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罢阴山敕勒歌,英雄涕泪老来多。
生持魏武朝天笏,死授条侯杀贼戈。
六镇华夷传露布,九龙风雨聚漳河。
祇今尚有清流月,曾照高王万马过。
这首「过邺下吊高神武」,出自清代长期定居南京的杭州人袁枚。不过按理说,清朝时的邺城,已经找不见踪迹了,不知道袁枚是如何凭吊的。

如果说古代大城市在今天的风光不再,邺城,几乎可以和当年的齐国都城临淄一样,排在榜单前列(古之寿春今之寿县,可能还要排后面)。
齐桓公首先营建邺城,希冀为其经略中原的战略之地,而后屡经易手。战国时西门豹在此治理,「河伯娶妻」曾上语文教科书——实际上邺城遗址在今天邯郸南部的临漳县,也算是战国初年魏国强盛的佐证,东打齐赵,西压弱秦…
汉末曹操以此作为都城,造 铜雀台。及至曹丕,因为军事重点不再是河北的袁绍而成了南方的孙刘,迁都洛阳。而后南北朝纷乱,邺城依然是重要政治中心,见证了几方楼起楼塌。
后世对于枭雄垂暮时刻,多充满浪漫想象。「大军师司马懿」给曹操一段临终慷慨陈词,却并无史料依据。而据记载,高欢玉璧城折戟,一病不起,西魏遣人四处散布谣言。 为定军心,高欢强撑病体,当众和唱「敕勒歌」。不久后即身故,终年52岁。




这首诗短短数句,高度概括高欢生平---生前是像曹操那样的权臣,临终还如汉文帝叮嘱太子,“如有缓急,周亚夫可任将兵”。然而,汉景帝搞出七国之乱,周亚夫确能给其托底。而高澄没有玩好,把镇守河南之地的侯景逼到了南梁,搞出了一场改变当时三方局势的滔天大乱。慕容绍宗比之条侯,还是要逊色几分。


在高欢和宇文泰龙虎相争双雄耸峙的二三十年后,原本疲弱的西魏/北周,依托府兵制和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并趁侯景之乱,鲸吞蚕食拿下巴蜀,逐步由弱变强。最终宇文泰的儿子,时年虚岁35的宇文邕,攻破邺城,击败并最后赐死虚岁22的高纬——他是高欢的孙子,昏聩荒唐。他毒杀了同是高欢之孙的兰陵王高长恭,宠幸冯小怜,留下玉体横陈的典故。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一年后,刚刚统一北方的宇文邕病重去世。最近在复原其面部结构,同时探究其死因,大概率是服食丹药导致的汞中毒。此前五年,年长宇文邕两岁的杨坚,把女儿杨丽华嫁给了宇文邕之子,而后成了皇后。最终杨坚篡位,后命其子杨广南征,灭掉南陈,最终自汉末纷争数百年的华夏重归一统。
其实这段几百年历史,可以用几位较长寿或重要人物的生平履历串联:
-
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180年出生,当时曹操25岁,司马懿1岁。司马孚去世时是272年,此时西晋已经建立6年。
-
王羲之,出生于303年,历时16年的八王之乱。将在3年后来到尾声。又过10多年,在公元317年,西晋灭亡。此前几年这个山东临沂人,已经在“衣冠南渡”的时代大潮中,随家族迁徙到了南京乌衣巷。
-
在王羲之去世的两年后,祖籍徐州,生于镇江的刘裕到来,他小名寄奴,是南朝最知名的两个开国君主之一(萧道成和陈霸先存在感不高),也被赞誉为“定乱代兴之君”。
-
刘裕去世时是公元422年,此时曹操已经去世202年。而下一年,在北方,拓跋焘即位,他小名佛狸,是为北魏第三位君主太武帝。20多年后,他将和刘裕之子刘义隆,开启一场南北大战。最终“元嘉草草…赢得仓皇北顾”。拓跋焘如愿饮马长江,但考虑气候水土,也不具备继续南下的能力。同时,使当时顶级氏族清河崔氏遭受巨击的“国史之狱”,也发生在同期——其实不仅仅是胡汉矛盾,还有佛道之争。历史上四大灭佛事件,三武一宗的第一武,由此开始。
-
拓跋焘北归后两年后,被宦官所杀。10多年后,萧衍出生在常州武进,他自称萧何之后,但一般认为,被他篡夺帝位的南齐萧道成一脉,才更“货真价实”。他活了足足86岁(如无侯景之乱,被困饿死,可能还能再多活几年),在位近半个世纪,在走马观花一般的南北朝,堪为奇迹---高欢童年时他是皇帝,牵手娄昭君时他是皇帝,平步青云把持东魏朝政时他是皇帝,玉璧战败饮恨而去时他还是皇帝。他在位中后期笃信佛教,开始大慈大悲菩萨心肠。还几次把自己卖身寺院,用国库钱财来赎身,“南朝四百八十寺”,多拜其所赐。在那个战乱纷争的年代,这样的“岁月静好”,实在格格不入。如无最后高欢去世后,儿子忌惮侯景,后来搞出了这样的祸乱,他还真可能长寿而终。
-
在萧衍坐困愁城而去的549年,高欢已经病逝2年。让玉璧城有了“高欢快乐城”诨名的陕西西安人韦孝宽,已经有40岁。他虽有赫赫之功,却并不为北周宇文氏所重用。其去世于580年12月,几个月后,杨坚逼迫年仅9岁的宇文邕孙子宇文阐禅位,而后被杀害。
杨坚在位24年,留下了开皇盛世。但邺城的毁坏颓败一蹶不振,也正在此期间。他604年临终时,想不到也要经逢后世兄弟反目的悲戚。时年5岁的西魏八柱国之一李虎的重孙李世民,也肯定无法预测,同样的手足相残还会多年后在他身上复现。不过他作为代表人物,开创了和汉朝一样,这个民族最高光的朝代。
本文由 mdnice 多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