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测试流程

性能测试常规流程如下图:

1、业务学习:通过查看相关文档,手工操作系统来了解系统业务功能;

2、需求分析:分析系统非功能需求,圈定性能测试的范围,了解系统性能指标;

3、工作评估:工作量分解,评估工作量,计划资源投入(需要多少人力来完成性能测试工作);

4、设计模型:圈定性能给测试范围后,把业务模型映射成测试模型;

     什么是测试模型呢?通俗说就是性能测试用例设计加上性能测试方案,用例只关注业务,模型还需要关注如何实现,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可验证性等问题,最后我们还得根据不同的测试目的组合成不同的测试场景;

5、计划编写:计划测试工作,在文档中明确列出测试范围、人力投入、持续时间、工作内容、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策略等。

6、脚本开发:录制或者编写性能测试脚本(针对无法录制脚本的系统需要手工开发脚本),开发测试挡板程序、开发测试程序等。如果没有第三方测试工具可用 ,甚至还需要开发测试程序或者工具。

7、测试环境准备:包括服务器和负载机两部分。服务器是被测试系统的运行平台(包含硬件与软件),负载机是我们用来产生负载的机器,用来安装负载工具,运行测试脚本。

8、测试数据准备:根据数据模型来准备被测试系统的主数据与业务数据(主数据是保证业务能够运行畅通的基础,比如菜单、用户等数据;业务数据是运行业务产生的数据,比如订单,订单出库需要库存数据,库存数也是业务数据。一般数据量变化会引起性能的变化,在测试的时候往往需要准备一些存量、历史业务数据,这些数据需要考虑数量与分布)。

9、测试执行:测试执行是性能测试的成败关键,同样脚本不同执行人员得出的结果可能差异较大。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场景设计与测试执行上;

10、缺陷管理:对性能测试过程中发现的缺陷进行管理。

11、性能分析:对性能测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

12、性能调优:性能测试工程师与开发人员一起来解决性能问题;

13、测试报告:测试工作的重要交付,对测试结果进行报告,主要包括常见性能指标的说明(TPS、CPU。。。),发现的问题等。

如果性能够测试执行过程比较长,性能测试过程中性能问题比较多,经过多轮的性能调优,需要执行多次的回归测试,那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提交阶段性能够测试报告。

14、评审:真对性能报告中的内容进行评审,确认问题,评估上线风险。有些系统虽然测试结果不理想,但是基于成本及事假的考虑也会再评审中通过从而上线。

 

另外,在一个性能测试专家的极客时间上面,有这个一个说法,也很不错,能很好描述各个阶段对性能的描述: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