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学习笔记:二叉树的基础知识总结

程序员在面试中,经常会问到关于数据结构的问题,通过对其熟悉程度,判断面试者的编程能力和以往难度,其中二叉树可谓是数据结构知识点中的必问题目,在本篇博客中,我会将所了解的有关二叉树的知识点总结概括。

二叉树的特点

  1. 每个节点最多有两棵子数,没有或有一棵也可以。
  2. 左子树与右子树有次序,次序不能颠倒。
  3. 即使树中某结点只有一棵子树,也要区分左子树还是右子树。

二叉树基本形态

  1. 空二叉树
  2. 只有一个根结点
  3. 根结点只有左子树
  4. 根结点只有右子树
  5. 根结点既有左子树,又有右子树

特殊二叉树

  1. 斜树:所有的结点都只有左子树的二叉树,称之为左斜树,右斜树同理。
  2. 满二叉树:每个结点都存在左子树和右子树,所有的叶子都在同一层上。
  3. 完全二叉树:每个结点都按数字编号,编号是连续的。

注意:满二叉树一定是完全二叉树,但是完全二叉树不一定是满二叉树。

二叉树的遍历:

从根结点出发,按照某种次序依次访问二叉树中所有的结点,使得每个结点被访问一次且仅被访问一次。

遍历方法主要分为四种:

  • 前序遍历:规则是若二叉树为空,则空操作返回。否则先访问根结点,然后遍历左子树,再遍历右子树。(中-》左-》右)
  • 中序遍历:规则是若二叉树为空,则空操作返回。否则先从根结点开始(但并不先访问根结点),先遍历左子树,然后访问根结点,最后遍历右子树。(左-》中-》右)
  • 后序遍历:规则是若二叉树为空,则空操作返回。否则从左到右线叶子后结点的方式遍历访问左右子树,最后是访问根结点。(左-》右-》中)
  • 层序遍历:规则是若二叉树为空,则空操作返回。否则从树的第一层,也就是根结点开始访问,从上而下逐层遍历。再同一层,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对结点逐个访问。

实例:

不同的遍历方法得到的结果并不相同。

前序:A B D G H C E I F                           中序:G D H B A E I C F

后序:G H D B I E F C A                           层序:A B C D E F G H I

不同的遍历提供了对结点依次处理的不同方式,可在遍历过程中对结点进行各种处理。

二叉树排序的代码

package com.animee.work01;
import java.util.Linked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public class BinTreeTraverse {  
    private int[] array = { 1, 2, 3, 4, 5, 6, 7, 8, 9 };  
    private static List<Node> nodeList = null;  
    /** 
     * 内部类:节点 
     */  
    private static class Node {  
        Node leftChild;  
        Node rightChild;  
        int data;  
        Node(int newData) {  
            leftChild = null;  
            rightChild = null;  
            data = newData;  
        }  
    }  
    public void createBinTree() {  
        nodeList = new LinkedList<Node>();  
        // 将一个数组的值依次转换为Node节点  
        for (int nodeIndex = 0; nodeIndex < array.length; nodeIndex++) {  
            nodeList.add(new Node(array[nodeIndex]));  
        }  
        // 对前lastParentIndex-1个父节点按照父节点与孩子节点的数字关系建立二叉树  
        for (int parentIndex = 0; parentIndex < array.length / 2 - 1; parentIndex++) {  
            // 左孩子  
            nodeList.get(parentIndex).leftChild = nodeList  
                    .get(parentIndex * 2 + 1);  
            // 右孩子  
            nodeList.get(parentIndex).rightChild = nodeList  
                    .get(parentIndex * 2 + 2);  
        }  
        // 最后一个父节点:因为最后一个父节点可能没有右孩子,所以单独拿出来处理  
        int lastParentIndex = array.length / 2 - 1;  
        // 左孩子  
        nodeList.get(lastParentIndex).leftChild = nodeList  
                .get(lastParentIndex * 2 + 1);  
        // 右孩子,如果数组的长度为奇数才建立右孩子  
        if (array.length % 2 == 1) {  
            nodeList.get(lastParentIndex).rightChild = nodeList  
                    .get(lastParentIndex * 2 + 2);  
        }  
    }  
  
