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识别(本科生专业选修课)知识点整理

文章目录

第三章 判别域代数界面方程

3.1 用判别域界面方程分类的概念

1.分类的基本原理

不用模式对应特征点在不同区域中散布。运用已知类别的训练样本进行学习,产生若干个代数界面 d ( x ⃗ ) = 0 d(\vec x)=0 d(x )=0,将特征空间划分成一些互不重叠的子区域。

2.判别函数

表示划分界面的函数。

3.线性可分的定义

对于来自两类的一组模式 x ⃗ 1 , x ⃗ 2 , … , x ⃗ N \vec x_1,\vec x_2,\dots,\vec x_N x 1,x 2,,x N,如果能用一个线性判别函数正确分类,则称他们是线性可分的。

4.分类方法的基本技术思路

  1. 利用训练样本求出分类器/判别函数
  2. 利用判别函数对未知类别样本分类

3.2 线性判别函数

一般形式是 d ( x ⃗ ) = w 1 x 1 + w 2 x 2 + ⋯ + w n x n + w n + 1 d(\vec x)=w_1x_1+w_2x_2+\dots+w_nx_n+w_{n+1} d(x )=w1x1+w2x2++wnxn+wn+1

w ⃗ \vec w w 称为权矢量或系数矢量

简化为 d ( x ⃗ ) = w ⃗ ′ x ⃗ d(\vec x)=\vec w'\vec x d(x )=w x

其中 x ⃗ = ( x 1 , x 2 , … , x n , 1 ) , w ⃗ = ( w 1 , w 2 , … , w n , w n + 1 ) \vec x=(x_1,x_2,\dots,x_n,1),\vec w=(w_1,w_2,\dots,w_n,w_{n+1}) x =(x1,x2,,xn,1),w =(w1,w2,,wn,wn+1)

x ⃗ \vec x x w ⃗ \vec w w 分别称为增广特征矢量和增广权矢量。

两类问题

对于两类问题

d ( x ⃗ ) = w ⃗ ′ x ⃗ { &gt; 0 ⇒ x ⃗ ∈ ω 1 &lt; 0 ⇒ x ⃗ ∈ ω 2 = 0 ⇒ x ⃗ ∈ ω i 或 拒 判 d(\vec x)=\vec w&#x27;\vec x\begin{cases} &gt;0\Rightarrow\vec x\in\omega_1\\ &lt;0\Rightarrow\vec x\in\omega_2\\ =0\Rightarrow\vec x\in\omega_i或拒判\\ \end{cases} d(x )=w x >0x ω1<0x ω2=0x ωi

多类问题

1. ω i / ω ˉ i \omega_i/\bar\omega_i ωi/ωˉi两分法(第一种情况)

判别规则为:如果 { d i ( x ⃗ ) &gt; 0 d j ( x ⃗ ) ⩽ 0 ∀ j ≠ i \begin{cases} d_i(\vec x)&gt;0\\ d_j(\vec x)\leqslant0&amp;\forall j\ne i \end{cases} {di(x )>0dj(x )0j̸=i则判 x ⃗ ∈ ω i \vec x\in\omega_i x ωi

注意这种方法存在不确定区域

2. ω i / ω j \omega_i/\omega_j ωi/ωj两分法(第二种情况)

对于任意两类之间分别建立判别函数

判别规则为:如果 d i j ( x ) &gt; 0 , ∀ j ≠ i d_{ij}(x)&gt;0,\forall j\ne i dij(x)>0,j̸=i则判 x ⃗ ∈ ω i \vec x\in\omega_i x ωi

注意这种方法也存在不确定区域

3.没有不确定区域的 ω i / ω j \omega_i/\omega_j ωi/ωj两分法(第三种情况)

令方法2中的判别函数为 d i j ( x ⃗ ) = d i ( x ⃗ ) − d j ( x ⃗ ) = ( ω ⃗ i − ω ⃗ j ) ′ x ⃗ d_{ij}(\vec x)=d_i(\vec x)-d_j(\vec x)=(\vec\omega_i-\vec\omega_j)&#x27;\vec x dij(x )=di(x )dj(x )=(ω iω j)x

