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GIS教程:坡度的工作原理

本文详细介绍了ArcGIS中的坡度计算工具,包括其工作原理、算法和应用实例。坡度计算基于高程数据,通过计算每个像元与相邻像元之间的最大变化率来识别地形的陡峭程度。文章还提供了具体的数学公式和示例来解释如何计算坡度,以及在不同单位下的表示方法。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坡度工具用于为每个像元计算值在从该像元到与其相邻的像元方向上的最大变化率。实际上,高程随着像元与其相邻的八个像元之间距离的变化而产生的最大变化率可用来识别自该像元开始的最陡坡降。

  从概念上讲,该工具会将一个平面与要处理的像元或中心像元周围一个 3 x 3 的像元邻域的 z 值进行拟合。该平面的坡度值通过最大平均值法来计算。该平面的朝向就是待处理像元的坡向。坡度值越小,地势越平坦;坡度值越大,地势越陡峭。

  如果邻域内某个像元位置的 z 值为 NoData,则将中心像元的 z 值指定给该位置。在栅格的边缘上,至少有三个像元(在栅格范围外)的 z 值为 NoData。中心像元的 z 值将被指定给这些像元。最后得出与这些边缘像元拟合的 3 x 3 平面的扁率,这通常会使坡度减小。

  输出坡度栅格可使用两种单位计算:度和百分比(高程增量百分比)。如果将高程增量百分比视为高程增量除以水平增量后再乘以 100,就可以更好地理解高程增量百分比。请考虑下面的三角形 B。当角度为 45 度时,高程增量等于水平增量,所以高程增量百分比为 100%。如三角形 C 所示,当坡度角接近直角(90 度)时,高程增量百分比开始接近无穷大。

  

  坡度工具最常用在高程数据集处理中,如下图所示。较陡的坡度在输出坡度栅格上以红色阴影显示。

  

  • 3
    点赞
  • 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