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和算法-9-冒泡排序

开始学习最简单的几个排序算法,学习完排序算法,就要学习二叉树。其实我曾经也想到过去刷题,但是我看一下题目之后,我还是觉得很有必要回来复习下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入门基础知识。冒泡排序很重要,特别是对于测试人员,很多公司不能拿太复杂的算法去考察测试人员,冒泡就成了大概率要会写的代码。

1.什么是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Bubble Sort)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遍历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他们的顺序错误就把他们交换过来。遍历数列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再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数列已经排序完成。这个算法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越小的元素会经由交换慢慢"浮"到数列的顶端。

 

2.冒泡排序的过程和图解分析

冒泡排序算法的运作如下:
1)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升序),就交换他们两个位置。
2)对每一对相邻元素作同样的工作,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这步做完,最后的元素会是最大的数。
3)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步骤,除了最后一个。
4)持续每次对越来越少的元素重复上面步骤,直到没有任何一对数字需要比较。

下面这个图,表示第一个步骤和第二个步骤的过程。

上面一遍走下来之后,确保最大的数字93已经排到最末尾了,下次就排序93之前的数据就可以。依次,第二次走完一遍,数字77会放到93的前面,也就是整个数列倒数第二个位置。以此类推,每下一次要排序的数列都会缩短一个元素,需要交换的次数也越来越小,直到不需要交换位置,这个时候排序结束。

 

3.冒泡排序代码实现

先来看看python代码实现


def bubble_sort(alist):
    n = len(alist)
    for i in range(0, n - 1):
        for j in range(0, n-i-1):
            if alist[j] > alist[j + 1]:
                alist[j], alist[j + 1] = alist[j + 1], alist[j]


if __name__ == "__main__":
    alist = [3, 89, 35, 56, 19, 29, 1]
    print(alist)
    bubble_sort(alist)
    print(alist)


运行结果

[3, 89, 35, 56, 19, 29, 1]
[1, 3, 19, 29, 35, 56, 89]

再看看Java代码实现

import java.util.Arrays;

public class Bubber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arr = {3, 89, 35, 56, 19, 29, 1};
        mySort(arr);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
    }

    public static void mySort(int[] arr){
        int tmp;
        for (int i =0; i < arr.length -1; i ++){
            for(int j=0; j < arr.length -1-i; j ++){
                if(arr[j] > arr[j+1]){
                    t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 + 1] = tmp;
                }
            }
        }
    }
}

上面在打印输出的时候,我偷懒没用for循环遍历排序后的元素,直接用Arrays这个类,其实这个类有一个sort方法,支持排序的。如果面试的时候,关于排序没有指明特定排序算法,你就可用这个类的sort方法进行排序。

[1, 3, 19, 29, 35, 56, 89]

 

关于上面写的冒泡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由于我们使用两层嵌套for循环,所以最差的时间复杂度是O(n^2). 这里我们优化一下,如果传入的一个列表刚刚是排序好的,使用我们的冒泡排序算法,时间复杂度依然是O(n^2),这个就不合理了,修改如下。


def bubble_sort(alist):
    n = len(alist)
    for i in range(0, n - 1):
        count = 0
        for j in range(0, n-i-1):
            if alist[j] > alist[j + 1]:
                alist[j], alist[j + 1] = alist[j + 1], alist[j]
                count += 1
        if 0 == count:
            break


if __name__ == "__main__":
    alist = [1, 3, 19, 29, 35, 56, 89]
    print(alist)
    bubble_sort(alist)
    print(alist)


Java那边就不写这个,看得懂这个count的作用就行,就是为了能处理,以及排好序的数列,防止处理有序的数列时间复杂度还是O(n^2),这样的时间复杂度就是O(n).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