判别规则为:如果 d i ( x ⃗ ) &gt; d j ( x ⃗ ) , ∀ j ≠ i d_i(\vec x)&gt;d_j(\vec x),\forall j\ne i di(x )>dj(x ),j̸=i则判 x ⃗ ∈ ω i \vec x\in\omega_i x ωi

或者:如果 d i ( x ⃗ ) = max ⁡ j [ d j ( x ⃗ ) ] d_i(\vec x)=\max_j[d_j(\vec x)] di(x )=maxj[dj(x )]则判 x ⃗ ∈ ω i \vec x\in\omega_i x ωi

小结

  • c &gt; 3 c&gt;3 c>3时, ω i / ω j \omega_i/\omega_j ωi/ωj法比 ω i / ω ˉ i \omega_i/\bar\omega_i ωi/ωˉi法需要更多的判别函数式。
  • ω i / ω j \omega_i/\omega_j ωi/ωj法使模式更容易线性可分
  • 方法3判别函数数目与方法1相同,但没有不确定区,分析简单,是最常用的方法

3.3 判别函数值的鉴别意义、权空间及解空间

数学意义

  • 系数矢量 w ⃗ = ( w 1 , w 2 , … , w n ) \vec w=(w_1,w_2,\dots,w_n) w =(w1,w2,,wn)是该平面的法矢量。
  • 判别函数 d ( x ⃗ ) d(\vec x) d(x )的绝对值正比于 x ⃗ \vec x x 到超平面 d ( x ⃗ ) = 0 d(\vec x)=0 d(x )=0的距离。
  • 判别函数的正负表示出特征点位于哪个半空间中

权空间、解矢量、解空间

  • 将权系数视为变量,则由其组成的增广权矢量的全体构成增广权空间。
  • 系数矢量 w ⃗ \vec w w 指向判别函数的正侧。
  • 解矢量是能够正确分类的权矢量。
  • 满足上面各不等式的 w ⃗ \vec w w 必在该锥体中,即锥中每一点都是上面不等式组的解,解矢量不是唯一的,上述的凸多面锥包含了解的全体,称其为解区、解空间或解锥。

3.4 Fisher线性判别

思想:通过Fisher变换转换为利于分类的一维问题

方法:求权矢量 w ⃗ ⇒ \vec w\Rightarrow w 求满足上述目标的投影轴方向 w ⃗ 0 \vec w_0 w 0和在一维空间中确定判别规则。

希望经过投影后,类内离差度越小越好,类间离差度越大越好,根据这个目标作准则函数(即Fisher准则函数),并使其最大。

算法过于硬核,告辞

3.5 感知器算法

感知器算法

算法原理步骤

  1. 置步数 k = 1 k=1 k=1,令增量 ρ = ρ 0 \rho=\rho_0 ρ=ρ0,分别赋给初始增广权矢量 w ⃗ ( 1 ) \vec w(1) w (1)的各分量较小的任意值。
  2. 输入训练模式 x ⃗ k \vec x_k x k,计算判别函数值 w ⃗ ′ ( k ) x ⃗ k \vec w&#x27;(k)\vec x_k w (k)x k
  3. 调整增广权矢量

    如果 x ⃗ k ∈ ω 1 \vec x_k\in\omega_1 x kω1 w ⃗ ′ ( k ) ⩽ 0 \vec w&#x27;(k)\leqslant 0 w (k)0,则 w ⃗ ( k + 1 ) = w ⃗ ( k ) + ρ x ⃗ k \vec w(k+1)=\vec w(k)+\rho\vec x_k w (k+1)=w (k)+ρx k

    如果 x ⃗ k ∈ ω 2 \vec x_k\in\omega_2 x kω2 w ⃗ ′ ( k ) ⩾ 0 \vec w&#x27;(k)\geqslant 0 w (k)0,则 w ⃗ ( k + 1 ) = w ⃗ ( k ) − ρ x ⃗ k \vec w(k+1)=\vec w(k)-\rho\vec x_k w (k+1)=w (k)ρx k

