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导论笔记(四)

本文详细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的基础知识,包括网络的定义、因特网的结构,以及硬件和软件在通信中的角色。重点阐述了协议分层的概念,特别是TCP/IP协议族,涵盖应用层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和端到端模式,传输层的TCP和UDP协议,网络层的IP协议,以及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功能。此外,提到了关键的应用,如FTP、HTTP、电子邮件和DNS的工作原理,强调了网络安全和协议的重要性。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目录

六、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

6.1 引言

6.1.1 网络

6.1.2 因特网

6.1.3 硬件和软件

6.1.4 协议分层

6.1.5 TCP/IP协议族

6.2 应用层

6.2.1 应用层模式

6.2.2 标准客户机-服务器应用

6.2.3 文件传输协议(FTP)

6.2.4 电子邮件

6.2.5 TELNET

6.2.6 安全外壳

6.2.7 域名系统(DNS)

6.2.8 端到端模式

6.3 传输层

6.3.1 传输层服务

6.3.2 传输层协议

6.4 网络层

6.4.1 网络层提供的服务

6.4.2 网络层协议

6.5 数据链路层

6.5.1 节点和链接

6.5.2 局域网

6.5.3 广域网

6.6 物理层

6.6.1 数据和信号

6.6.2 数字化传输

6.6.3 模拟传输

6.7 传输介质


六、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

6.1 引言

6.1.1 网络

网络是一系列可用于通信的设备相互连接构成的。在这个定义里,一个设备可以是一台主机(或称为端系统),比如台式机、计算机等;设备也可以是连接设备,比如路由器(连接网络)或者交换机(连接不同的设备)。

局域网(LAN):通常是单个办公室、建筑或校园内几个主机相连的私有网络。在局域网中,每一台主机都有作为这个主机在局域网中唯一定义的一个标识符和一个地址。一台主机向另一台主机发送的数据包中包含了源主机和目标主机的地址。

广域网(WAN):广域网也是通信设备相互连接构成的,但它的跨度更大,可以是一个城镇、一个省甚至整个世界。局域网将主机互连,广域网则将交换机、路由器或调制解调器等连接设备互连。局域网为机构私有,而广域网则由通信公司创建并运营,并租给使用它的机构。广域网分为两类:点对点广域网(通过媒介连接两个通信设备的网络)、交换广域网(至少有两个端的网络)。交换广域网用于当今全球通信的骨干网。可以说交换广域网是数个点对点广域网连接产生的结合体。互联网络:当两个或多个网络互相连接时,它们构成一个互联网络,或称为网际网。 

6.1.2 因特网

一个网际网(internet,小写 i )是两个或多个可以互相通信的网络。最值得注意的网际网是因特网(Internet,大写 I ),它由成千上万个互连的网络组成。

在顶层,骨干网为通信公司拥有,这些骨干网通过一些复杂的交换系统(网络对等交汇点)相互连接 ;第二层有一些规模较小的网络,称为供应商网络,它们付费使用骨干网上的一些服务,供应商网络与骨干网相连,有时也与其他供应商网络相连;最后一层为客户网络,它们向供应商网络付费来得到服务。

骨干网和供应商网络也被称为因特网服务供应商(ISP),骨干网通常被称为国际因特网服务供应商,供应商网络被称为国内或地域性因特网服务供应商

6.1.3 硬件和软件

因特网是大大小小的网络相连组成的一个整体。但如果只是仅仅将这些部分连接起来,明显不会发生什么。为了产生通信,需要硬件和软件的配合使用,下面会介绍如何通过协议分层来进行通信。

6.1.4 协议分层

协议定义了发送器、接收器以及所有中间设备必须遵守的以保证有效通信规则。简单的通信可能只需要一条协议,当通信变得复杂时,需要将任务分配到不同的协议层,在每一个协议层都需要一个协议,这就是协议分层。

