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2017.11.25

读书笔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

 

·煽情是文人的膝跳反应,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煽情是他们最能听懂的语言。

·杀死一个人是悲剧,杀死一万个人是统计数字。

·在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之前,人们一直活在“具体的”世界中,这种生活模式对大脑的演化有着巨大的影响。我们至今能够维持紧密人际关系的人数上限,也只有150个而已。当我们需要做决定的时候,我们考虑的是具体的事、具体的人和他们具体的表情。

·这种“具体思维”做各种选择的首要标准,是道德。世代定居的传统中国社区的本质是熟人社会。在熟人社会中,首先关乎的是名声和面子。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我们的首要技能不是数学计算能力,而是分辨善恶美丑,这也是文人思维的起源。

·取舍思维,要求我们知道每一个事物的利弊。世界上并没有多少事情是“在没有使任何人情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的所谓“帕累托改进”,大多数情况下“兴一利必生一弊”。做过利弊分析,理工科思维要求妥协,而文人总爱不管不顾,喜欢说不惜一切代价,喜欢看动不动就全部筹码都押上去的剧情。

·现代社会要求我们必须在整个社会的尺度上进行“取舍”。从美学角度看计划生育制度不但不美简直还灭绝人性,但从社会角度看,人口的暴涨的确有可能成为灾难。“天子不与小民争利”,这种不重视知识重姿势的思想,当代是落后的。

·人脑思维可以分成:感性思维、理性思维。感性思维自动起作用,能迅速对事物给出一个很难被改变的第一印象;理性思维费力而缓慢,需要集中注意力进行复杂的计算。人有情感需要,会受制于情感。

·看作文不如看论文。有些事情不可能同时做到,你必须放弃一个。

 

·人做判断的时候有两种机制:一种是“科学家”机制,先有证据再下结论;一种是“律师”机制,先有结论再去找证据。大多数人都是律师机制,都爱看能印证自己已有观念的东西。

·人在本性上是离不开有色眼镜看问题的,人的自我维护心理会影响人的判断。

·如果我反对一个结论而你支持,那么当我看一篇支持这个结论的论文就会不自觉地用更高的标准去看,就会认为这个论文不行;而你,因为支持这个观点,则会认为这个论文很好。

·认为别人弱智或者被别人认为是弱智,其实也没那么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媒体也参与到观念的战争之中(人言可畏)。

·先进的新闻理念:第一,频道那么多,你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取悦所有观众。你只要迎合一个特定观众群体就可以了。第二,要提供有强烈主观观点的新闻。

·给观众想要的东西,比给观众事实更能赚钱。观众想要什么?娱乐和确认。

·确认偏误:如果你已经开始相信一个东西了,那么你就会主动寻找能够增强这种信息的信息,乃至不顾事实。

·当看到所支持观念的负面新闻时,人大脑中负责逻辑推理的区域倾向于关闭,而负责感情区域却倾向于激活。

·我们要改变对信息的消费方式,要主动刻意地消费,吸收有可能修正我们观念的新信息,而不是吸收对我们现有观念的肯定。这其实是非常高的要求。要做到这些,我们必须避免那么有预设立场的说服式文章,尽可能地接触第一手资料,为此甚至要有直接阅读数据的能力。

·统计表明人们的关注集群也不是按照政治立场划分,而更多地是按照视野大小划分的。

·确认偏误是个普遍存在的人类特征,而且有人正在利用这个特征牟利。

 

·如果是两个理性而真诚地真理追求者争论问题,争论的结果必然是两人达成一致。换句话说,如果争论不欢而散,那么其中必然有一方是虚伪的。

·科学家普遍具有一个优点:他允许你改变他的想法。这种允许别人改变思想的氛围可以刺激人在审稿的时候采取更为大胆的态度。

·损失厌恶告诉我们,人们对负面感情的重视程度总是超过正面感情。

·恐惧和冒险是人的两种非常基本的感情,进化心理学认为恐惧来自人的自我保护本能,而冒险来自人的求偶本能。人一出生就有自我保护本能,而求偶本能则是在长大后才有。

·损失厌恶可以认为是负面偏见的一种。负面偏见可以解释很多事情,人更容易用缺点去记住这个人,某人只记得你曾经拒绝帮他。

 

·概率论最基础的思想是,有些事情是无缘无故地发生的。古人没有这个思想,认为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甚至可能是有目的的。

