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嵌入式系统半实物测试平台技术情况

技术要求及设备选型情况

1、技术要求

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要求接口扩展能力强,可灵活组建不同规模的测试环境;

系统具有集成的统一工作环境。集成的测试设计、执行及管理环境,包括项目管理、仿真建模、接口协议描述、测试资源规划、实时监控设计、测试用例开发及管理、测试执行、测试数据统计及分析、测试报告生成等功能;

支持的I/O接口类型包括:RS232、RS422、RS485、CAN、TCP、UDP、AD、DA、DI、DO、1553B、ARINC429等,并可允许根据测试需求补充扩展;

具有仿真建模手段,支持通过图形化界面对被测设备(系统)外部交联环境进行定义和编辑,并定义协议数据与物理层传输通道;

具有通用化的通信协议定义与描述语言处理环境,可以定义和描述各类结构的总线协议;

具有开放的协议模板管理接口,通过不断在测试中积累各领域的应用层协议,可实现针对不同领域嵌入式系统自动化测试解决方案的快速构建;

支持实时图形化监控窗体,包括控制类、表格类以及显示图形;可通过枚举、虚拟仪表、状态灯、曲线图等手段实时监控关键变量;

支持报警条件设置,在达到报警条件的时候以醒目的方式显示报警数据。

支持监控仪表协议字段绑定方法,支持收发数据字段的双向绑定,并具有表达式绑定能力;

支持多监控窗体设计与运行,支持网络环境下任意桌面的监控窗体运行;

提供测试用例脚本编辑与开发环境,通过简单的通道与协议字段赋值,便可完成测试数据的收发与测试逻辑的判断;

具有插件化的功能扩充能力,无论是通信协议描述还是测试用例描述,平台都均需提供对插件的开发支持;

可按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以及解析后的数据的形式监测输入与输出的报文并查询过滤;

支持测试结果的查看、测试报告自动生成;

支持单配置项单接口和多接口以及多配置项的系统测试;

2、设备的初步选型情况

经调研,目前国内市场上嵌入式系统软件测试工具主要分为以下三类:纯硬件方式、纯软件方式和硬件与软件结合的方式。

纯硬件的嵌入式系统测试平台主要是利用示波器、逻辑分析仪、协议分析仪、波形发生器等仪器设备实现对嵌入式系统的测试,尽管这些仪器设备具有比较高的性能,可以实现对嵌入式系统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非侵入式的数据采集和监控,但它们主要应用在嵌入式系统硬件的设计和测试工作中,可以较好地实现硬件层和链路层的测试与分析,对嵌入式软件的测试能力则比较薄弱,不能支持各个测试接口之间的数据关联,对于应用层协议的分析与判读自动化程度不高,对测试结果分析的要求较高。

纯软件方式的嵌入式软件测试平台利用全数字仿真技术,在PC机上模拟整个嵌入式硬件系统,不但包括核心CPU,而且将外围各种器件,如串口、定时器、通用输入输出接口等进行数字化的仿真,嵌入式软件无需改动或者稍加改动就能在这个仿真环境下运行,通过仿真模型内建的测试接口导出和发送测试数据,驱动被测软件运行,实现对嵌入式系统软件动态的封闭测试。纯软件方式的嵌入式软件测试平台难以适应当前硬件芯片不断更新的现状,许多项目也都是针对某一特定的硬件平台进行全数字仿真研究,难以通用,并且尚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还没有形成可供选择的有效产品。

硬件与软件结合的嵌入式软件测试平台是当前较为实用的嵌入式系统软件测试解决方案,同时也是发展趋势,这类测试平台又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实现嵌入式软件插装和插装信息收集为主要目标的嵌入式软件覆盖率和性能测试工具,如AMC公司生成的CodeTest以及LDRA公司生产的Testbed,这种测试平台通过信号捕捉探头进行插装数据的采集和上传,关注的重点是嵌入式软件内部的逻辑结构,而不是嵌入式软件外部的功能表现,与嵌入式系统确认测试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另一类硬软件结合的嵌入式测试平台则以系统确认测试为主要目标,通过集成各类总线板卡,开发测试应用程序,实现对嵌入式系统非侵入式的闭环测试,测试的主要对象是嵌入式系统的功能、性能、边界、可靠性等外部质量特性,这些外部质量特性也是嵌入式系统用户关切的质量特性。

硬件与软件结合的以系统确认测试为主要目标测试系统比较适合于我单位的测试应用,该类型的测试系统主要有国外的Trace32、Dspaced等,国内的有凯云联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ETest_USB。ETest_USB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主要面向实验室和外场测试的需要,是针对于嵌入式系统进行实时、闭环、非侵入式测试的自动化测试平台,适用于嵌入式系统在设计、仿真、开发、调试、测试、集成验证和维护等各阶段配置项级别和系统级别的动态测试与验证。系统具有扩展与适应能力强的特点,分层构件化的软件架构使得系统可以灵活集成各类测试仪器,所提供的接口应用协议描述语言及其编译器使得系统可以适应几乎任何类型的自定义通信协议,测试执行监控窗体设计具有友好的人机交互性,可以在不编写任何测试用例脚本的情况下完成基本的测试任务,并提供了高级的测试用例脚本编辑、编译与执行功能,实现更广泛的测试应用能力。