在上图的场景中,Maria(以下称为M)想要和Ann(以下称为A)通过邮件进行联系。如果写一封信直接通过邮局发送,当信件被拦截时,别人可以很清楚的知道信件中的内容,所以需要对信件进行加密。那么就可以把通信过程分为三个协议层。在第三个协议层,M先制作出明文;然后通过第二协议层对明文进行加密;再通过第一协议层给信件加上收信人信息和寄信人信息;在A这边,第一协议层接收到信件,然后将密文送到第二协议层进行解密,最后通过第一协议层传递给A。

协议分层可以将大任务简化成几个更小更简单的任务。例如,如果M和A想要更换加密和解密的规则,她们只需要替换第二协议层的机器即可,另外两层保持不变,这称为模块化。这里的模块化指独立的协议层。如果不适用协议分层,那么就需要替换整个机器。

协议分层的一个优势是可以将服务和其实现分开。每层使用更低层的服务,并向更高一层提供服务。使用服务时不必考虑它是如何实现的,例如,如果M能够完成第三协议层的工作,那么她就只需要两个协议层。

协议分层的另一个优势是可以简化通信系统。不是每个通信系统中的设备都需要所有的协议层,如果不使用协议分层,那么每个设备都需要像端系统一样复杂。

协议分层的原则:如果想双向通信,那么每个协议层都必须能够完成两个对立且方向相反的工作,例如上述三层协议中的第二层既要能够加密,也要能够解密;两个站点中每一层的两个对象必须完全相同,例如,第三层的对象都应该是明文。

逻辑连接:发送该协议层创建的对象是基于每层的逻辑(假想的)连接,逻辑连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在数据通信和建立数据关系网络中遇到的分层工作以及层与层之间的通信。

6.1.5 TCP/IP协议族

如今因特网中使用的协议集(一组通过不同分层进行组织的协议)被称为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协议族。它是一个分层协议,由提供特殊功能交互式模块组成。分层这个术语说明每一个高层协议都基于一个或多个低层协议提供的服务。

1. 分层架构

为了展示TCP/IP协议族中的分层是如何在两台主机通信中的作用,我们假设使用一个由3个LAN(链接)构成的小网络,且链路层开关与每个LAN相连,同时这些链接都与同一个路由器相连。

假设A与B通信,源主机(A)需要在应用层创建消息并通过协议层向下发送,这样消息才能物理地发送至目标主机。目标主机需要在物理层接收消息并通过协议层向上发送至应用层。

路由器只有三个层,路由器仅用来路由,所以不需要传输层和应用层。由于路由器所连接的不同链接可能会有自己的链路层协议和物理层协议,所以路由器需要两个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三个LAN连接成一个互联网络,它们都有自己唯一的地址,所以路由器只需要一个网络层。

交换机只在一个链接中传输数据,所以只需要一个数据链路层和一个物理层。

2. 地址和数据包名称

在应用层,通常使用名称(someorg.com)或邮箱地址来定义提供服务的站点;

在传输层,地址被称为端口号,用来在源和目标之间定义应用层程序,端口号各程序的本地地址来辨别多个运行的程序;

在网络层,这些地址在整个因特网范围下是全球化的,网络层地址独一无二的定义了该设备与因特网的连接;

在链路层,地址有时称MAC地址,是在本地定义的地址,每一个链路层地址在计算机网络(局域网或广域网)中定义一个特定的主机或路由器;

物理层由于数据交换的单位是位,所以没有地址。

6.2 应用层

应用层是协议的最高层,这一层的协议不向其他协议提供服务,直接收传输层的协议提供的服务。这意味着该层的协议可以轻易去除,只要新的协议能够使用传输层中的某个协议提供的服务,这个协议就可以添加到应用层上。

逻辑连接下,应用层是两个应用程序间的通信。

6.2.1 应用层模式

1. 传统模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服务提供者是一个应用程序,叫作服务器进程,这个进程一直运行,等待另一个叫作客户端进程的应用程序通过因特网连接请求服务。通常一些服务器进程能够提供特定的服务,但是向服务器进程请求服务的用户会很多,所以服务器进程需要一直运行,但客户端进程只有在需要的时候运行。客户端程序不能提供服务,服务器通信负荷大且造价昂贵。

