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加密市场结构性牛市性质凸显。一方面,受特朗普胜选与美联储降息影响,加密行业情绪高涨,华尔街资本流入加速,比特币持续突破新高,一度突破9.9万美元,推动加密总市值上涨超过3万亿美元。另一方面,比特币虹吸效应导致以以太坊为首的其他币种表现差强人意,币价不温不火甚至呈阴跌态势,直到月末才得以助推上涨。但从目前而言,在监管利好与华尔街进军的背景下,山寨币共振趋势已然初显,后续或将迎来真正的普惠牛市。回到国内,我国区块链产业环境稳步向好,虚拟货币监管框架不断完善,区块链行业标准效果凸显,专项产业基金进入成果收获期。
政策方向,随着执法成效显现,我国对于虚拟货币法规的处理与完善成为了今年法律界讨论的重点,完善脉络框架是我国司法机关在虚拟货币监管方向的发展趋势。今年以来,人民法院、上海高院、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先后刊登《虚拟货币司法处置须规范化》、《发行虚拟货币高额融资,尽头是什么》、《涉虚拟诈骗,该如何定罪?》等文章,探讨虚拟货币实际执法中的案件定性与处置问题。就在本月,上海高院审结了一件由虚拟货币发行融资服务合同效力引发的服务合同纠纷案件,为虚拟货币判罚新增更多的案例。从判罚而言,上海法院对于裁决仍坚定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不受法律保护这一前提,但在发文中,上海高院再度肯定了虚拟货币的商品财产属性,表示其本身未被法律禁止,即个人持有不违法,但商事主体不得擅自参与虚拟货币投资或发行。而围绕虚拟货币交易相关合同发生的纠纷,诉至人民法院时,人民法院将依职权主动审查合同效力。整体而言,尽管我国已然初步建立虚拟货币监管框架,但从具体的法规判罚上,并未形成完备的处置流程,在法律判例中存在主观性与差异性。由此可见,完善虚拟货币的处置流程与案件处理仍将在接下来的长时间内成为司法机关与法律界关注的重点议题。
投融资方向,在市场预期落地与山寨板块低迷的双重背景下,本月投融资大幅度滑落。11月发生投融资事件93起,事件数相对上月略增加4起,但融资金融仅为32.95亿元,相比10月滑落73.96%,与上月经调整金额相比跌幅超过31%。平均投融资金额滑落至0.35亿元,创下近两年最低。整体而言,尽管比特币持续涨幅,但市场结构难以调整,呈现出局部牛市行情,最终导致逐利性强的投融资市场进一步收缩。但由于月末山寨市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