·有些事情的发生,跟它之前发生的任何事情,都可以没有因果关系。你不管做什么都不能让它一定发生,也不能让它一定不发生。

·大多数事情并不是完全的随机事件,却都有一定的随机因素。偶然和必然如果结合在一起,就没那么容易理解了。人们经常错误地理解偶然,总想用必然去解释偶然。

·概率问题不要忘了期望。

·管理者有个常见的思维模式,一旦出了事就必须全体反思,制定相关政策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但极小概率事故其实是不值得过度反应的。不要一看有人犯了错就为此大张旗鼓地制定政策来纠正错误。那样只会把错误变成伤疤,而且会让公司越来越官僚主义。正确的办法是告诉犯错的员工这是一个错误,然后就完了。

·赌徒谬误,你一上来运气就不好,一连输了很多把。这时候你是否会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你很快就该赢了呢?

·人们常常错误地理解随机性和大数定律,如果过去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事情不那么均匀,人们就错误地以为未来的事情会尽量往“抹平”的方向走。但是大数定律的工作机制不是跟过去搞平衡,而是如果未来再进行非常多次,先前的差异会变得微不足道。

·纯粹的独立随机事件的发生是没有规律和不可预测的。

·人的弱点会根据小数定律去理解事情。

·小数定律说如果样本不够大,那么它就会表现为各种极端情况,而这些情况可能跟本性一点关系没有。

·你可以在所有的时间里欺骗一部分人,也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欺骗所有的人,但你不可能在所有的时间欺骗所有的人。

·有人做实验,拿着一个随机生成的股价波动图给股评家看,股评家也能从中看出庄家的操作来。

·想要摆脱童稚状态搞科学,就必须首先抛弃目的论。

·自然没有目的,人类社会的很多现象往往也没有什么目的。

·认为凡是都有目的,是普通人思维区别于科学思维的根本之一。

·把你从一个危险中拯救出来的拯救者,其实是一个更大的危险。

·通俗文学

·只有不会看电影的观众才会被剧情感动,而懂得桥段的观众则不然。

·对待健康和工作的正确态度,不是一味地强调某一段,而是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计算。

 

·中国市场的励志书喜欢谈“人脉”,再加上从人脉衍生出的领域:“谈话的艺术”、“影响力”、“气场”,可以发现:在中国,社会关系才是第一生产力。但是,日本励志类书比较强调“品格”;而美国最爱谈的是“积极正面的思维”,特别重视自尊和自信。

·我们需要的是科学的励志,只有你的理论具有普遍意义,你的成功才可以被复制。

·科学界对于励志的研究,有一个励志理论比较成熟:意志力。

·真正能左右成绩的品质只有一个:自控。

·统计表明,想要预测一个学生的大学成绩,自控能力甚至是比智商和入学成绩更好的指标。

·自控需要意志力。一般人认为意志力是一种美德,应该通过教育的方式提升思想的境界来培养。然而,意志力其实是一种生理机能。它就好像人的肌肉一样每次使用都需要消耗能量,而且用多了会疲惫。

·意志力是一种有限的资源,你用在这里就没法用在那里。根据科学家研究,人的意志力能量来自血液中的葡萄糖。葡萄糖理论有很多佐证,比如低血糖患者的意志力就比较弱,研究发现,他们很难集中注意力和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

·当一个人没有意志力的时候,我们似乎不应该指责他的“人品”。

·做选择会消耗意志力。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意志力薄弱的时候不愿意做选择的原因。商家会利用人的“决策疲劳”的原理,先介绍一般的,再介绍贵的。

·冒险也需要意志力。据统计研究,审批在法官刚刚饱食时审核,容易通过;在饥饿情况下,不容易通过。

·除了好习惯可以减少意志力消耗外,另一个手段是自我监视。本质上“自我暗示”的办法调节情绪,对提高意志力其实没有作用。真正有效的办法是“常立志”,做一些不常做的事情。

·失读症:这不是一般的学习障碍,而是一种疾病,是大脑硬件有问题。失读症患者的阅读速度比正常人慢很多,他们很难记住单词。

·如果你是一介匹夫,你打算怎么跟巨人竞争?用龟兔赛跑的精神是不行的。草根想要战胜巨人,关键在于两点:第一,要知道你的不利条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你的有利条件;而巨人的有利条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他的不利条件。第二,你绝对不能按照对手的打法去跟他玩,你有时候得使用非常规手段。