2. 新模式:端对端模式(缩写为P2P)

在这种模式中,不需要一个一直运行并等待客户端进程连接的服务器进程,这个责任是在端与端之间共享的。一台计算机可以在一个时间段接收服务又在另一时间段提供服务,或是在同一时间既接收服务又提供服务。但在这种模式中,只有计算机运行的时候才能接收或提供服务,并且由于端对端模式的服务非常分散,所以安全性不是很高。

6.2.2 标准客户机-服务器应用

1. 万维网(WWW或Web)和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万维网:Web是信息的存储库,这个存储库中叫作网页的文档分布在全世界并且相关的文档都链接在一起。分布式使世界上每一个Web服务器都可以向这个存储库添加一个新网页并告知所有用户,还不用担心个别服务器超载。链接使一个网页可以参考存储在另一个服务器的另一个网页。网页之间的链接是通过超文本概念实现的,这个想法是当文档中出现另外一个文档的链接时,用一个自动检索的机器检索这个另外一个文档。今天的Web是一个分布式客户机-服务器服务,客户可以通过浏览器使用服务。提供的服务分布在许多地方,称为站点,每个站点存储一个或多个文档称为网页。每个网页包含到相同站点或不同站点的网页的链接。一个简单网页可以没有链接,一个复杂网页可以有很多链接。

Web客户端(浏览器):各种各样的供应商提供了能解释和显示网页的商用浏览器,它们几乎使用相同的体系结构。浏览器由三部分组成:控制器、客户端协议和解释器。控制器接收键盘或鼠标的输入,使用客户端程序存取文档,在文档被存取后,控制器使用一个解释器在屏幕上显示文档;客户端协议可以是HTTP或是FTP;根据文档类型,解释器可以使HTML、Java或Javascript。

Web服务器:服务器存储网页,每当请求到达时,相应的文档会发送至客户端。

统一资源定位符(URL):作为文件,网页需要唯一的标识符将它和其他网页区分开。定义一个网页需要3个标识符:主机、端口和路径。在对网页进行定义之前,需要告诉浏览器我们要使用的协议。这意味着需要四个标识符来定义网页。

协议:为了访问网页需要的第一个标识符是客户机-服务器应用程序的缩写(HTTP等)。

主机标识符:服务器IP地址或服务器的特定名称。

端口号:通常为客户机-服务器应用程序预定义的16位整数。

路径:标识该文件在基本的操作系统中的名字和位置。这种格式的标识符通常由操作系统决定。

统一资源定位符是为了把这四个部分结合起来设计的。

protocol://host/path               大多数情况使用

protocol://host:port/path        当需要端口号时使用

URL示例计算机科学导论笔记(三)_thdwx的博客-CSDN博客https://blog.csdn.net/thdwx/article/details/129365778?spm=1001.2014.3001.5502

2. 超文本传输协议

是一个用来定义如何编写客户机-服务器程序以便从网络中检索网页的协议。HTTP客户端发送请求,服务器返回响应。服务器使用端口号为80,客户端使用临时端口号。 

6.2.3 文件传输协议(FTP)

FTP是TCP/IP提供的标准协议,用于从一台计算机复制文件到另一台计算机。客户端由三部分组成:用户接口、控制进程、数据传输进程。服务器由两部分组成:服务器控制进程、服务器数据传输进程。