凯云联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在国产自主可控软件测试类产品的研究、开发方面具有深厚的技术基础和行业背景,主要产品覆盖软件测试业务全过程,其中有自主研发的嵌入式系统测试平台集成开发环境(ETest Studio)、便携式嵌入式系统半实物测试平台(ETest_USB)、工业物理系统测试验证平台(ETest_CPS)、实时级嵌入式系统半实物仿真测试平台(ETest_RT)、嵌入式系统测试教学实训平台、软件测试项目管理系统、测试数据生成与管理软件等。基于ETest Studio所开发的系列产品(ETest_USB、ETest_CPS 、ETest_RT)已在装甲兵工程学院、陆军装备软件测评中心、航天三院33所、合肥电子工程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单位得到成功应用。

综上所述,凯云联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在公司、产品、技术、服务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且较为适用于我单位装备型号的嵌入式软件测试任务的开展和测试平台的研究工作,有利于解决目前测评中心测试环境构建能力以及测试自动化程度不足的问题,实现装备嵌入式软件的深度测试,提高我所装备型号嵌入式软件的质量。因此本项目拟购置1套凯云联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ETest_USB系统。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目 录 前 言 V 1. 范围 6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6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6 4. 概述 7 4.1. 背景 7 4.2. 测试目的 8 4.3. 测试环境基本要求 9 4.3.1. 网络结构与规模 9 4.3.2. 测试区域 9 4.3.3. 业务模型 9 4.3.4. 设备要求 9 4.3.5. 终端要求 9 4.3.6. 仪表和软件需求 10 4.3.7. 测试网络基本配置 10 4.3.8. 配合测试设备 11 4.4. 加扰方式 11 4.4.1. 干扰级别 11 4.5. 信道条件定义 12 4.6. 测试中的终端移动速度 12 4.7. 测试其他约定 12 5. 测试用例概览 12 6. 测试用例 14 6.1. 覆盖测试 14 6.1.1. 全网底噪普查 14 6.1.1.1. 2.6GHz D3频段 14 6.1.1.2. 3.5GHz 频段 14 6.1.2. 单小区覆盖-4G 14 6.1.2.1. 下行-孤站(2.6GHz) 14 6.1.2.2. 下行-空扰(2.6GHz) 15 6.1.2.3. 下行-加扰(2.6GHz) 15 6.1.2.4. 上行-孤站(2.6GHz) 15 6.1.2.5. 上行-空扰(2.6GHz) 16 6.1.2.6. 上行-加扰(2.6GHz) 16 6.1.2.7. 下行-空扰(1.9GHz) 16 6.1.3. 单小区覆盖-5G(上行单发) 16 6.1.3.1. 下行-孤站 16 6.1.3.2. 下行-空扰 16 6.1.3.3. 下行-加扰 16 6.1.3.4. 上行-孤站 16 6.1.3.5. 上行-空扰 17 6.1.3.6. 上行-加扰 17 6.1.4. 单小区覆盖-5G(上行双发) 17 6.1.4.1. 下行-孤站 17 6.1.4.2. 下行-空扰 17 6.1.4.3. 下行-加扰 17 6.1.4.4. 上行-孤站 17 6.1.4.5. 上行-空扰 17 6.1.4.6. 上行-加扰 17 6.1.5. 全网覆盖 18 6.1.5.1. 下行-空扰 18 6.1.5.2. 下行-加扰 18 6.1.5.3. 上行-加扰(上行双发) 18 6.1.6. 室外覆盖室内 19 6.1.6.1. 4G(2.6GHz) 19 6.1.6.2. 5G-下行 19 6.1.6.3. 5G-上行(上行双发) 20 6.1.7. 3.5GHz穿透能力 20 6.1.7.1. 办公楼宇 20 6.1.7.2. 住宅小区 21 6.2. 吞吐量测试 21 6.2.1. 单用户峰值吞吐量 21 6.2.2. 小区峰值吞吐量 22 6.2.3. 小区平均吞吐量 22 6.3. 移动性测试 24 6.3.1. 切换时延和成功率 24 6.4. 时延测试 25 6.4.1. 用户面时延-空扰 25 6.4.2. 用户面时延-加扰 26 6.4.3. 控制面时延-加扰(Idle到Connected) 26 6.4.4. 控制面时延-加扰(Inactive到Connected) 28 6.5. NR控制信道覆盖方案对比 28 6.5.1. PDCCH覆盖方案对比 28 6.5.1.1. PDCCH覆盖方案对比(空扰) 28 6.5.1.2. PDCCH覆盖方案对比(加扰) 29 6.5.2. PUCCH覆盖方案对比 29 6.5.2.1. PUCCH覆盖方案对比(空扰) 29 6.5.2.2. PUCCH覆盖方案对比(加扰) 30 6.5.3. 同步/广播信道覆盖方案对比 30 6.5.4. 控制信道波束赋形的随机接入时延 31 6.6. NR系统设计实现方案对比测试 32 6.6.1. NR帧结构方案对比 32 6.6.2. NR系统参数方案对比 33 6.7. NR关键技术及创新方案测试 34 6.7.1. 上下行频率解耦方案 34 6.7.1.1. 上下行频率解耦方案(空扰) 34 6.7.1.2. 上下行频率解耦方案(加扰) 35 7. 编制历史 35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