·失读症患者阅读的时候,因为读得慢,他们被迫要深入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说失读症反而成了一种“值得想要的困难”:他们的记忆力都很好,能用最小的阅读量把一件事情搞明白,很善于抓住本质和要点,而且还能给别人解释清楚。这就是为什么失读症患者里面常出人才。

·凡不能毁灭我的,必使我强大。困境不可怕,优势也不见得都好。

·鸡首,胜于牛后。

·研究发现,最理想的班级人数应该在18-24人之间。

·一般有创造性的人物,都要有点独立特行的气质:你要敢于做一些社会上通常认为不应该做的事。你不是去适应这个社会,而是让这个社会去适应你。他们追求取胜,他们根本不追求别人的喜欢。

·维护现有的社会格局和强调遵守游戏规则,那是高富帅的事。而改变规则则是屌丝的特权。

·练习一万个小时成为天才,这个思想是有误导性的。

·研究表明,对音乐来说天赋比练习时间重要得多。

·真正的关键根本就不是训练时间的长短,而是训练的方法。练习,讲究的并不是谁练得最苦,或者谁的心最诚。

·坏消息是高水平训练的成本很高。你需要一位掌握这个领域的先进知识的最好的教练,你需要一个有助于你提高能力的外部坏境。这通常意味着加入一所好大学或者入选一个好的俱乐部,你要能忍受一点都不舒服的训练方法,而且你需要投入非常多的训练时间。好消息是各个领域的不同训练方法也都存在着一些共同特征。这意味着即使我们不想成为世界冠军,我们也可以借鉴一些世界冠军的训练方法来完善自我。

·这套统一的练习方法,就是“刻意练习”:

1、只要“学习区”联系;2、把要训练的内容分成有针对性的小块,对每一个小块进行重复练习;3、在整个练习过程中,随时能获得有效的反馈;4、练习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

·真正的练习不是为了完成运动量,练习的精髓是要持续地做自己做不好的事。

·人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分为三个区域:最内一层是“舒适区”,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各种技能;最外一层是“恐慌区”,是我们暂时无法学会的技能,二者中间则是“学习区”。

·一旦已经学会了某个东西,就不应该继续在上面花时间,应该立即转入下一个困难点。

·在舒适区做事,叫生活;在学习区做事,才叫练习。

·必须进行大量的重复训练;训练必须有高度的针对性。

·学习的高度针对性非常重要。如果你要从事创造性的活动,你得学会借鉴各个不同领域的东西,需要“知识交叉”、“功夫在诗外”;但是学习时不能“功夫在诗外”。

·最新研究表明,不但听莫扎特CD没用,就连专门的音乐培训对提高词汇和数理这些必备的智力认知能力都没用。

·在实践中学习,宁可发几篇灌水小文章也比苦读十年期待一鸣惊人强。

·即时的反馈对于刻意练习非常重要,有即时反馈的情况下,一个人的进步速度非常之快,而且是实实在在的。

·专家的直觉只有在某些特定领域才可能有效:1、你研究的东西所在的环境必须非常规范,以至于这个东西是可以预测的;2、通常长时间练习,人可以掌握这些规范。

·直觉,只有在“环境友好”的状态下才好使。所谓“环境友好”,就是其中有短期的反馈。只要有快速反馈,再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你就能培养出专家的直觉,能够“眨眼判断”。可是,如果反馈是中长期的,直觉就不好使了。

·看不到结果的练习等于没有练习。在某种程度上,刻意练习是以错误为中心的练习。

·一开始就往外冒名句的人在口语时代肯定是特别受尊重的。

·成绩好的学生必须在一个不受打扰的环境中单独学习。

·刻意练习不好玩,打打闹闹中学习是非常愚蠢的,必须要专注。真正决定你水平的不是全班一起上的音乐课,而是单独练习。

·只有建立在刻意练习的基础上,总的练习时间才有意义。

·练习需要重复,而重复一定不好玩。

·要想获得出色的思辨能力对人来说绝非易事,它是异常艰苦的斗争。

·每一个神童背后,都有一个能豁出去让自己孩子猛练的父亲。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要让孩子赢在终点”,人生是一场长跑。前一句话,对于普通人也许不接受,但是对于不想当普通人,一心想要出人头地的人来说,输了起跑线就没有机会参加后面的比赛了。

·世界就是属于极少数人的。如果你想出类拔萃,那么你要参与的竞争很大程度是个零和博弈。你关心的是怎么做对自己有好处,这个博弈没有双赢。

·高水平的运动员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非常非常想赢,对失败非常的痛恨。同样,这也需要与之匹配的个性。