命令和数据分开使得FTP效率更高。控制连接使用非常简单的通信规则,一次只需要传输一行命令或一行响应。数据连接复杂得多,因为传输的数据是多种多样的。

控制连接在整个交互式FTP会话中都是保持打开的,数据连接只有在文件传输时会打开。

6.2.4 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不同于HTTP或FTP程序,在HTTP或FTP中,服务器程序是一直运行的,但电子邮件的接收者不会时刻等待着接收邮件,也不会一直将计算机打开,而且电子邮件是单向的。这意味着客户机-服务器程序应该以另一种途径实现:使用中间计算机(或服务器),用户只在需要时运行客户端进程,中间服务器回应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管理员为每一位用户都创建了邮箱,邮箱服务器硬盘的一部分,是一个有权限限制的特殊文件,只有邮箱的主任可以访问它。发送邮件使用3个不同的代理用户代理(UA)、消息传送代理(MTA)、消息访问代理(MAA)。当Alice向Bob发送消息时,她运行用户代理程序,准备消息,然后发送消息到她的邮件服务器。消息通过网络使用MTA传输到Bob处。这里使用了两个消息传送代理:一个客户机和一个服务器。服务器需要一直运行,因为不知道何时会有请求,客户机只有在需要发送邮件时触发。Bob使用一个MAA客户机从第二个服务器上运行的MAA服务器检索邮件。当Bob需要发送邮件时,他需要图中一套对称的设备,因为邮件是单向的。

6.2.5 TELNET

TELNET是终端网络(Terminal Network)的缩写,是早期的远程登陆协议之一。由于不可能为每一种服务都编写一个客户机-服务器,这样服务器的数量很快就变得难以处理,远程登陆允许客户在客户机上登陆服务器计算机,并使用该计算机上的一些服务,例如阿里云服务等。

但是TELNET以明文形式发送所有数据(包括密码),所以很容易被黑客攻击。TELNET的使用已经由于另一个协议(安全外壳)的使用二减少。

6.2.6 安全外壳

虽然安全外壳(SSH)是一个可用于多个目的(如远程登陆和文件传输)的安全应用程序,但它最初是为了代替TELNET而设计的。SSH有两个完全不兼容的版本:SSH-1、SSH-2.SSH-1由于安全漏洞而弃用,当前版本是SSH-2.

6.2.7 域名系统(DNS)

TCP/IP协议族使用IP地址唯一的标识主机与网络之间的连接,但是我们更愿意使用名字而不是数字化的地址,需要一个可以将名称映射到地址的目录系统。早期中央目录系统承担所有的映射工作,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中央目录系统压力很大,一旦出现故障,整个通信网络就会瘫痪。更好的方法是将目录映射的工作分布到世界上的很多专门的计算机上。下面6个步骤将主机名映射到IP地址上:

1. 用户将主机名传递给文件传输客户端

2. 文件传输客户端将主机名传递给域名系统客户端

3. 每台计算机启动后得知一台域名系统服务器的地址,域名系统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消息和查询,查询利用已知的域名系统服务器的IP地址命名文件传输服务器

4. 域名系统服务器给出需要的文件传输服务器的IP地址

5. 域名系统客户端将IP地址传输给文件传输客户端

6. 文件传输客户端使用得到的IP地址访问文件传输服务器

1. 命名空间

可以将每一个地址映射到唯一的名称上,因为IP地址是唯一的,所以名称也必须唯一,这些名称通常按照分层进行组织。(从右往左)第一部分定义组织的本质;第二部分定义组织的名称;第三部分定义组织中的部门等。

2. 网络中的域名系统

DNS是一个可用于不同平台的协议。在网络中,域名空间(树)最初分为三个不同的部分:一般域、国家域和反向域。由于网络的快速发展,反向域(由IP地址找名称,如今IP地址会变化)已经不再使用。

一般域:根据注册主机的一般行为对它们进行定义。树上每一个节点定义一个域,这些节点是域名空间数据库的索引,一般域的第一层允许14个可能的标签。

 国家域:国家域部分使用两个字符组成的国家缩写(如us为United States缩写)。第二个标签是可以编制的,也可以是更特定的国别称号,如美国用州的缩写作为国别缩写us的细分(如ca.us)。

6.2.8 端到端模式

准备好共享资源的网络用户为同位体,并逐渐构成网络。

集中网络:为了寻找一个特定的文件,同位体向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服务器在目录中搜索并找出存有该文件副本的节点的IP地址,同位体连接这些节点之一并下载文件。虽然使用了服务器,但文件的存储和下载是端对端的。如果服务器出现故障,整个系统就会停止。

