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
上拉电阻的目的是为了保证GPIO无信号输入时输入端的电平为高电平,
相反的,下拉电阻是为了保证GPIO无信号输入时输入端的电平为低电平。
不懂的具体可以看下面
一、概念
上拉电阻就是:
将一个不确定信号(高或低电平),通过一个电阻与电源VCC相连,固定在高电平;
下拉电阻就是:
将一个不确定信号(高或低电平),通过一个电阻与地GND相连,固定在低电平
。
二、电路图
上拉电阻:电阻一端接VCC,一端接逻辑电平接入引脚(如单片机引脚)

如上图,R13和R14,一端接到了3.3V,一端通过J17连接到单片机引脚
下拉电阻:电阻一端接GND,一端接逻辑电平接入引脚(如单片机引脚)

如上图,R18的一端连接到了GND,一端连接到了单片机的引脚,这个分就是下拉电阻
三、作用
1)提高输出引脚的驱动能力:
例如,当STM32的CPU引脚输出高电平,但由于后续电路的影响,输出的高电平不高,
就是达不到VCC,影响电路工作。所以要接上拉电阻(其实就是增加导线的输出电流)。
下拉电阻情况相反,让STM32的CPU引脚输出低电平,结果由于后续电路影响输出的低电
平达不到GND(其实就是降低导线的输出电流),所以接个下拉电阻。
2) 在引脚电平不定的时候,让后面有一个稳定的电平:
例如,以接上拉电阻举例,在STM32刚上电的时候,芯片引脚电平是不定的,特别引脚是
接按键的时候,必须给他个确定的电平,
下拉电阻
的作用就是如果前面的引脚电平不定的话,
强制让电平保持在高电平。
3)防止引脚悬空,否则会容易产生积累电荷,静电荷,造成电路不稳定。
电阻越小功耗越大
功率P=UI。 已知上拉电阻接VCC,所以U一定。有因为I=U/R,U一定,R越小,I越大,
由“P=UI”可知电压一定,上拉电阻越小,电流越大,电功耗越大。
1
、
上拉输入:
上拉就是把电位拉高,比如拉到
Vcc
。
上拉就是将不确定的信号
通过一个
电阻嵌位在高电平!电阻同时起限流作用!弱强只是上拉电阻的阻值不同,没有什么严格区分
。
2
、
下拉输入
:
就是把电压拉低,拉到
GND
。与上拉原理相似。
--------------------来源参考网络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