·有些岗位有兴趣是不够的,还需要与之匹配的个性。

·除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外,还需要与之匹配的个性。

·功利就对了,事实上,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学习更好,你可以尝试更功利一些。

·奖励学习的过程,比只看学习的结果效率更好。“要我练”怎么也比不上“我要练”。

·“感兴趣”当然并不一定说明他能做好,就算不感兴趣只要愿意练,也能练成。

·学习一个技能的初期,智商可能是决定性因素。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兴趣的作用可能就越来越大了,因为兴趣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谁能坚持下来。

·真正能决定一个学生进步幅度的不是智商,而是内在动力和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外部动力,纯碎为了赢,或者为了让家长满意,不能长久的提高成绩。

·外部刺激有短期的作用,但是不可持续。

·一个人兴趣如何,基本上是天生的。后天环境可以左右基因表达,可以鼓励孩子发挥他天生的特长,也可以压制他天生的性格缺陷。只不过,这个作用是有限的。

·一个人读书调动的是大脑中负责语言、记忆力和视觉处理的区域;而对链接做决定则要时刻调动大脑的额前叶区,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网上冲浪可以增进做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老年人保持头脑年轻有好处,但坏处则是牺牲了深度理解。

·多任务的阅读方式是“训练我们大脑除去噪音信息的能力”。当处理短小信息的时候,同时处理完几个任务是高效的方式。而且人的多任务能力可以训练。

·有自闭症倾向的人最善于对信息定制、整理和排序。自闭症患者往往因为大脑的缺陷而缺少对情感交流的解读能力。对人情的不解反而使他们的思想保持冷静客观。他们把更多地精力投入到对特定信息的收集、整理、分类和记忆中。

·有点轻微的自闭症倾向甚至是称为大师的先决条件。

·窄框架:遇到一个东西做一次决策。宽框架:把所有东西都摆在桌面上集中选择。

·真正的知识是分层的,你必须完全理解基础的一层,才能谈得上去看懂上面的一层。

·记笔记的最直接目的是为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改变自己看事物的眼光。

·阅读有三个档次:为了娱乐而读,为了信息而读、为了理解而读。

·强力研读:不好玩、用时少、不追求快。

·强力研读的核心是读书笔记。

·一个好的读者不会因为偶然发现了什么警句妙语而欣喜若狂或情不自禁地鼓掌。

·世界上很多比读书重要的事,在做事和读书之间,做事优先。

 

·创新是落后者的特权。

·有时候你会发现你改正20%的错误,就能解决80%的问题。

·“落后者向领先者学习”这种模式根本不是竞争的常态。后来者创新,后来者引领新潮流,是竞争中的一般规律。

·在一对一的帆船比赛中,领先者为了防止落后者反超,往往采取防御性战术。只要两者的选择一样,那么最后依然是领先者赢,哪怕你的选择是错误的,为了胜利我也必须做跟你一样的选择。所以这种情况不是落后者学习领先者,而是领先者学习落后者。

·创业者最重要的一个素质,恰恰是明知道很可能失败却还要干。过度自信是创业者的通信证。

·人生面临一个风险悖论。如果你一辈子谨慎小心,干什么都谋定而后动,你的生活再差也差不到哪去;如果你勇于承担风险、大胆尝试,你可能特别失败,也可能特别成功。根据科学研究,平均而言,冒险更好。

·有些的人能力不适合竞争。有水平是一回事,遇到竞争的场合能不能把自己水平发挥出来是另一回事。有的人特别喜欢竞争,有的人则不然。科学表明,一个人喜不喜欢竞争或冒险,是由一种激素---睾酮(睾丸、肾上腺、卵巢都分泌),这个天然的雄性激素的分泌水平所决定的。

·如果一个人的睾酮水平不够,比赛中很难进入兴奋状态。

·一个人的基础睾酮水平可以反映在无名指和食指的长度比上。睾酮水平相比较雌激素水平越高,人的无名指相对于食指就越长。想要了解一个人适不适合参加竞争,得到无名指长度。

·男人在竞争中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放弃,女性虽然不爱竞争,但是一旦参与了,就算遇到挫折也容易坚持下来。