    如果 x ⃗ k ∈ ω 1 \vec x_k\in\omega_1 x kω1 w ⃗ ′ ( k ) &gt; 0 \vec w&#x27;(k)&gt;0 w (k)>0,或 x ⃗ k ∈ ω 2 \vec x_k\in\omega_2 x kω2 w ⃗ ′ ( k ) &lt; 0 \vec w&#x27;(k)&lt;0 w (k)<0,则 w ⃗ ( k + 1 ) = w ⃗ ( k ) \vec w(k+1)=\vec w(k) w (k+1)=w (k)
  4. 如果 k &lt; N k&lt;N k<N,令 k = k + 1 k=k+1 k=k+1,返回2。如果 k = N k=N k=N,检验判别函数是否都能正确分类,如果是,结束,否则令 k = 1 k=1 k=1,返回2。

收敛定理

如果训练模式是线性可分的,感知器算法在有限次迭代后便可以收敛到正确的解矢量。

一次准则函数和梯度下降法

  • ρ k \rho_k ρk为常数时,梯度下降法的迭代公式和感知器算法是一致的。
  • ρ k \rho_k ρk取常数时, ρ k \rho_k ρk小收敛慢, ρ k \rho_k ρk大震荡。
  • 改进方法时 ρ k \rho_k ρk k k k变化,称为可变增量法。

感知器算法在多类问题中的应用

不做要求

3.6 一般情况下的判别函数权矢量算法

(下面三个了解即可)
最小错分模式数目准则
分段二次准则函数
最小方差准则及W-H算法

3.7 广义线性判别函数

作非线性变换,将原来一维特征空间映射为二维特征空间,使其为线性可分的。

3.8 二次判别函数

d ( x ⃗ ) = x ⃗ ′ W x ⃗ + w ⃗ ′ x ⃗ + w n + 1 d(\vec x)=\vec x&#x27;W\vec x+\vec w&#x27;\vec x+w_{n+1} d(x )=x Wx +w x +wn+1

3.9 支持向量机

支持向量机以训练误差作为优化问题的约束条件,以置信范围值最优化作为优化目标,即SVM是一种基于结构风险最小化准则的学习方法,其推广能力明显优于一些传统的学习方法。

由于SVM的求解最后转化为二次规划问题求解,因此SVM的解是全局唯一的最优解。

SVM在解决小样本、非线性及高维模式识别问题中表现出许多特有的优势,并能够推广应用到函数拟合等许多机器学习问题中。

SVM方法的特点

  • 非线性映射是SVM方法的理论基础,SVM利用内积核函数代替向高维空间的非线性映射。
  • 对特征空间划分的最优超平面是SVM的目标,最大化分类边际的思想是SVM方法和核心。
  • 支持向量是SVM的训练结果,在SVM分类决策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支持向量。
  • SVM的最终决策只由少数支持向量所确定,计算的复杂性取决于支持向量的数目,而不是样本空间的维数。
  • SVM的最终决策只由少数支持向量所确定,注定了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 增删非支持向量样本对模型没有影响
    • 支持向量样本集具有一定的鲁棒性
    • 有些成功的应用中,SVM对核的选区不敏感

第四章 统计判别

4.0 前提条件

  1. 各类别总体概率密度是已知的
  2. 要判决的类别数是一定的

4.1 最小误判概率判决

判决规则:

如果: l 12 ( x ⃗ ) = p ( x ⃗ ∣ ω 1 ) p ( x ⃗ ∣ ω 2 ) ≷ P ( ω 2 ) P ( ω 1 ) l_{12}(\vec x)=\dfrac{p(\vec x|\omega_1)}{p(\vec x|\omega_2)}\gtrless\dfrac{P(\omega_2)}{P(\omega_1)} l12(x )=p(x ω2)p(x ω1)P(ω1)P(ω2),则判 x ⃗ ∈ { ω 1 ω 2 \vec x\in\begin{cases} \omega_1\\ \omega_2\\ \end{cases} x {ω1ω2

l 12 ( x ⃗ ) l_{12}(\vec x) l12(x )为似然比,称 θ 12 \theta_{12} θ12为似然比阈值,记为 P ( ω 2 ) P ( ω 1 ) \dfrac{P(\omega_2)}{P(\omega_1)} P(ω1)P(ω2)