分散网络:分散P2P网络不依赖于集中目录系统。在这个模型中,同位体组织形成一个在物理网络之上的逻辑网络,称为重叠网络。

6.3 传输层

从网络层接收服务并向应用层提供服务,传输层作为一个客户程序和服务器程序之间的联络,是一个进程间的连接。传输层是TCP/IP协议族的核心部分,它是一个在网络中从一点向另一点进行数据传输的端与端之间的逻辑媒介

6.3.1 传输层服务

1. 进程间通信

传输层第一个职责是提供进程间通信,进程是使用传输层服务的应用层实体。

2. 地址:端口号

虽然有几种办法来完成进程间通信,但最常用的还是通过用户机-服务器模式。客户程序需要来自运行在服务器上的进程(服务器程序)提供的服务。这两个进程有着相同的名称。为了通信,必须定义本地主机、本地进程、远程主机、远程进程。本地主机和远程主机用IP地址定义,本地进程和远程进程用端口号来定义,在TCP/IP协议中端口号范围是0~65535(16位)。

服务器程序需要一直运行,所以它们的端口号是固定的,TCP/IP协议族已经决定给服务器使用通用端口号,称为知名端口号;客户程序只有在需要的时候运行,所以使用临时端口号。

6.3.2 传输层协议

1.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不可靠的无连接传输协议。它除了提供进程间的通信外,没有向网络层服务添加任何东西。UDP是一个极简单同时开销最少的协议。

用户数据报:UDP数据包,有一个固定大小8字节的头。

2. 传输控制协议(TCP)

传输控制协议是一个面向连接的可靠协议。这里的面向连接指的是来自应用层的同一消息中的所有数据包之间有连接。TCP使用序列号来定义段的顺序,序列号与每一段的字节数有关。如果一条信息在传输时有数据丢失,那么传输层就会通知发送者重新发送丢失的部分,且接收者会持有发送成功的部分直到发送者重置丢失的那段。

段:在传输层,TCP将一些字节组合成一个叫作段的数据包。TCP在每一段之前加上一个头(方便控制),并将段发送至网络层进行传输。

6.4 网络层

TCP/IP协议族中的网络层负责源到目的地的消息发送。如果只为数据包规定路线,那么路由器只需要三层。路由器有两个数据链路层和两个物理层,这是由于路由器需要将一个网络的信息发送至另一个网络,而这两个网络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协议可能是不同的。

6.4.1 网络层提供的服务

1. 打包

在源主机的网络层数据包中封装有效载荷(从传输层接收的数据),在目的主机的网络层中接触有效载荷的封装。网络层的一个责任是将有效载荷原封不动的从源送到目的地。网络层发送数据包有三个步骤:

① 源网络层协议从传输层协议接收数据包,添加包含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以及其他网络协议所需要的头;

② 网络协议在逻辑上将该数据包传递至目的地处的网络层协议;

③ 目标主机接收网络层数据包,解除有效载荷的封装并传输至上一层协议。

传输层的有效载荷可以封装在几个网络层数据包中。

2. 数据包传递

网络层的数据包传递是无连接且不可靠的。

不可靠传递:意味着数据包可能损毁、丢失或者重复,换句话说,网络层提供的是尽力而为的传输。如果要求网络层可靠传输,那么就需要在许多节点检查数据是否完整,这个成本更大。保证可靠传递要通过传输层协议中的TCP,如果数据包损毁了,TCP会丢弃这个数据包并要求重新发送。

无连接传递:网络层对每个数据包的处理都是单独的,属于相同有效载荷的数据包之间没有联系,而且无法保证数据包到达的顺序和发送的顺序相同。

3. 路由

网络层有一个和其他层一样重要的职责就是路由。网络层负责将数据打包从源传递至目的地。物理网络是网络(LAN和WAN)的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的集合,这意味着从源到目的地有不止一条路线。网络层的一个职责就是在可能的路线找到最优路线,在现在的网络中,使用路由协议来帮助实现。

