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是指在鉴别用户的合法身份后,通过某种途径准许或限制用户对数据信息的访问能力及范围,阻止未经授权的资源访问,包括阻止以未经授权的方式使用资源。
三个要素
访问控制包含三个要素,即主体、客体和访问策略。
主体是指一个发出请求或要求的实体。主体可以是某个用户,也可以是用户启动的进程、服务或设备。
客体是接受其他实体访问的被动实体。凡是可以被操作的信息、资源、对象都可以被看作客体。
控制策略是主体对客体的访问规则集,限制主体对客体的访问权限。
访问控制模型
(1)自主访问控制(DAC)
DAC是在确认主体身份及所属组的基础上,根据访问者的身份和授权来决定访问模式、对访问进行限定的一种控制策略。DAC策略允许对客体拥有控制权的主体明确地指定其他主体对该客体的访问权限。
“自主”的含义是这种策略允许有某种访问特权的主体把对客体的访问权限传递给其他主体。
自主访问控制模型(DAC Model)是根据自主访问控制策略建立的一种模型,允许合法用户以用户或用户组的身份访问策略规定的客体,同时阻止非授权用户访问客体,某些用户还可以自主地把自己所拥有的对客体的访问权限授予其他用户。
(2)强制访问控制(MAC)
强制访问控制模型是一种多级访问控制策略,系统事先给所有的主体和客体指定不同的安全级别,比如绝密级、机密级、秘密级和无密级。在实施访问控制时,系统先对主体和客体的安全级别进行比较,再决定主体能否访问该客体。并且这些安全属性是不能改变的,它由管理部门或由操作系统自动地按照严格的规则来设置,不像自主访问控制那样由用户或它们的程序直接或间接地修改。
强制访问系统根据主体和客体的敏感标记来决定访问模式。访问模式包括:
下读(Read Down):用户级别大于文件级别的读操作;
上写(Write Up):用户级别小于文件级别的写操作;
下写(Write Down):用户级别等于文件级别的写操作;
上读(Read Up):用户级别小于文件级别的读操作。
由于MAC通过分级的安全标签实现了信息的单向流通,因此,一直被军方采用,其中,最著名的是Bell-La Padula模型和Biba模型:Bell-La Padula模型具有只允许向下读、向上写的特点,可以有效地防止机密信息向下级泄露;Biba模型则具有不允许向下读、向上写的特点,可以有效地保护数据的完整性。
(3)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通过引入角色的概念,把对客体对象的访问权限授予角色而不是直接授予用户,然后为用户分配角色,用户通过角色获得访问权限。
(4)基于任务的访问控制(TBAC)
而基于任务的访问控制是从企业的工作流处理角度来解决安全问题,当数据在工作流中流动时,执行相关任务活动操作的用户在改变,用户的权限也在改变,这些变化都与数据处理的上下文环境相关。因此,TBAC的目的是从任务的角度来建立安全模型和实现安全机制,在任务处理的过程中提供动态实时的安全管理。优点是在进行权限的控制时考虑到执行的上下文环境发生变化的问题。
(5)基于对象的访问控制(OBAC)
OBAC模型从受控对象的角度出发,将主体的访问权限直接与受控对象相关联,一方面定义对象的访问控制表,增、删、修改访问控制项易于操作;另一方面,当受控对象的属性发生改变,或者受控对象发生继承和派生行为时,无须更新访问主体的权限,只需要修改受控对象的相应访问控制项即可,从而减少了主体的权限管理,减轻了由于信息资源的派生、演化和重组等带来的分配、设定角色权限等的工作量。
安全访问控制策略实现方式
基于身份的安全策略
基于规则的安全策略
安全策略
实施原则:.访问控制安全策略的实施原则围绕主体、客体和安全控制规则集兰者之间的关系展开。
●最小特权原则。是指主体执行操作时,按照主体所需权利的最小化原则分配给主体权力。最小特权原则的优点是最大限度地限制了主体实施授权行为,可以避免来自突发事件、错误和未授权主体的危险。
●最小泄漏原则。是指主体执行任务时,按照主体所需要知道的信息最小花的原则分配给主体权力。
●多级安全策略。是指主体和客体间的数据流向和权限控制按照安全级别的绝密(TS)、秘密(S)、机密©、限制(RS)和无级别(U) 5级来划分。多级安全策略的优点是避兔敏感信息的扩散。具有安全级别的信息资源,只有安全级别比它高的全体才能够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