地址。因些,只要把第77行改进一下就可以了,修改如下。

$(obj)/uImage: STARTADDR=$(shell echo $(LOADADDR) | sed -e "s/..$$/40/")

其中,sed -e "s/..$$/40/"的意思是,把输出的字符串的最后两个字符删掉,并且用40来补充,也可以理解为,把字符串最后两个字符用40来替换。这样,原来的入口地址0x30008000就改成了0x30008040,多了0x40,即64个字节。

执行make uImage重新生成u-boot镜像文件,内核可以正常启动!

以上其实可以通过在uboot的tool中使用

mkimage -n 'linux-2.6.32' -A arm -O linux -T kernel -C none -a 0x30008000 -e 0x30008040 -n "My2440" -d zImage uImage

这样编译出来的内核我们可以看到提示

Load Address: 30008000
Entry Point:  30008040

这样的话我们每次编译内核就可以直接生成uImage 免去拷贝zImage到uboot的tools下反复编译的过程。

当然这个是通过改变内核来适应uboot,我们也可以修改uboot直接支持zImage。

  • 0
    点赞
  • 1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