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原文链接: 计算机系统领域顶级会议–OSDI,SOSP
【序言】
按照USnews的分类,Computer Science被分为四个大类:AI, Programming Language, Systems, Theory.。毫无疑问,Systems是这四个大类中最要紧也是最大的一个。根据citeseer在2003年5月排出的所有计算机学科会议和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名[1],在前十位中的属于Systems的有7个,在前15个中占据了11个。Systems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OS, Architecture, Network等等。在citeseer排名中,最好的会议是OSDI,这是一个收录范围相当广的会议。提到OSDI,就得提到排名第11的另一个会议: SOSP。这两个是OS最好的会议,每两年开一次,轮流开,比如今年是OSDI,那么明年就是SOSP。由于这两个会议方向很广,因此影响很大。除此之外,在OS方向还有一些方向比较专一,但是水平仍然很高的会议,比如FAST就是File and storage system最好的会议,NSDI偏重Networked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2004年才第一次,USENIX Sponsor,号称要办成Network最好的System的会议。RTSS是Real system最好的会议。
在Architecture领域,最好的会议是ISCA,HPCA和MICRO。还有像ASPLOS则是OS, Architecture, Programming language三个领域交叉的最好会议,近年来貌似被Architecture霸占。
可以说Systems的会议非常多,一直是计算机的热门领域。本文仅仅针对OSDI和SOSP这两个最top的OS会议,尤其是OSDI来了解一下这个最顶级的会议都是哪些人物,哪些组在上面发表论文,这些牛人现在又在研究什么,我们中国人在这个会议上又有什么表现。
【会议历史】
OSDI 一个年轻的会议,它的全称是Operating Systems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它是由USENIX主办的。USENIX是一个于1975年成立的Advanced Computing Systems Association。它所举办的都是一些非常好的会议,比如前面提到的OSDI,FAST等等。OSDI是USENIX于1994年创办的,基本上是两年一次,至今为止举办了7届(94,96,99,2000,2002,2004,2006)。每届会议举行3天,早期的OSDI每届收录20篇左右的文章,从2002年开始稳定在27篇,一般是每个小方向有3篇文章。
而SOSP是一个相对古老的会议,它是由ACM下属的SIGOPS (the ACM Special Interest Group on Operating Systems)于1967年创办的。这个会议也是两年一次,迄今为止已经举办了20届,每届收录的文章在20篇左右。
【统计数据】
我对OSDI所有收录的文章的作者,单位进行了人工统计。可当我统计完之后发现UIUC的一个马同学对OSDI和SOSP两者一起进行了统计 [2]。所幸的是,他并没有单独统计,而且有些东西统计的不是很细致。下面主要以我自己统计的OSDI为基准,结合马同学的数据进行阐述。
首先我发现,很多文章都是由好几个单位合写而成的。于是我做了一个统计,计算每一届所有文章的单位数。比如某篇文章是由MIT和Washington合写的,那么这篇文章的单位数就是2。每一届的单位数的值如下:
由此可见,每一届的单位数基本都在上升,到了2006年更达到了44,平均每篇文章由1.62963个单位写成。这其中有学校和学校的合作,有企业和学校的合作,可见至少是在OS领域,合作是发表得高水平文章的基础。
下面分析一下哪些研究单位在OSDI上面发表的文章数最多:
MIT
14
Microsoft
13
Princeton
12
Washington
12
Stanford
11
Berkeley
10
CMU
10
Michigan
7
Arizona
6
Rice
6
Utah
6
Duke
5
Umass
5
OSDI,SOSP与美国著名计算机系的调查(一)2
以下是在OSDI和SOSP(97年之后)发表文章最多的单位[2]:
MIT
31
Microsoft
24
Stanford
23
Washington
20
Berkeley
17
CMU
15
Michigan
15
Princeton
14
Duke
10
Rice
9
HP
8
Utah
8
IBM
7
Wisconsin
7
Intel
6
对比USnews在Systems方向上的排名[3]: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CBerkeley
-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PA)
- Stanford University (CA)
- University of Illinois?CUrbana-Champaign
-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 University of Wisconsin?CMadison