对于多类问题,若 P ( ω i ∣ x ⃗ ) &gt; P ( ω j ∣ x ⃗ ) , ∀ j ≠ i P(\omega_i|\vec x)&gt;P(\omega_j|\vec x),\forall j\ne i P(ωix )>P(ωjx ),j̸=i,则判 x ⃗ ∈ ω i \vec x\in\omega_i x ωi

或者,若 P ( ω i ∣ x ⃗ ) = max ⁡ j [ P ( ω j ∣ x ⃗ ) ] P(\omega_i|\vec x)=\max_j[P(\omega_j|\vec x)] P(ωix )=maxj[P(ωjx )],则判 x ⃗ ∈ ω i \vec x\in\omega_i x ωi


例题:对一批人进行癌症普查,患癌症者定为属 ω 1 \omega_1 ω1类,正常者定为属 ω 2 \omega_2 ω2类。统计资料表明人们患癌的概率 P ( ω 1 ) = 0.005 P(\omega_1)=0.005 P(ω1)=0.005,从而 P ( ω 2 ) = 0.995 P(\omega_2)=0.995 P(ω2)=0.995。设有一种诊断此病的试验,其结果有阳性反应和阴性反应之分,依其作诊断。化验结果是一维离散模式特征。统计资料表明:癌症者有阳性反映的概率为0.95即 P ( x = 阳 ∣ ω 1 ) = 0.95 P(x=阳|\omega_1)=0.95 P(x=ω1)=0.95,从而可知 P ( x = 阴 ∣ ω 1 ) = 0.05 P(x=阴|\omega_1)=0.05 P(x=ω1)=0.05,正常人阳性反映的概率为0.01即 P ( x = 阳 ∣ ω 2 ) = 0.01 P(x=阳|\omega_2)=0.01 P(x=ω2)=0.01, 可知 P ( x = 阴 ∣ ω 2 ) = 0.99 P(x=阴|\omega_2)=0.99 P(x=ω2)=0.99

问有阳性反映的人患癌症的概率有多大?按照最小误判概率准则,阳性反映者应判为哪一类?

解:

P ( ω 1 ∣ x = 阳 ) = P ( x = 阳 ∣ ω 1 ) P ( ω 1 ) P ( x = 阳 ) = P ( x = 阳 ∣ ω 1 ) P ( ω 1 ) P ( x = 阳 ∣ ω 1 ) P ( ω 1 ) + P ( x = 阳 ∣ ω 2 ) P ( ω 2 ) = 0.95 × 0.005 0.95 × 0.005 + 0.01 × 0.995 = 0.323 \begin{aligned} P(\omega_1|x=阳)&amp;=\dfrac{P(x=阳|\omega_1)P(\omega_1)}{P(x=阳)}\\ &amp;=\dfrac{P(x=阳|\omega_1)P(\omega_1)}{P(x=阳|\omega_1)P(\omega_1)+P(x=阳|\omega_2)P(\omega_2)}\\ &amp;=\dfrac{0.95\times0.005}{0.95\times0.005+0.01\times0.995}\\ &amp;=0.323 \end{aligned} P(ω1x=)=P(x=)P(x=ω1)P(ω1)=P(x=ω1)P(ω1)+P(x=ω2)P(ω2)P(x=ω1)P(ω1)=0.95×0.005+0.01×0.9950.95×0.005=0.323

P ( ω 2 ∣ x = 阳 ) = 1 − P ( ω 1 ∣ x = 阳 ) = 0.677 P(\omega_2|x=阳)=1-P(\omega_1|x=阳)=0.677 P(ω2x=)=1P(ω1x=)=0.677

所以 x ⃗ ∈ ω 2 \vec x\in\omega_2 x ω2

或者似然比形式

l 12 ( x ) = P ( x = 阳 ∣ ω 1 ) P ( x = 阳 ∣ ω 2 ) = 0.95 0.01 = 95 l_{12}(x)=\dfrac{P(x=阳|\omega_1)}{P(x=阳|\omega_2)}=\dfrac{0.95}{0.01}=95 l12(x)=P(x=ω2)P(x=ω1)=0.010.95=95

θ 12 = P ( ω 2 ) P ( ω 1 ) = 0.995 0.005 = 197 \theta_{12}=\dfrac{P(\omega_2)}{P(\omega_1)}=\dfrac{0.995}{0.005}=197 θ12=P(ω1)P(ω2)=0.0050.995=197

