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基础用法
什么是Ping命令?
Ping命令是一个网络工具,用于测试两台计算机之间的网络连接。它通过向目标计算机发送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回显请求消息并等待回复来工作。Ping命令的名称源自声纳系统发出的声音来探测物体的原理,因为它的工作方式类似于发送声音并听取回声。
以下是基本的ping命令:
ping <host>
比如:
C:\Users\123>ping baidu.com
正在 Ping baidu.com [39.156.66.10] 具有 32 字节的数据:
来自 39.156.66.10 的回复: 字节=32 时间=34ms TTL=49
来自 39.156.66.10 的回复: 字节=32 时间=33ms TTL=49
来自 39.156.66.10 的回复: 字节=32 时间=33ms TTL=49
来自 39.156.66.10 的回复: 字节=32 时间=35ms TTL=49
39.156.66.10 的 Ping 统计信息:
数据包: 已发送 = 4,已接收 = 4,丢失 = 0 (0% 丢失),
往返行程的估计时间(以毫秒为单位):
最短 = 33ms,最长 = 35ms,平均 = 33ms
解释Ping的基本结果
Ping命令的基本输出包括以下信息:
发送的字节数
在Ping命令的输出中,您会看到类似于"32 bytes from 8.8.8.8"的信息。这表示每个ICMP数据包发送了32个字节的数据到目标主机。这个字节数通常是固定的,但也可以使用Ping的高级选项来更改。
往返时间(RTT)
往返时间或响应时间是指发送ICMP请求到目标主机并接收到回复所需的时间。它以毫秒(ms)为单位表示。较低的RTT值表示网络连接速度较快,而较高的RTT值可能表示网络延迟较大。
TTL值
TTL(Time To Live)值是一个8位字段,它告诉路由器数据包在网络上可以传播的最大跳数。每经过一个路由器,TTL值就会减小。如果TTL值降到零,数据包将被丢弃,不会继续传播。根据TTL值,您可以粗略地判断目标系统是Windows系列还是UNIX/Linux系列。
- TTL值在100~130ms之间通常表示Windows系统。
- TTL值在240~255ms之间通常表示UNIX/Linux系统。
第二部分:Ping命令的高级选项
windows参数:
C:\Users\123>ping --help
选项 --help 不正确。
用法: ping [-t] [-a] [-n count] [-l size] [-f] [-i TTL] [-v TOS]
[-r count] [-s count] [[-j host-list] | [-k host-list]]
[-w timeout] [-R] [-S srcaddr] [-c compartment] [-p]
[-4] [-6] target_name
选项:
-t Ping 指定的主机,直到停止。
若要查看统计信息并继续操作,请键入 Ctrl+Break;
若要停止,请键入 Ctrl+C。
-a 将地址解析为主机名。
-n count 要发送的回显请求数。
-l size 发送缓冲区大小。
-f 在数据包中设置“不分段”标记(仅适用于 IPv4)。
-i TTL 生存时间。
-v TOS 服务类型(仅适用于 IPv4。该设置已被弃用,
对 IP 标头中的服务类型字段没有任何
影响)。
-r count 记录计数跃点的路由(仅适用于 IPv4)。
-s count 计数跃点的时间戳(仅适用于 IPv4)。
-j host-list 与主机列表一起使用的松散源路由(仅适用于 IPv4)。
-k host-list 与主机列表一起使用的严格源路由(仅适用于 IPv4)。
-w timeout 等待每次回复的超时时间(毫秒)。
-R 同样使用路由标头测试反向路由(仅适用于 IPv6)。
根据 RFC 5095,已弃用此路由标头。
如果使用此标头,某些系统可能丢弃
回显请求。
-S srcaddr 要使用的源地址。
-c compartment 路由隔离舱标识符。
-p Ping Hyper-V 网络虚拟化提供程序地址。