6.4.2 网络层协议

1. 第4版网际协议(IPv4)

IPv4地址:在TCP/IP协议族的网络层中用来标记每个设备和互联网之间的连接的标识符叫作网络地址或IP地址。IPv4地址有32位,这个地址唯一但又通用的定义了主机或路由器与网络之间的连接。连接的网络改变,IPv4地址就可能改变;如果一个设备连接多个网络,那么它就有多个IP地址。

有三种表示法来表示一个IPv4地址: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

IPv4地址也是分级的:地址的第一部分叫做前缀,定义网络;地址的第二部分叫做后缀,定义节点(设备和网络的连接);前缀和后缀的长度取决于网络(组织)的站点。 

IPv4数据报:IP使用的数据包叫作数据报。下图展示了IPv4数据报的格式。数据报是长度不一的数据包,包含头和有效载荷(数据)两部分。

2. 第6版网际协议(IPv6)

IPv6地址:为防止IPv4地址耗尽,IPv6使用128位来定义任何连接到网络的设备。地址显示为二进制(计算机使用)或冒号十六进制格式(人使用)(由于十进制数字太大,所以不用)。

IPv6地址定义了三个等级:站点(组织)、子网和到主机的连接。 

IPv6数据报:下图展示了IPv6数据报的格式。 

6.5 数据链路层

TCP/IP协议族没有定义数据链路层中的任何协议。这一层是网络中连接起来后可以构成因特网的区域。这些网络,有线或无线,都接收服务并将服务提供给网络层。网络层的通信是主机间的,因特网是通过连接设备胶合在一起的网络的组合体。如果一个数据报从一台主机到另一台主机,它需要通过这些网络传递。

6.5.1 节点和链接

数据链路层的通信是节点到节点的,网络中一点的数据单元需要穿过很多网络(LAN和WAN)才能到达另外一点。传统上会将两个端主机和路由器看作节点,它们之间的网络看作链接。连接节点的链接不是LAN就是WAN。

6.5.2 局域网

1. 有线LAN:以太网

以太网中的位不是一个一个发送的,每组数据被打包起来,称为帧。帧中不仅包括从发送者到目标的数据,还带有一些诸如源地址(48位)、目标地址(48位)、数据类型、实际数据的信息和其他一些作为守卫来帮助检查传输中数据完整性的控制位。

它的发展经历了四代:标准以太网(10 Mbps)、快速以太网(100 Mbps)、千兆以太网(1 Gbps)、万兆以太网(10 Gbps)。万兆以太网允许LAN、MAN(城域网)、WAN可能的互联。

2. 无线LAN

无线通信是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世界各地对无线连接设备的需求都在不断增长。有线LAN使用电缆来连接主机,无线LAN使用空气作为媒介。

无限以太网(WiFi):IEEE为无线LAN定义规格,无线LAN有时也被称为无限以太网或WiFi。然而,WiFi其实是由WiFi联盟认证的无线LAN。这个标准定义了两种服务:基本服务集(BSS)和扩展服务集(ESS)。第二种服务使用额外设备作为连接其他LAN或WAN的交换机。

蓝牙:是一种无线LAN,用于连接不同功能的设备。蓝牙LAN是一个临时网络,覆盖范围很小。蓝牙可以应用于无线鼠标、无线键盘、蓝牙音箱等。

6.5.3 广域网

1. 有线WAN

① 点对点有线WAN

拨号上网服务:拨号网络或连接使用电话网络提供的服务来传输数据。电话网络最初是一个声音传输系统,随着技术的发展,对数字化数据通信的需求导致了拨号调制解调器的发明。调制解调器是一个组合词,它指构成这个设备的两个功能性实体:信号调制器信号解调器。调制器通过数据制造信号,解调器从信号中恢复数据。