∵ l 12 ( x ) &lt; θ 12 ∴ x ∈ ω 2 \because l_{12}(x)&lt;\theta_{12} \therefore x\in\omega_2 l12(x)<θ12xω2


例题:鱼类加工厂对鱼进行自动分类, ω 1 \omega_1 ω1:鲈鱼; ω 2 \omega_2 ω2:鲑鱼。模式特征 x = x= x=长度。

已知:先验概率 P ( ω 1 ) = 1 / 3 , P ( ω 2 ) = 1 − P ( ω 1 ) = 2 / 3 P(\omega_1)=1/3,P(\omega_2)=1-P(\omega_1)=2/3 P(ω1)=1/3,P(ω2)=1P(ω1)=2/3

P ( x = 10 ∣ ω 1 = 0.05 ) , P ( x = 10 ∣ ω 2 = 0.5 ) P(x=10|\omega_1=0.05),P(x=10|\omega_2=0.5) P(x=10ω1=0.05),P(x=10ω2=0.5)

求:后验概率 P ( ω ∣ x = 10 ) P(\omega|x=10) P(ωx=10)

解法1:利用Bayes公式

P ( ω 1 ∣ x = 10 ) = P ( x = 10 ∣ ω 1 ) P ( ω 1 ) P ( x = 10 ) = P ( x = 10 ∣ ω 1 ) P ( ω 1 ) P ( x = 10 ∣ ω 1 ) P ( ω 1 ) + P ( x = 10 ∣ ω 2 ) P ( ω 2 ) = 0.05 × 1 / 3 0.05 × 1 / 3 + 0.5 × 2 / 3 = 0.048 \begin{aligned} P(\omega_1|x=10)&amp;=\dfrac{P(x=10|\omega_1)P(\omega_1)}{P(x=10)}\\ &amp;=\dfrac{P(x=10|\omega_1)P(\omega_1)}{P(x=10|\omega_1)P(\omega_1)+P(x=10|\omega_2)P(\omega_2)}\\ &amp;=\dfrac{0.05\times1/3}{0.05\times1/3+0.5\times2/3}\\ &amp;=0.048 \end{aligned} P(ω1x=10)=P(x=10)P(x=10ω1)P(ω1)=P(x=10ω1)P(ω1)+P(x=10ω2)P(ω2)P(x=10ω1)P(ω1)=0.05×1/3+0.5×2/30.05×1/3=0.048

P ( ω 2 ∣ x = 10 ) = 1 − P ( ω 1 ∣ x = 10 ) = 0.952 P(\omega_2|x=10)=1-P(\omega_1|x=10)=0.952 P(ω2x=10)=1P(ω1x=10)=0.952

所以 x ⃗ ∈ ω 2 \vec x\in\omega_2 x ω2,是鲑鱼

解法2:似然比形式

l 12 ( x = 10 ) = P ( x = 10 ∣ ω 1 ) P ( x = 10 ∣ ω 2 ) = 0.05 0.5 = 0.1 l_{12}(x=10)=\dfrac{P(x=10|\omega_1)}{P(x=10|\omega_2)}=\dfrac{0.05}{0.5}=0.1 l12(x=10)=P(x=10ω2)P(x=10ω1)=0.50.05=0.1

判决阈值 θ 12 = P ( ω 2 ) P ( ω 1 ) = 2 / 3 1 / 3 = 2 \theta_{12}=\dfrac{P(\omega_2)}{P(\omega_1)}=\dfrac{2/3}{1/3}=2 θ12=P(ω1)P(ω2)=1/32/3=2

l 12 ( x = 10 ) &lt; θ 12 l_{12}(x=10)&lt;\theta_{12} l12(x=10)<θ12,所以 x ⃗ ∈ ω 2 \vec x\in\omega_2 x ω2,是鲑鱼


