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webpack
本质上,webpack 是一个现代 JavaScript 应用程序的静态模块打包器(module bundler)。当 webpack 处理应用程序时,它会递归地构建一个依赖关系图(dependency graph),其中包含应用程序需要的每个模块,然后将所有这些模块打包成一个或多个 bundle。
安装
npm install webpack webpack-dev-server webpack-cli -S-D
在webpack 3中,webpack本身和它的CLI都是在同一个包中,但在最新版中,已经将两者分开。这就意味着如果webpack和webpack-cli是局部安装在项目中,要使用webpack命令必须进入node_modules/.bin/webpack才能执行webpack命令(.bin目录包含的是一系列可以执行的命令),所以先把 webpack-cli 安装在全局中(项目中也得安装依赖),就不需要进入bin目录,webpack就能寻找到命令路径。
二、webpack.config.js 的基本配置
webpack 配置中文文档
const HtmlWebpackPlugin = require('html-webpack-plugin');
// 该插件的主要是为了抽离css样式,防止将样式打包在js中引起页面样式加载错乱的现象
const ExtractTextPlugin = require('extract-text-webpack-plugin');
module.exports = {
entry: __dirname + "/app/main.js", //已多次提及的唯一入口文件
output: {
path: __dirname + "/build",
filename: "bundle-[hash].js"
},
devtool: 'none',
devServer:{
contentBase: "./src", //本地服务器的搭建目录,默认为当前目录
historyApiFallback:true, //是否启动跳转,true不启动
inline:true, //实现自动刷新(必须在命令行输入--inline)
progress:true, //显示打包进程(必须在命令行输入--hot)
hot:true, //实现热加载
port:8080, //设置端口
congress:true, //支持压缩
open: true, //自动打开浏览器
},
module: {
rules: [{
test: /(\.jsx|\.js)$/,
use: {
loader: "babel-loader"
},
exclude: /node_modules/
}, {
test: /\.css$/,
use: ExtractTextPlugin.extract({
fallback: "style-loader",
use: [{
loader: "css-loader",
options: {
modules: true,
localIdentName: '[name]__[local]--[hash:base64:5]'
}
}, {
loader: "postcss-loader"
}],
})
}
}
]
},
plugins: [
new webpack.BannerPlugin('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new HtmlWebpackPlugin({
template: __dirname + "/app/index.tmpl.html" //new 一个这个插件的实例,并传入相关的参数
}),
new webpack.optimize.OccurrenceOrderPlugin(),
new webpack.optimize.UglifyJsPlugin(),
new ExtractTextPlugin("style.css")
]
};
二、使用webpack构建本地服务器
想不想让你的浏览器监听你的代码的修改,并自动刷新显示修改后的结果,其实Webpack
提供一个可选的本地开发服务器,这个本地服务器基于node.js构建,可以实现你想要的这些功能,不过它是一个单独的组件,在webpack中进行配置之前需要单独安装它作为项目依赖
npm install --save-dev webpack-dev-server
devserver作为webpack配置选项中的一项,以下是它的一些配置选项,更多配置可参考这里
devserver的配置选项 | 功能描述 |
---|---|
contentBase | 默认webpack-dev-server会为根文件夹提供本地服务器,如果想为另外一个目录下的文件提供本地服务器,应该在这里设置其所在目录(本例设置到“public"目录) |
port | 设置默认监听端口,如果省略,默认为”8080“ |
inline | 设置为true ,当源文件改变时会自动刷新页面 |
historyApiFallback | 在开发单页应用时非常有用,它依赖于HTML5 history API,如果设置为true ,所有的跳转将指向index.html |
把这些命令加到webpack的配置文件中,现在的配置文件webpack.config.js
如下所示
module.exports = {
entry: __dirname + "/app/main.js",
output: {
path: __dirname + "/public",
filename: "bundle.js"
},
devServer: {
contentBase: "./src",//本地服务器所加载的页面所在的目录
historyApiFallback: true,//不跳转
inline: true//实时刷新
}
}
在package.json
中的scripts
对象中添加如下命令,用以开启本地服务器:
"scripts": {
"test": "echo \"Error: no test specified\" && exit 1",
"start": "webpack",
"dev": "webpack-dev-server --open --port 3000 --contentBase src --hot --inline"
},
在 package.json scripts选项中设置了 webpack-dev-server 各选项,在webpack.config.js中就不用设置devServer选项了。
- open:代码修改保存打开浏览器,直接打开 http://localhost:8080。
- port:修改端口号:8080,为端口号:3000。
- contentBase:设置项目的根文件存放目录,这里的目录名是src
- hot:无需刷新页面,即可看见修改代码保存后的效果;而且只是局部更新打包,减少不必要的打包,速度变快。
- inline:实时刷新。
三、生成Source Maps(使调试更容易)
通过简单的配置,webpack
就可以在打包时为我们生成的source maps
,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对应编译文件和源文件的方法,使得编译后的代码可读性更高,也更容易调试。
在webpack
的配置文件中配置source maps
,需要配置devtoo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