·一般一个宿舍有女生优秀能带动整体,但是一个宿舍有男生优秀往往对整体有负面作用。

·人脑高速运行时要分泌多巴胺,多巴胺少了人就兴奋不起来,多了又会兴奋过度。有一种酶负责在大脑的前额皮质中清除多巴胺,而COMT基因就是这个酶的编码。这个基因有两种变异类型:一种产生快酶,能够快速清除多巴胺,另一种则产生慢酶。多数人同时拥有两种酶,但有的人只有快酶,有的人只有慢酶。

·如果你的COMT酶是快酶,那么你面对压力的时候就容易保持一颗平常心;如果你的COMT酶是慢酶,那么面对压力多巴胺就容易过多,导致自己惊慌失措。快酶携带者在平时没有压力时,由于多巴胺被清理很快,会表现出缺乏干劲。而慢酶携带者在平时也能维持一个较高的多巴胺。所以慢酶携带者的平均认知能力和智商都高于一般人。

·对于有限博弈,适合男性或快酶携带者参加;对于无线博弈,适合女性或慢酶携带者参加。

·生活中大多数事情并不需要竞争,睾酮高也不总是好事。睾酮高的男人很难与人相处。不过总体而言,生理因素只能解释0.4-0.6的竞争力,后天教育和文化传统仍有作用。

·一个游戏要做到有趣,有一个诀窍,叫做“随机”。两件事只存在于游戏中:第一,世间总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回报是即时的。

·现实中,即时的回报会给做事的人一个正反馈,使他更投入地继续工作,这种正反馈一旦运行起来,只有人的生理极限才能限制他的工作强度。

·从管理角度建立一个即时回报的系统,对于简单体力劳动很重要。但是对于脑力劳动却不是这样, 脑力劳动者需要自由的空间时间来想事儿。

·有价值的人际关系,需要留意的是不是靠关系,而是靠什么关系。

·真正有用的关系不是亲朋好友这种经常见面的“强联系”,而是“弱联系”。

·“弱联系”的意义在于把不同的社交圈子连接起来,从圈外给你提供有用的信息。

·根据弱联系理论,一个人在社会上获得机会的多少,与他的社交网络结构很有关系。人脉的关键不在于你融入了哪个圈子,而在于你能接触多少圈外的人。

·越是富人越容易跟不同阶层和不同地区的人联络,而且阶层多样性要比地区多样性更重要。“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富人虽然爱跟各种人联系,但真正通话时间比穷人短。

·弱联系理论的本质不是“人脉”,而是信息的传递。强联系告诉你的信息,你自己也有可能发现;而弱联系告诉你的信息,他要没告诉你,你恐怕就发现不了。

 

·判断一个物理理论的好坏不在于这个理论是否符合人的直觉,或者是否够漂亮,而在于它能不能做出预测。

·研究者也可能在造假。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人这种动物的最自然思维。但是也是不科学的思维,这反映了人思维的小数定律。

·相关性思维需要有对照组:看一个例子

中国80%的青少年犯罪与网瘾有关,中国20%的网瘾少年有违法犯罪行为。

(这是不能说明网瘾导致青少年犯罪。比较下一句:)

中国90%的人都吃大米,中国20%吃大米的人有违法犯罪行为。

我们缺少的关键数据是没有网瘾的青少年的犯罪率,以及没有犯罪的青少年的网瘾率。也许并不是网瘾导致青少年成绩差,而是那些成绩差的青少年更容易得网瘾。

·换一种说法:

我认为网瘾是个好东西,因为它可以减少青少年犯罪。在任何国家的任何时候,总有一帮青少年对学习不感兴趣,整天无所事事。他们都是潜在的犯罪者。因为网络游戏的出现,相当一部分这样的人在游戏中得到了释放,以至于减少了犯罪的欲望和时间。

·你无法从“吸烟的人更容易得肺癌”和“肺癌患者大部分都爱吸烟”这两个统计得出“吸烟导致肺癌”这个结果。也可能肺癌导致吸烟,比如说也许癌变的肺会使人对烟产生需求。也可能存在某种基因,这种基因会使得一个人天生就容易得肺癌,而这种基因同时还让一个人天生就喜欢吸烟。也可能吸烟的人往往喜欢深夜工作的人,是熬夜导致肺癌。也可能吸烟的人往往经济状况比较差,是贫困导致肺癌。

·非常重要的一点:有相关性未必有因果关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维。

·有时最粗暴的判断,也比廉价的鼓励值钱。

·现代的心理学实验过多的采用大学生作为受试者,有人调侃说现代心理学应该叫“大学生心理学”。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