数字用户线路(DSL):在传统调制解调器达到其最高数据速率之后,电话公司开发出了另一种技术DSL来提供高速网络连接。 DSL技术是一系列通过首字母区分的技术(ADSL、VDSL、HDSL、SDSL)。这个系列中第一个技术是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ADSL)。ASDL在下游方向(从网络到居民)比在上游方向(从居民到网络)提供更快的速度(比特率)。ADSL允许用户同时使用语音信道和数据信道。上游速率可达1.44 Mbps,由于该信道的高级别噪声,数据速率通常低于500 Kbps。下游的数据速率可达13.4 Mbps,由于噪音,数据速率通常低于8 Mbps。

有线电视网络:有线电视网络最初是为了那些由于山脉等自然障碍造成无法接收数据的用户提供电视节目而创造的。后来有线电视网络在那些仅仅希望获得更好信号的人中受到欢迎。除此之外,有线电视网络使通过微波连接来使用远程广播电台成为可能。电缆公司现在正在和电话公司竞争,想要得到高速数据传输的住宅用户。DSL技术越过本地回环为住宅用户提供高数据速率的连接,但DSL使用的是非屏蔽式双绞线电缆很容易受到干扰。这使数据速率受到了上限的限制。一种解决策略就是使用有线电视网络。 

交换式有线WAN:当今网络不能只通过提供网络末端连接的点对点有线WAN进行操作,我们需要交换式有线WAN来连接网络的骨干网。过去为这个目的设计了SONET、ATM等协议。

2. 无线WAN

如今网络范围如此之大,通过有线WAN无法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提供服务,我们必定需要无线WAN。

WiMax:全球互联接入(WiMax)是DSL或通过电缆连接因特网的无线版,它提供两种服务(固定WiMax)将主要工作站与固定工作站或移动电话之类的移动工作站相连接。

手机网络:蜂窝式网络将地球划分为单元。移动工作站与它们该时刻所在的单元内的固定天线通信。当用户移动到另一个单元时,通信存在于移动设备和新的天线之间。

卫星网络:卫星网络是由节点组合而成的,这些节点一部分是卫星,它们提供地球上一点到另一点的通信。网络中的节点可以是一个卫星、一个地球工作站或者一个最终用户端或电话。卫星网络很像蜂窝式网络,因为它将整个星球划分成了单元。卫星可以提供往返于地球上无论多远的任意地点处的传输功能。这个优势使得高品质的通信可以提供给世界上落后的地区,却不需要在地面基础设施上进行巨大投资。 

6.6 物理层

如果不讨论物理层,关于TCP/IP协议族的讨论就是不完整的。物理层的角色是将从数据链路层接收的比特(位)转换成用于传输的电磁信号。当比特被转换成信号后,信号将被传送至传输媒介。

6.6.1 数据和信号

在物理层的通信是节点对节点的,但是节点交换的是电磁信号。物理层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位比特确定在节点间传输的路线,但在此之前,物理层先将比特高效的转换成电磁信号。

数据有两种形式:模拟数据和数字数据。

模拟数据:指连续的信息,例如人发出的声音。当人说话时,空气中会出现模拟波,这个模拟波可以被麦克风捕捉并转换成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

数字数据:呈现的是离散的值,例如计算机中存储的位模式。它们可以转换成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

信号也有两种形式: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在一个时间段内有无限种不同的等级强度,就像当波从A值移动到B值时,它的路径经过并包括无限个值。

数字信号:只拥有有限个定义的值,虽然每个值可以是任意数字,但通常它们像1和0这么简单。

6.6.2 数字化传输

计算机网络是将信息从一点发送到另一点设计的。这个信息需要转换成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来传输。传输数字信号需要专用通道

1. 数数转换

将数字数据转化成数字信号并传输。当数据处于最简单的一位或一组位的形式时,这个数据可以用信号电平表示。

2.  模数转换

有时候通过麦克风或相机得到一个模拟信号,现在的趋向是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数据,因为数字信号受到噪声干扰影响更小。最简单的方法是对模拟信号采样量化生成数字数据,再将数字数据转换成数字信号。