- University of Texas?CAustin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CSan Diego
- Princeton University (NJ)
- University of Michigan?CAnn Arbor
- Cornell University (NY)
-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CLos Angeles - Rice University (TX)
- Purdue University?CWest Lafayette (IN)
University of Maryland?CCollege Park
可见,MIT不愧为理工科的老大。在USnews排行榜上的四牛校:MIT,Stanford,Berkelety,CMU名不虚传。
此外在OS方向很强的微软老巢Washington, 在USnews上Systems方向比较强的Princeton,Michigan都有入围十强。比较意外的是Systems榜上第五的UIUC并没有很好的表现,这所硬件巨牛的学校在OS上比较令人失望。
还有像新兴的UCSD,虽然没有入围但是它已经连续三年(04-06)在OSDI和SOSP上都有斩获,势头直逼传统牛校。值得一题的还有各大公司的研发机构,微软以两项第二的成绩证明了自己的研发能力堪比四大牛校,据说它在图形学的第一会议: SIGGRAPH上更是所向披靡。HP,IBM和Intel也不甘示弱,在OSDI和SOSP的总排行榜上分别名列11,13,15位。新生的google也已3篇OSDI(06年的best paper),1篇SOSP在强势追赶。
以上是一些数据和总体印象,下面我将着重介绍一下我所调查的OSDI文章数前6的学校(MIT, Princeton, Stanford,Washington,Berkeley,CMU)的情况和一些知名的教授,以及中国人特别是清华师兄师姐们在这些学校中的表现。
OSDI,SOSP与美国著名计算机系的调查(一)3
【MIT】
作为工程的第一牛校,MIT在各个方向都是非常强的。在OSDI上发表了14篇文章。分别在94年发表4篇,99年1篇,00年3篇,02年1 篇,04年3 篇和06年的2篇。在这14篇中,Professor M. Frans Kaashoek发表了4篇,Professor Robert Morris发表了3篇,他们都是MIT的PDOS组的,后文还会提到这个组培养出了很多伟大的人物。还有Professor Barbara Liskov教授和Professor Miguel Castro(后去了微软)也是三篇,他们是在MIT的PMG组。据马同学的统计[3],Frans Kaashoek教授在OSDI和SOSP中的发文数是第一名(15篇),而Barbara Liskov教授发文数第四(13篇),Miguel Castro排名第8,Robert Morris排名20。
可见,PDOS和PMG是MIT在OSDI上发文的两个大组,下面简要介绍一下这两个组。PDOS全称是Parallel & Distributed Operating Systems Group。它和PMG组一样,都是隶属于MITComputer Scienc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boratory。由于MIT是人智的发祥地,所以MIT把什么都归到人智的帐下……比如所有的System都是这个实验室管。PDOS组主要由 Frans Kaashoek和Robert Morris主持。他们组最近比较热门的是在做P2P方面的研究,他们2006年的文章大部分都是P2P计算,主要是IRIS和Chord两个P2P的项目。另一个是Barbara Liskov教授的PMG(The Programming Methodology Group),他们组最近研究的东西也是给予哈希表的分布式计算,也是在IRIS项目上进行研究。
此外,像在OSDI上发表了两篇文章的Hari Balakrishnan教授,他所在的Networks and Mobile Systems组也有很好的文章。另外一些从MIT出去的比如Miguel Castro无论是在MIT还是在微软,都发表了高水平的论文,他02年在微软发表了两篇OSDI,05年写了一篇SOSP。总之,MIT的System 绝对是世界领先的,不过很遗憾,在这些牛人中几乎没有中国人的身影。
【Princeton Univ】
有人说 Princeton是一所梦一样的学校。这所座落在纽约边上小镇的学校以它的学术水平蜚声世界。在50-60年代,著名的高等研究中心吸引了一大批欧洲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外尔,陈省身都在那里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在计算机系,这个只有17个Professor的小系,却在USnews上长期霸占前十的位置。Princeton在OSDI上一共发表了12篇文章,值得一题的是它是唯二的两个在每一届的OSDI上面都有文章发表的学校(另一个是 Washington)。值得一题的是,在普林斯顿的System方向,我们中国人做出了非凡的成绩。