    /** 
     * 先序遍历 
     * 这三种不同的遍历结构都是一样的,只是先后顺序不一样而已 
     * @param node 
     *            遍历的节点 
     */  
    public static void preOrderTraverse(Node node) {  
        if (node == null)  
            return;  
        System.out.print(node.data + " ");  
        preOrderTraverse(node.leftChild);  
        preOrderTraverse(node.rightChild);  
    }  
  
    /** 
     * 中序遍历 
     * 这三种不同的遍历结构都是一样的,只是先后顺序不一样而已 
     * @param node 
     *            遍历的节点 
     */  
    public static void inOrderTraverse(Node node) {  
        if (node == null)  
            return;  
        inOrderTraverse(node.leftChild);  
        System.out.print(node.data + " ");  
        inOrderTraverse(node.rightChild);  
    }  
  
    /** 
     * 后序遍历 
     * 这三种不同的遍历结构都是一样的,只是先后顺序不一样而已 
     * @param node 
     *            遍历的节点 
     */  
    public static void postOrderTraverse(Node node) {  
        if (node == null)  
            return;  
        postOrderTraverse(node.leftChild);  
        postOrderTraverse(node.rightChild);  
        System.out.print(node.data +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BinTreeTraverse binTree = new BinTreeTraverse();  
        binTree.createBinTree();  
        // nodeList中第0个索引处的值即为根节点  
        Node root = nodeList.get(0);  
  
        System.out.println("先序遍历:");  
        preOrderTraverse(root);  
        System.out.println();  
  
        System.out.println("中序遍历:");  
        inOrderTraverse(root);  
        System.out.println();  
  
        System.out.println("后序遍历:");  
        postOrderTraverse(root);  
    }  
}  

观察代码会发现,先序,中序和后序的代码都差不多,就是三步顺序不一致,大家可以自己试试,区别并不大。

测试题

已知二叉树的前序便利序列为ABCDEF,中序遍历序列为CBAEDF,请问这颗二叉树的后序遍历结果是什么?

需求分析:

首先先绘制这颗树,前序为中左右,所以A为根节点,中序为左中右,所以推测出CB为根节点的左子树,再看前序顺序为BC,所以推测B为A左子树,C为B的左子树。而DEF为A的右子树。根据前中序结合分析,树状图如下:

后序遍历结果:C B E F D A

注意:已知前序遍历序列和中序遍历序列,可唯一确定二叉树。已知后序遍历序列和中序遍历序列,可唯一确定二叉树。已知前序和后序遍历,是不能确定一根二叉树的。

翻转二叉树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获取当前树,将左右结点替换,然后在进入其子结点,用递归思想解决问题:

public static Node reverseTree(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
			return null;
		} else {
			Node leftNode = reverseTree(root.leftChild); //把左子树翻转
			//把右子树翻转
			Node rightNode = reverseTree(root.rightChild);
			root.leftChild = rightNode;  //把左右子树分别赋给root
			root.rightChild = leftNode;
			return root;
		}
	}

最后分析一下:安卓开发哪些情况下运到的树形结构

在安卓系统中,每个ViewGroup里面又会包含多个或者0个View,每个View或者ViewGroup都有一个整型的id,每次使用ViewGroup的findViewById(int id)的时候,以二叉树查找的方式返回当前ViewGroup下面的View。

源码如下:

public static View find(ViewGroup vg,int id) {
    	if (vg == null) 
    		return null;
    	int size = vg.getChildCount();
    	/** 循环遍历所有孩子*/
    	for (int i = 0; i < size; i++) {
			View v = vg.getChildAt(i);
			/** 如果当前孩子id相同,那么返回,不同而且是ViewGroup就递归*/
			if (v.getId() == id) 
				return v;
			if (v instanceof ViewGroup) {  /** 递归*/
				View temp = find((ViewGroup)v, id);
				if (temp!=null) 
					return temp;
			}
		}
    	/** 到最后都没找到,不包含该id的控件*/
    	return null;
	}

如果编程中有相似功能,也可以使用此思路解决~关于二叉树的知识点总结先到这里,如果之后我再有更深入的认知,会在补充......感谢您的阅读!