6.6.3 模拟传输

虽然数字化传输是令人满意的,但它需要专门的通道。模拟传输是没有专用通道的唯一选择。

1. 数模转换

数模转换是基于数字数据的信息改变模拟信号的某个特征的过程。  

2. 模模转换

模模转换是基于模拟数据的信息改变模拟信号的某个特征的过程。

6.7 传输介质

在物理层产生的电子信号需要传输介质从一端传输到另一端。传输介质通常在物理层之下,并受物理层的直接控制。传输介质可以大致定义为任何将信息从源传输到目标的介质,例如对书信来说,邮车就是传输介质。

在电信中,传输介质可以分为两大类:导向介质和无导向介质。

导向介质:双绞线(两根绞在一起的导线,一根用于传输,一根接地,电话公司用于提供高数据率链接的DSL线路就是双绞线)、同轴电缆(有一个位于中心且密封在绝缘外壳中的实心或绞合线作为核心导线,同时这个导线依次密封在金属箔、金属网或二者构成的外金属包装和绝缘护套中,有线电视网络使用的是同轴电缆)、光纤电缆(由玻璃或塑料构成,以光的形式传递信号,光纤电缆通常用于骨干网,因为高带宽且具有成本效益)。 

无导向介质:无线。无导向介质不通过物理上的导体来传播电磁波,这种通信通常归为无线通信。信号通常在自由空间中传播,这样任何有能够接收信号设备的人都可以使用它。现在使用无线电波、微波和红外波来通信。

### 回答1: 计算机科学导论第四版是一本介绍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和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教材。该书覆盖了计算机的历史、数据结构、算法设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多个主题。 该书的作者为Peter Norton、Peter A. Norton和Mark-Jason Dominus。Peter Norton是一名知名的计算机科学家,他曾经开发过著名的DOS操作系统和Norton Utilities软件。Peter A. Norton是Peter Norton的儿子,也是一名计算机科学家。Mark-Jason Dominus则是一名Perl编程专家和教育家。 该书的第一部分介绍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技术的历史、计算机构成、数据表示和存储等内容。第二部分则涉及了数据结构和算法设计,包括数组、链表、栈、队列、树等常用数据结构,以及排序、查找等算法设计技巧。 接下来的章节涵盖了程序设计和操作系统,包括编程语言的选择和使用、程序设计实践、操作系统原理、虚拟内存和进程管理等内容。此外,该书还讲解了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介绍了TCP/IP、HTTP、SQL等常用网络和数据库技术。 总之,计算机科学导论第四版是一本全面介绍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和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教材,适合各个层次的读者阅读。 ### 回答2: 《计算机科学导论第四版PDF》是一本关于计算机科学的入门教材,针对初学者进行编写,介绍了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和主要原理。本书包含了计算机科学的各个领域,例如计算机编程、数据结构和算法、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等。书中重点讲解了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对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读者可以了解到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历史、基本组成、编程语言和算法等。此外,本书还涵盖了现代计算机科学的热门话题,例如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通过读本书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科学的本质,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总的来说,《计算机科学导论第四版PDF》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计算机科学入门学习材料,适合计算机科学的初学者阅读。书中的知识简练易懂,涵盖了计算机科学各个领域的基础知识。阅读并掌握本书中的知识点,将有助于提升读者的计算机科学技能和能力,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 回答3: 《计算机科学导论第四版pdf》是一本介绍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的教材,适合初学者学习。该书内容包括计算机组成、算法、数据结构、编程语言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读完本书后,读者能够对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该教材涉及的计算机科学知识非常广泛,从硬件、操作系统、编程语言到数据结构、算法、计算机网络等方面均有介绍。同时,每一章节都有相关的练习题,帮助读者巩固所学知识。总的来说,该教材是一本非常优秀的计算机科学入门教材,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对于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阅读该教材可以深入了解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基础知识;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和自学计算机科学的人来说,该教材也是一本非常好的参考书籍。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和学习《计算机科学导论第四版pdf》,从而提高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