-4 强制使用 IPv4。
-6 强制使用 IPv6。
1、不间断地Ping -t
-t
参数允许Ping命令不间断地Ping指定计算机,直到您手动停止它。这对于检测网络连接的稳定性非常有用。
2、指定次数 -n 2
-n
参数,您可以指定要发送的数据包数量。这对于衡量网络速度非常有用。有时候想快速知道结果可以使用
3、指定ping数据包大小 -s 32
-l
参数允许您指定要发送的数据包的大小。默认情况下,Ping发送32字节的数据包,但您可以更改此值。请注意,发送过大的数据包可能会导致泛洪攻击(dos)
4、指定最大路由追踪次数 -r
要求 ping 某地址,并且最多进行二次路由跟踪。
本地为192.168.31.18 网关为192.168.31.1 但显示结果是192.168.1.2->192.168.1.1 表示192.168.1.2是我链接的路由器的上层ip,然后通信到192.168.1.1
5、指定源地址ping -S
linux 参数
补充 linux下若没有ping 命令
可通过安装inetutils-ping 软件包获取
-a使用可听见的ping
-A使用自适应ping
-B粘性源地址
-c<count>回复后停止
-创建套接字时的C调用connect()系统调用
-D打印时间戳
-d使用SO_DEBUG套接字选项
-e<identifier>定义ping会话的标识符,默认为随机
SOCK_RAW和为SOCK_DGRAM定义的内核
暗示使用SOCK_RAW(仅针对标识符0的IPv4)
-f洪水ping
-h打印帮助并退出
-I<interface>接口名称或地址
-发送每个数据包之间的i<interval>秒
-L抑制多播数据包的环回
-l<preload>在等待回复时发送<preload>包数
-m<mark>标记出包
-M<pmtud-opt>定义mtu发现,可以是<do|don|want>之一
-n无dns名称解析
-O报告未完成的回复
-p<pattern>填充字节的内容
-q安静输出
-Q<tclass>使用服务质量<tclass>bit
-s<size>使用<size>作为要发送的数据字节数
-S<size>使用<size>作为SO_SNDBUF套接字选项值
-定义生存时间
-U打印用户到用户延迟
-v详细输出
-V打印版本并退出
-w<最后期限>回复等待<最后期限>(秒)
-W<timeout>等待响应的时间
IPv4选项:
-4使用IPv4
-b允许ping广播
-R记录路线
-T<timestamp>定义时间戳,可以是<tsonly|tsandaddr|tsprespec>之一
IPv6选项:
-6使用IPv6
-F<flowlabel>定义流标签,默认为随机
-N<nodeinfo opt>使用icmp6节点信息查询,尝试将<help>作为参数
1、指定次数 -c 2
2、带时间戳 -D
3、快速ping -f
在linux下-f
选项将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发送数据包。这会导致网络泛洪,因此常被称为 “泛洪 ping”。它主要用于压力测试,应谨慎使用。由于数据包是以最快速度发送的,因此可能不会像普通 ping 那样有详细的输出。取而代之的是一连串的点,在发送和接收数据包时可能会打印出空格。
4、指定网卡 -I
5、指定时间间隔 -i
一般来说,最小值可以是0,表示尽可能快地发送 ICMP 数据包。而最大值则取决于系统的限制,通常在几百到几千秒之间。
6、指定等待时长 -w
ping -w 5 baidu.com
这将会向 baidu.com
发送 ICMP 请求,并设置超时时间为 5 秒。如果在 5 秒内(继续按默认1s1个发包)没有收到来自 baidu.com
的 ICMP 回复,ping 命令将结束并显示相应的错误信息。
7、指定超时但继续ping -W
ping -W 3 example.com
这将会向 example.com 发送 ICMP 请求,并设置等待响应的超时时间为 3 秒。如果在发送 ICMP 请求后的 3 秒内没有收到来自 example.com 的 ICMP 回复,ping 命令将发送下一个 ICMP 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