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数组

1、为什么要使用动态数组?
在实际的编程中,往往会发生这种情况,即所需的内存空间取决于实际输入的数据,而无法预先确定。对于这种问题,用静态数组的办法很难解决。为解决上述问题,C语言提供了一些内存管理函数,这些内存管理函数结合指针可以按需要动态地分配内存空间,来构建动态数组,也可把不再使用的空间回收待用,为有效地利用内存资源提供了手段。


2、int a[10]与int *a=new int[10]的区别

int a[10];//系统在中分配空间,系统会自动实现内存的分配和回收。
int *a = new int[10];//系统在中分配空间,不用时需要使用delete[] a进行内存释放;如果程序中没有delete,可能会造成内存的泄露。

栈的实际内存是连续内存,因此可分配空间较小,堆可以是非连续内存,因此可以分配较大内存。因此,如果需要分配较大内存,需要分配在堆上;使用int a[10]这种方式,内存大小需要用常量指定,比如这里的10。不能用int m=10;int a[m]这种方式。但是int* a= new这种方式可以,因此在动态分配内存上,后者有非常大的优势。


3、malloc和new的区别是什么?

   a、malloc与free是C++/C语言的标准库函数new/delete是C++的运算符。它们都可用于申请动态内存和释放内存。
   b、C程序只能用malloc/free管理动态内存。
   c、new可以认为是malloc加构造函数的执行。new出来的指针是直接带类型信息的返回指定类型的指针并且可以自动计算所需要大小;而malloc返回的都是void指针。
比如:
1
2
3
int  *p;
p = new  int ;
//返回类型为int* 类型(整数型指针),分配大小为 sizeof(int);
或:
1
2
3
int * parr;
parr = new  int  [100];
//返回类型为 int* 类型(整数型指针),分配大小为 sizeof(int) * 100;
而 malloc 则必须要由我们计算字节数,并且在返回后强行转换为实际类型的 指针
1
2
3
4
5
6
7
int * p;
p = ( int  *) malloc  ( sizeof ( int )*128);
//分配128个(可根据实际需要替换该数值)整型存储单元,
//并将这128个连续的整型存储单元的首地址存储到指针变量p中
double  *pd=( double  *) malloc  ( sizeof ( double )*12);
//分配12个double型存储单元,
//并将首地址存储到指针变量pd中
第一、malloc 函数返回的是 void * 类型。对于C++,如果你写成:p = malloc (sizeof(int)); 则程序无法通过编译,报错:“不能将 void* 赋值给 int * 类型 变量”。所以必须通过 (int *) 来将 强制转换。而对于C,没有这个要求,但为了使C程序更方便的移植到C++中来,建议养成 强制转换的习惯。
第二、函数的 实参为 sizeof(int) ,用于指明一个 整型数据需要的大小。如果你写成:
1
int * p = ( int  *) malloc  (1);
代码也能通过编译,但事实上只分配了1个字节大小的内存空间,当你往里头存入一个整数,就会有3个字节无家可归,而直接“住进邻居家”!造成的结果是后面的内存中原有数据内容被改写。

4、malloc函数的实质体现在:它有一个将可用的内存块连接为一个长长的列表的所谓空闲链表。调用malloc函数时,它沿连接表寻找一个大到足以满足用户请求所需要的内存块。然后,将该内存块一分为二(一块的大小与用户请求的大小相等,另一块的大小就是剩下的字节)。接下来,将分配给用户的那块内存传给用户,并将剩下的那块(如果有的话)返回到连接表上。调用free函数时,它将用户释放的内存块连接到空闲链上。到最后,空闲链会被切成很多的小内存片段,如果这时用户申请一个大的内存片段,那么空闲链上可能没有可以满足用户要求的片段了。于是,malloc函数请求延时,并开始在空闲链上翻箱倒柜地检查各内存片段,对它们进行整理,将相邻的小空闲块合并成较大的内存块。如果无法获得符合要求的内存块,malloc函数会返回NULL指针因此在调用malloc动态申请内存块时,一定要进行返回值的判断

5、
malloc()到底从哪里得到了内存空间?答案是从堆里面获得空间。也就是说函数返回的指针是指向堆里面的一块内存。操作系统中有一个记录空闲内存地址的链表。当操作系统收到程序的申请时,就会遍历该链表,然后就寻找第一个空间大于所申请空间的堆结点,然后就将该结点从空闲结点链表中删除,并将该结点的空间分配给程序。

         什么是堆:堆是大家共有的空间,分全局堆和局部堆。全局堆就是所有没有分配的空间,局部堆就是用户分配的空间。堆在操作系统对进程 初始化的时候分配,运行过程中也可以向系统要额外的堆,但是记得用完了要还给操作系统,要不然就是内存泄漏。

         什么是栈:栈是线程独有的,保存其运行状态和局部自动变量的。栈在线程开始的时候初始化,每个线程的栈互相独立。每个函数都有自己的栈,栈被用来在函数之间传递参数。操作系统在切换线程的时候会自动的切换栈,就是切换SS/ESP寄存器。栈空间不需要在高级语言里面显式的分配和释放。