4.2 最小损失准则判决

似然比形式

如果 P ( x ⃗ ∣ ω 1 ) P ( x ⃗ ∣ ω 2 ) ≷ P ( ω 2 ) ( λ 21 − λ 22 ) P ( ω 1 ) ( λ 12 − λ 11 ) \dfrac{P(\vec x|\omega_1)}{P(\vec x|\omega_2)}\gtrless\dfrac{P(\omega_2)(\lambda_{21}-\lambda_{22})}{P(\omega_1)(\lambda_{12}-\lambda_{11})} P(x ω2)P(x ω1)P(ω1)(λ12λ11)P(ω2)(λ21λ22),则判 x ⃗ ∈ { ω 1 ω 2 \vec x\in\begin{cases} \omega_1\\ \omega_2\\ \end{cases} x {ω1ω2

记似然比阈值 θ 12 = P ( ω 2 ) ( λ 21 − λ 22 ) P ( ω 1 ) ( λ 12 − λ 11 ) \theta_{12}=\dfrac{P(\omega_2)(\lambda_{21}-\lambda_{22})}{P(\omega_1)(\lambda_{12}-\lambda_{11})} θ12=P(ω1)(λ12λ11)P(ω2)(λ21λ22)

则判决规则为:如果 l 12 ( x ⃗ ) ≷ θ 12 l_{12}(\vec x)\gtrless\theta_{12} l12(x )θ12,则判 x ⃗ ∈ { ω 1 ω 2 \vec x\in\begin{cases} \omega_1\\ \omega_2\\ \end{cases} x {ω1ω2

如果相等,称任判或拒判。

定理

使条件损失最小必然使总的平均损失最小、

当损失函数取0-1时最小损失准则等价于最小误判准则。

第五章 决策树与随机森林

5.1 决策树

概念和特点

  • 决策树是一种树形结构,其中每个内部节点表示在一个属性上的测试,每个分支代表一个测试输出,每个叶节点代表一种类别。
  • 决策树学习时以实例为基础的归纳学习。
  • 决策树采用的是自顶而下的递归方法。
  • 决策树学习算法的最大优点是,他可以自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不需要使用者了解过多背景知识,只需要对训练实例进行标注,就能进行学习。
  • 属于有监督学习。从一类无序、无规则的十五中推理出决策树表示的分类规则。
  • 建立决策树的关键,是在当前状态下选择哪些属性作为分类依据。
  • 三种算法:ID3、C4.5、CART

对熵的理解

熵是随机变量不确定性的度量,不确定性越大,熵值越大。若随机变量退化成定值,熵为0。同理,均匀分布是最不确定的分布。

熵定义了一个概率分布函数到一个值的映射。

信息增益

当熵和条件熵中的概率由数据估计得到时,所对应的熵和条件熵分别为经验熵和经验条件熵。
信息增益表示得到特征A的信息而使得类X的信息的不确定性减少的程度。

特点

决策树对训练数据有很好的分类能力,但对未知的测试数据未必有好的分类能力,泛化能力弱,即可能发生过拟合现象。

bootstrap有放回抽样方法

随机森林

随机森林在bagging基础上做了修改。

  • 从样本集中用Bootstrap采样选出n个样本;

  • 从所有属性中随机选择k个属性,选择最佳分割属性作为节点建立CART决策树;

  • 重复以上两步m次,即建立了m棵CART决策树

  • 这m个CART形成随机森林,通过投票表决结果,决定数据属于哪一类

第六章 人工神经网络

人工神经网络的分类

从信息传递形式上

  • 前向型:信息传递由后层神经元向前层神经元传递,从一层内的神经元之间没有信息交流。
  • 反馈型:神经元之间不但互相作用,而且自身也有信息内耗。

按照神经元的学习过程

  • 有指导学习网络
  • 无指导学习网络

人工神经元模型的三个要素

  1. 一组连接,连接强度由各连接上的权值表示,权值为正表示激活,权值为负表示抑制,另有一个偏置值。
  2. 一个求和单元,用于求取个输入信号的加权和。
  3. 一个非线性的激活函数,起非线性映射的作用,并将神经元的输出幅度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常用的激活函数

硬极限函数、线性函数、对数S形函数、双曲正切S形函数

特点

当分类效果不好时,调整神经元数目等其他参数。函数非线性程度越高,对于BP网络要求越高,则相同的网络逼近效果要差一些,因曾神经元数目对于网络逼近效果也有一定影响,一般来说,隐层神经元数目越多,则BP网络逼近非线性函数的能力越强。