在12篇文章中,主要是由两位教授完成的,每人完成6篇,可能方向不太一致,两位高产教授居然没有在OSDI中合作过。这两位是系主任 Larry Peterson和中国教授Kai Li(李凯)。李凯教授在OSDI上发表过6篇文章,不仅如此,他还指导了许多中国学生在OSDI上崭露头角。其中来自清华计算机系的学生就至少有: Pei Cao,Yu xiang, Xiaohu Qie。他们分别在94,2000和2002年的OSDI上和李凯教授发表文章。不仅如此,Pei Cao师姐在1996年又以Wisconsin副教授的身份发表了一篇OSDI。
在李凯教授的众多学生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现在在UIUC当教授的 Yuanyuan Zhou。Yuanyuan Zhou是北大计算机本科毕业的,她跟李凯教授的第一篇论文就是发表在OSDI上面。她到UIUC后,发表了UIUC在OSDI上面的第一篇论文。现在 Prof. Zhou独自扛起了UIUC里OS的大梁,她已经在OSDI和SOSP上发表了4篇论文。
System方向的另一位教授 Larry Peterson比起李凯教授可能更加活跃。Larry Peterson在OSDI和SOSP上共发表了11篇文章,名列第6名。同样的,他指导了很多中国学生的研究工作。比如来自上海交大的Ruoming Pang,来自北大的Limin Wang,还有Ming Zhang, Chi Zhang,Zhe Wang都和Larry Peterson发表过OSDI。在普林斯顿总共发表的11篇OSDI中就有10篇是和中国人有关的。
两位教授近年来也在做一些比较有意思的事情。李凯教授前些年在做一个Scalable Display Wall 用很多台投影仪搭建一个超大尺寸的视频墙。今年李凯教授过来讲座,得知最近他在开一个公司,关于数据备份压缩的研究。
Larry Peterson一直在领导一个很大的项目PlanetLab。这个项目是一个超大的分布式平台,把很多实验室,工业界的计算资源整合起来,在全球已经有了722个结点。包括David Culler,Larry Peterson在内很多教授都参与了这个项目。最近的进展是12.13号发布了PlanetLab Services。
【U.Washington】
作为位于微软老巢的学校,Washington在System领域自然是不甘落后,甚至有和四大叫板的实力。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我所介绍的6 所学校中,除了4大牛校之外,剩下两所学校的系主任都是搞System的,而且都是发文狂人,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System在这两所学校中的地位吧。
和普林斯顿一样,Washington也是在每届OSDI中都有收获的学校。在Washington中,有两位教授在OSDI上都发表过4篇文章,他们是:系主任Henry M. Levy和Steven D. Gribble。另两位教授Thomas Anderson,Brian N. Bershad在Washington发表了3篇文章,其中Brian N. Bershad还在CMU当教授期间发了一篇OSDI,这两位教授都是Washington毕业的,而且都是Henry M. Levy的学生。Henry M. Levy不仅培养出优秀的学生,自己的工作也十分
的出色。在OSDI和SOSP发文排行榜上,Henry M. Levy以15篇文章和MIT的M. Frans Kaashoek并列第一位。在排行榜的前6位中,Henry M. Levy, Brian N. Bershad,Thomas Anderson师徒三人分别名列第1,3,6位,这是多么厉害的数字。另一位StevenD. Gribble教授不是来自Washington,他是来自OS牛校Berkeley。Steven D. Gribble在Berkeley导师是Eric Brewer,后面会提到Eric Brewer也是我们系师兄周枫的导师。Steven D. Gribble在做学生的时候于97年发了一篇SOSP,2000年又发了一篇OSDI。
上述四位教授主要都是在Systems, Networking, and Security Research组工作。他们组的项目很多,正在做的就有17项,包括分布式系统和网络、安全,操作系统等等。在分布式领域,他们和普林斯顿一样,都参加了PlantLab项目。其他的几个项目都是和网络相关:比如Internet Astronomy是要检测互联网的每一处行为,并构建下一代互联网协议;Wireless Network Design主要是讨论未来无线网的协议。在安全方面,Spyware and Worms项目主要是检测和防御蠕虫和间谍软件。Electronic Voting主要是加强电子投票器的安全问题在操作系统方面,Denali和Nooks这两个操作系统使他们关注的热点其Nooks主要是解决操作系统中经常出现的驱动失败的问题。总而言之,网络和安全(包括修复错误)是Washington近期的研究的热点,他们最近的文章也都是这方面的内容。很遗憾,和MIT一样,在Washington没有看见中国人的身影。
OSDI,SOSP与美国著名计算机系的调查(一)4
【Stanford Univ.】
斯坦福大学位于信息世界的心脏地带–硅谷,它是所有学CS人心目中的dream school。Sun, Yahoo, Google等等公司都是由斯坦福的学生创办的。斯坦福在OSDI上发了11篇文章,其中有5篇是由Dawson Engler教授发表的,此外Dawson Engler还发表了5篇SOSP,以10篇的成绩名列第8位。