   栈是由编译器自动分配释放,存放函数的参数值、局部变量的值等。操作方式类似于数据结构中的栈。

   堆一般由程序员分配释放,若不释放,程序结束时可能由OS回收。注意这里说是可能,并非一定。所以我想再强调一次,记得要释放!注意它与数据结构中的堆是两回事,分配方式倒是类似于链表。举个例子,如果你在函数上面定义了一个指针变量,然后在这个函数里申请了一块内存让指针指向它。实际上,这个指针的地址是在栈上,但是它所指向的内容却是在堆上面的!比如说下面这个函数:

程序代码:
   // code... 
       void Function(void) 
       {   char *p = (char *)malloc(100 * sizeof(char));   }

   就这个例子,千万不要认为函数返回,函数所在的栈被销毁指针也跟着销毁,申请的内存也就一样跟着销毁了!这绝对是错误的!因为申请的内存在堆上,而函数所在的栈被销毁跟堆完全没有啥关系。所以,还是那句话:记得释放!

6、free()到底释放了什么

    free()释放的是指针指向的内存!注意!释放的是内存,不是指针!这点非常非常重要!指针是一个变量,只有程序结束时才被销毁。释放了内存空间后,原来指向这块空间的指针还是存在!只不过现在指针指向的内容的垃圾,是未定义的,所以说是垃圾。因此,前面我已经说过了,释放内存后把指针指向NULL,防止指针在后面不小心又被解引用了。非常重要啊这一点!

例子:

头文件:#include<stdlib.h>建议加上#include<malloc.h>就不需要stdlib了

具体实现:类型+指针=(类型*)calloc(数组大小,sizeof(类型));

动态创建一维数组的例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include<malloc.h>//这两个头文件任选一个就行了,上面的范围更大
int  main()
{
   int  n,i;
   scanf ( "%d" ,&n); //输入数组大小
   int  *p=( int  *) calloc (n, sizeof ( int )); //申请了一个长度为n的数组,用p指向首地址
   for (i=0;i<n;i++) //位数组元素赋值
     {
       scanf ( "%d" ,p+i);
       }
   for (i=0;i<n;i++) //输出数组元素
     {
       printf ( "%d " ,*(p+i));
       }
    free (p); //释放申请的内存空间
   return  0;    
}
运行:

输入:

2

2

输出:12

注:当用指针指向动态数组时,不能用sizeof确定这个数组中元素的个数。

例:

int *p=(int *)malloc(n);//4   sizeof(p)得到的结果是P指针类型,即:int型指针占内存的大小。

int sn[5]={1,2};///20  sizeof(sn)得到的是静态数组sn占内存大小。

计算数组sn中元素的个数的方法:

//计数法

int i=0;

while(sn[i++]!=0);//有效元素个数为i-1

//sizeof()

len=sizeof(sn)/sizeof(int);//数组长度


动态创建二位数组的例子:

///动态创建二维数组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n1,n2;
int **array,i,j;
puts("输入一维长度:");
scanf("%d",&n1);
puts("输入二维长度:");
scanf("%d",&n2);
array=(int**)malloc(n1*sizeof(int*)); //第一维
for(i=0;i<n1; i++)
{
array[i]=(int*)malloc(n2* sizeof(int));//第二维
for(j=0;j<n2;j++)
{
array[i][j]=i+j+1;
printf("%d\t",array[i][j]);
}
puts("");
}
for(i=0;i<n1;i++)
{
free(array[i]);//释放第二维指针
}
free(array);//释放第一维指针
return 0;
}


http://write.blog.csdn.net/postedit/51351183

http://www.linuxidc.com/Linux/2016-01/127591.htm

http://www.cnblogs.com/fly1988happy/archive/2012/04/26/2470542.html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目标检测(Object Detection)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其主要任务是找出图像中所有感兴趣的目标(物体),并确定它们的类别和位置。以下是对目标检测的详细阐述: 一、基本概念 目标检测的任务是解决“在哪里?是什么?”的问题,即定位出图像中目标的位置并识别出目标的类别。由于各类物体具有不同的外观、形状和姿态,加上成像时光照、遮挡等因素的干扰,目标检测一直是计算机视觉领域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 二、核心问题 目标检测涉及以下几个核心问题: 分类问题:判断图像中的目标属于哪个类别。 定位问题:确定目标在图像中的具体位置。 大小问题:目标可能具有不同的大小。 形状问题:目标可能具有不同的形状。 三、算法分类 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主要分为两大类: Two-stage算法:先进行区域生成(Region Proposal),生成有可能包含待检物体的预选框(Region Proposal),再通过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样本分类。常见的Two-stage算法包括R-CNN、Fast R-CNN、Faster R-CNN等。 One-stage算法:不用生成区域提议,直接在网络中提取特征来预测物体分类和位置。常见的One-stage算法包括YOLO系列(YOLOv1、YOLOv2、YOLOv3、YOLOv4、YOLOv5等)、SSD和RetinaNet等。 四、算法原理 以YOLO系列为例,YOLO将目标检测视为回归问题,将输入图像一次性划分为多个区域,直接在输出层预测边界框和类别概率。YOLO采用卷积网络来提取特征,使用全连接层来得到预测值。其网络结构通常包含多个卷积层和全连接层,通过卷积层提取图像特征,通过全连接层输出预测结果。 五、应用领域 目标检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 安全监控:在商场、银行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