第七章 深度学习

自动提取特征,学习特征

机器学习中,获得好的特征是识别成功的关键

  • 高层的特征是低层特征的组合,从低层到高层的特征表示越来越抽象,越来越能表现语义或者意图
  • 抽象层面越高,存在的可能猜测就越少,就越利于分类

浅层学习的局限

人工神经网络(BP算法):—虽被称作多层感知机,但实际是种只含有一层隐层节点的浅层模型

SVM、Boosting、最大熵方法(如LR,Logistic Regression):带有一层隐层节点(如SVM、Boosting),或没有隐层节点(如LR)的浅层模型

局限性:有限样本和计算单元情况下对复杂函数的表示能力有限,针对复杂分类问题其泛化能力受限。

深度学习好处

可通过学习一种深层非线性网络结构,实现复杂函数逼近,表征输入数据分布式表示。

深度学习VS神经网络

相同点:二者均采用分层结构,系统包括输入层、隐层(多层)、输出层组成的多层网络

不同点:

  • 神经网络:采用BP算法调整参数,即采用迭代算法来训练整个网络。
  • 深度学习:采用逐层训练机制。采用该机制的原因在于如果采用BP机制,对于一个deep network(7层以上),残差传播到最前面的层将变得很小,出现所谓的gradient diffusion(梯度扩散)。

神经网络的局限性:

  1. 比较容易过拟合,参数比较难调整,而且需要不少技巧;
  2. 训练速度比较慢,在层次比较少(小于等于3)的情况下效果并不比其它方法更优

不采用BP算法的原因

  1. 反馈调整时,梯度越来越稀疏,从顶层越往下,误差校正信号越来越小;
  2. 收敛易至局部最小,
  3. BP算法需要有标签数据来训练,但大部分数据是无标签的;

深度学习训练过程

第一步:采用自下而上的无监督学习

  1. 逐层构建单层神经元。
  2. 每层采用wake-sleep算法逐层调整。

    这个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feature learning的过程,是和传统神经网络区别最大的部分。

第二步:自顶向下的监督学习

这一步是在第一步学习获得各层参数进的基础上,利用梯度下降法去微调整个网络参数。

深度学习的第一步实质上是一个网络参数初始化过程。深度学习模型是通过无监督学习输入数据的结构得到的,因而这个初值更接近全局最优,从而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深度学习具体方法模型

  • 自动编码器( AutoEncoder )
  • 稀疏自动编码器(Sparse AutoEncoder)
  • 降噪自动编码器(Denoising AutoEncoders)
  • 深度信念网络(Deep Belief Net)
  • 卷积神经网络(CNN)

卷积神经网络

CNN的关键技术

局部感受野、权值共享、时间或空间子采样

CNN的优点

  • 隐式特征抽取
  • 降低了网络的复杂性;
  • 采用时间或空间子采样,有一定鲁棒性;
  • 语音识别和图像处理方面有着独特优势。

CNN的缺点:

构建CNN模型需要大规模有标签数据;处理大尺寸图像耗时较长

第八章 特征提取与选择

模式识别三大核心问题

  • 特征数据采集
  • 分类识别
  • 特征提取与选择

特征提取的任务

在得到实际对象的若干具体特征之后,再由这些原始特征产生出对分类识别最有效、数目最少的特征,

特征提取的目的是使在最小维数特征空间中类间距离较大,类内距离较小。

选取特征的要求

  1. 具有很好的可分性。
  2. 具有可靠性。
  3. 尽可能强的独立性。
  4. 数量尽量少,同时损失的信息尽量小。

特征提取与特征选择的区别

  1. 特征选择:从L个度量值集合中按一定准则选出供分类用的子集,作为降维(m维,m<L)的分类特征。
  2. 特征提取:使一组度量值L通过某种变换产生新的m个特征作为降维的分类特征,

