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会抛弃精益生产吗?

时至今日,“精益生产”模式依旧大行其道,它始终支持着中国制造业以最低的成本做出优质产品。我们认为,纵然是中国制造2025成为现实,精益生产模式也仍然是整个制造业的精髓之一。

首先,精益生产模式最重要的一根脊梁就是流水线,制造管理者常常会把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比如汽车拼凑、智能手机组装等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单独的动作,包含拧一颗螺丝,刷一层绿漆等等,如此流水线模式对每位员工的技能要求都非常低,有利于快速培训和提高生产效率,非常之神奇;而流水线另外的好处则在于,一旦生产开启,全部员工都必须按照规定的节奏完成工作,任何人的懈怠或者异常都会导致WIP(在制品)堆积,管理者只消一眼就能看到生产线上的问题。除此之外,在一些大型的制造业内,管理者几乎把全部的工作都做了充分分解,搭建起一条条“无形”的流水线,每个部门都负责一小块,但每个部门都要承担全部的压力,用最简单的技能去应付最全面的压力,总结下来就是:流水线系统足够完美,员工的技能变得不怎么重要。

其次,精益生产之于时间和空间,有着近乎“让人绝望”的挖掘,车间规划者有时候会把流水线设计成U型,这样员工就不用走来走去,也能操作多台机,充分利用了或者说压榨了员工的每一秒有效时间,另外,精益生产会要求设备精妙、小巧,只要能完成工作,绝对不允许有额外的空间需求,而且在符合消防法规的前提下,绝对不允许有任何idle空间,除了平面上的挤压外,精益生产还会设计双层或者三层的堆叠模式,连空调风管的设计都会考虑是否有机会调整,传统的风管是铁质的,体积非常大,但因追求空间利用率,竟然开发出一种“妮绒”材料,不仅重量轻,体积又小,现如今笔者真得分不清楚:究竟是精益生产推进了空调业,还是空调业的演进催生出完美的精益生产。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精益生产模式把工作都拆解成流水线模式,这就意味着全部单位都要齐心协力,任何人掉链子都会影响全局,显然,这种模式也是高风险的,对顶层管理者的规划、协调能力有着非常强悍的要求,事实上,这也是为什么在大型制造业内,基础技术员工的待遇远远落后于高端的管理人员或者项目经理。为了让所有人都认同“精益生产”的模式,管理者常常要求“新入职者”要去车间进行实际操作,以充分了解第一线的状况,做出“最接地气”的决策,也正因如此,大型制造业的系统常常已臻化境,而他们的基础人才却始终是基础的砖头,从而注定了其中高层稳定度高,基层的离职率高居不下的事实。

  • 5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