  • 1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 回答1: 二叉树是一种树形数据结构,它由一个根节点和最多两个子树组成,这两个子树被称为左子树和右子树。二叉树中的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如果一个节点只有一个子节点,那么这个子节点必须是左子节点。 二叉树有很多种类型,最基本的二叉树是二叉搜索树。在二叉搜索树中,左子树的所有节点的值都小于根节点的值,右子树的所有节点的值都大于根节点的值。这使得在二叉搜索树中进行查找、插入和删除操作非常高效。 除了二叉搜索树,还有平衡二叉树、红黑树、B树等多种二叉树类型,每种类型的二叉树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优缺点。 二叉树的遍历方式有三种:前序遍历(先访问根节点,然后遍历左子树和右子树)、中序遍历(先遍历左子树,然后访问根节点,最后遍历右子树)和后序遍历(先遍历左子树和右子树,最后访问根节点)。二叉树的遍历方式是解决很多问题的基础,比如查找二叉树中的最大值、计算二叉树的深度等。 ### 回答2: 二叉树是一种重要的数据结构,它由一组称为节点的元素组成,每个节点最多可以连接到两个子节点,分别称为左子节点和右子节点。二叉树的一个节点可以表示一个值或者一条数据。 二叉树具有以下特点: 1. 根节点:二叉树的顶部节点称为根节点,它是整个树的起点。 2. 叶子节点:没有子节点的节点称为叶子节点,它们位于树的末端。 3. 分支节点:有子节点的节点称为分支节点,它们是树的中间节点。 4. 子树:以某个节点为根节点,将其及其后代节点组成的树称为子树。 5. 左子树和右子树:一个节点的左右子节点分别构成左子树和右子树。 6. 高度:树中节点的最大层次称为树的高度。 二叉树有多种变种,如满二叉树、完全二叉树等。满二叉树是一种每个节点都有两个子节点的二叉树,而完全二叉树是一种除了最后一层外,其他层都是满的二叉树二叉树的应用十分广泛,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文件系统、数据库索引等。在二叉树中,插入、删除、查找等操作效率很高,时间复杂度通常为O(logN)。然而,如果二叉树退化成链表,操作效率会大大降低,时间复杂度为O(N)。 总的来说,二叉树是一种简单但十分重要的数据结构。它能够高效地存储、操作数据,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 回答3: 二叉树是一种常见的数据结构,它由节点组成,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 二叉树的特点是左子节点小于父节点,而右子节点大于父节点,这样的特性方便在树中进行排序和搜索操作。 二叉树有多种常见的类型,包括满二叉树、完全二叉树和平衡二叉树等。 满二叉树是指除了叶子节点外,每个节点都有两个子节点的二叉树。 完全二叉树是指除了最后一层以外的其他层都是满的,最后一层的节点从左到右依次填满。 平衡二叉树是指左子树和右子树的高度差不超过1的二叉树,这样可以保证在最坏情况下的搜索时间复杂度为O(logn)。 二叉树可以使用数组或链表实现,具体选择取决于应用场景和需求。 在二叉树中,我们可以使用递归或迭代的方式进行遍历操作,包括先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 先序遍历是指先访问根节点,然后递归遍历左子树和右子树。 中序遍历是指先递归遍历左子树,然后访问根节点,最后递归遍历右子树。 后序遍历是指先递归遍历左子树和右子树,然后访问根节点。 二叉树还可以进行插入、删除和查找操作。插入操作一般按照二叉搜索树的规则进行,即比根节点小的值插入左子树,比根节点大的值插入右子树。删除操作需要考虑不同情况,包括删除叶子节点、删除有一个子节点的节点和删除有两个子节点的节点。查找操作可以根据二叉搜索树的性质进行递归或迭代实现。 总之,二叉树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数据结构,能够方便地进行排序、搜索和插入等操作,同时还有多种类型和遍历方式供选择。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