特征提取与选择的方法

直接选择法,变换法

变换法里的离散K-L变换(DKLT)主成分分析

有限离散K-L变换(DKLT),是一种基于目标统计特性的最佳正交变换。

DKLT的性质

  • 使变换后产生的新的分量正交或不相关
  • 以部分新分量表示原矢量均方误差最小
  • 使变换矢量更趋确定、能量更趋集中

取x的自相关阵Rx或协方差阵Cx的特征矢量矩阵的转置作为变换矩阵的变换称为离散K-L变换。

x ⃗ = T ′ − 1 y ⃗ = T y ⃗ = ∑ i = 1 n y i t ⃗ i \vec x=T&#x27;^{-1}\vec y=T\vec y=\sum_{i=1}^{n}y_i\vec t_i x =T1y =Ty =i=1nyit i

离散K-L展开式

λ i ( R x ⃗ ) ⩾ λ i ( C x ⃗ ) \lambda_i(R_{\vec x})\geqslant\lambda_i(C_{\vec x}) λi(Rx )λi(Cx )

这表明对于相同的m,第一种估计式比第二种估计式的均方差大。

步骤:

  1. 求样本集{X}的总体自相关矩阵R或协方差矩阵C。
  2. R R R C C C的特征值 λ j , j = 1 , 2 , … , n \lambda_j,j=1,2,\dots,n λj,j=1,2,,n。对特征值从大到小排序,选择前 d d d个较大的特征值。
  3. 计算 d d d个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 u ⃗ j , j = 1 , 2 , … , d \vec u_j,j=1,2,\dots,d u j,j=1,2,,d,构成变换矩阵 U U U
  4. { X } \{X\} {X}中的每个 X X X进行K-L变换,得到变换后的向量 X ∗ X^* X X ∗ = U T X X^*=U^{\rm T}X X=UTX

第九章 句法模式识别

汉字、字符、语言、图像、生物的识别

定义

以结构基元为基础,利用模式的结构信息完成分类的过程。也称为句法模式识别。

基元

指构成模式结构信息的基本单元,本身不包含有意义的结构信息。

理论基础形式

语言

模式描述方法

符号串,树,图

模式判定

用一个文法表示一个类,m类就有m个文法,然后判定未知模式遵循哪一个文法。

在学习过程中,确定基元与基元之间的关系,推断出生成景物的方法。

判决过程中,提取基元,基元连接关系,句法分析。判断类型。

句法模式识别的特点

  • 结构模式识别是与统计模式识,一个基于结构信息,一个基于特征值
  • 结构模式识别可以得到每个模式的结构性质
  • 结构模式识别的依据是模式间结构上的“相似性”
  • 结构模式识别用小而简单的基元与语法规则描述和识别
  • 大而复杂的模式,通过对基元的识别,进而识别子模式,最终识别复杂模式。

与自然语言对比

模式 ↔ \leftrightarrow 句子

子模式 ↔ \leftrightarrow 词组

基元 ↔ \leftrightarrow 单词

组合关系 ↔ \leftrightarrow 自然语言的文法

符合某个文法的所有句子的集合 ↔ \leftrightarrow 一个模式类

句法

  • 句法是指由字(词)构成句子的方式,也就是一个句子组成的规则。
  • 句法具有递归性
  • 用句法来表达基元间的结构关系。

文法(类)

  • 文法是指一类相似的句子的共同句法规则。
  • 可以用文法来表示一类样本的共同特点。
  • 对某个具体的句子进行句法分析,判别与某类的文法是否相似,可以实现模式识别。

文法推断

用已知类别的模式样本集训练类别文法的过程

句法分析

利用文法对未知类别的句法模式进行识别或分类的过程。

字母表,句子,语言,文法

  • V ∗ V^* V:V中符号组成的所有句子的集合,包括空句;
  • V + V^+ V+:不包含空句的句子集合。
  • 语言:由字母表中的符号组成的句子集合,用L表示
  • 文法:构成一种语言的句子所必须遵守的规则。是一个四元式,由四个参数构成:
  • V N V_N VN:非终止符的有限集,子模式的集合,大写字母表示。
  • V T V_T VT:终止符有限集,基元的集合,字母表起始部分的小写字母表示 。
  • P:产生式的有限集。用文法产生句子时的重写规则。
  • S:起始符,代表模式本身,特殊的非终止符。用产生式构成句子时,必须由左边是S的产生式开始。

文法分类

0型文法、1型文法、2型文法和3型文法。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