Dawson Engler毕业于大名鼎鼎的MIT的PDOS组,他是前面提到的MIT大牛人Frans Kaashoek的学生,可谓名师出高徒。他所研究的就是查找一些真实代码中的bug,比如他做的Meta-Level Compilation项目,这个东西主要是用来检查,优化,修改操作系统代码中。它能够查处500多处出现在Linux, OpenBSD, Xok, 和Stanford FLASH machine中的错误。它主要是由一个compiler(xgcc)和一种编程语言Metal。另外他还开了一个公司:coverity用来
推广静态检查产品。Dawson Engler最近研究的东西是自动生成一些输入数据,用来覆盖程序中所有的分支,对所有值的检查,用来发现代码中的问题。
在他的学生中,有一个很牛的清华计算机系的师兄Junfeng Yang。他和Dawson Engler合作,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两篇OSDI。他们组做的工作都是用软件去寻找代码中的bug,显得很有新意。
此外,还有一位华裔女性教授在OSDI上发表了2篇文章,在SOSP上发表了3篇文章,她就是Monica S. Lam(林倩玲)。她做的工作之一和Dawson Engler有点类似,是通过Static Analysis and Dynamic Instrumentation方法来提高程序的鲁棒性。此外,她还提出了一种新的体系结构,利用Virtual Appliances.技术来使计算机更容易管理。
【UC Berkeley】
Berkeley是OS的发祥地, BSD版的UNIX影响了整个OS界,伯克利的RISC技术后来成为了SUN公司SPARC微处理器的核心技术。可能是因为Berkeley大师太多了,所以没有像Henry M.Levy那样的领军人物。发文数最多的Eric A. Brewer,教授有3篇OSDI和两篇SOSP。但是,有像David Patterson,David Culler这样的泰斗级人物的存在,Berkeley依然是OS的领跑者。在Berkeley中,有两个方向常常在OSDI上发表文章,它们是 Computer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ARC)和Operating Systems (OS)。
OS 组是由Eric A. Brewer领导的。同时Eric A. Brewer还领导着Intel Research Berkeley。Eric教授主要是做和网络相关的OS。他现在主要做两个项目:TIER和NEST。TIER是一个类似于100美金笔记本的项目,但是它不仅仅是造一台机器。从官方主页上来看,它包含了无线,存储,教育,医疗,语言和能源。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项目,目前在很多非洲国家都有部署,有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来自Intel、HP和微软的协助以及联合国计划开发署、Grameen Bank和Markle Foundation的支持。另一个NEST是网络嵌入式系统,它是伯克利无线嵌入式系统的一部分,David Culler也参加了这个工作。值得一题的是EricA. Brewer有一位得意门生是来自清华计算机系的周枫师兄,周师兄在06年的OSDI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是关于用软件的方法来解决Linux中驱动崩溃的情况。解决驱动崩溃的东西前面提到的Washington也在做,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热门的方向。
David Culler的涉猎范围十分的广泛,和Eric A. Brewer一样,他们都毕业于MIT。Culler教授现在研究的项目有,前面提到的普林斯顿和华盛顿都在做的PlanetLab,和Eric教授一起参与的Wireless Embedded Sestems,另一个网络嵌入式系统TinyOS,高性能的网络工作站NOW,一种并行编程语言Split-C:,等等。
总之,伯克利的牛人太多了,像David Patterson这种泰斗,我都不知道怎么介绍了。另外有意思的一点就是伯克利的教授一般都是自己开公司,像Eric A. Brewer,David Culler都有自己的公司,在加州的这片热土上,有足够的机遇和人才来促进计算机的研究和发展。
【CMU】
作为四大牛校之一,CMU的CS是做为一个学院存在的,我记得在top10中就CMU是这样子的。正因为如此,CMU的方向非常全, Programming Language更是名列USnews的第一位。在System方向虽然不如其他三所牛校这么出色,但还是位于前列。看了一下CMU在OSDI和SOSP上的表现会十分的奇怪。CMU在OSDI上共发了10篇文章,都是在2000年以前发的,2000年它一口气中了5篇OSDI,96年中了3篇,94和 99各中一篇。在SOSP上的表现也是如此,在SOSP上中了5篇,其中有三篇是在2005年中的,在这之前就要追溯到97年。也就是说,CMU在01年之后的5年里面,只在05年中了三篇SOSP,而OSDI一篇没中。由于CMU方向太多,人员太分散,好多组都在OSDI上发表文章,只能找到一位教授在OSDI发了两篇文章,他是Gregory R. Ganger。Gregory R. Ganger教授同时也是CMU在OSDI和SOSP上发文最多的教授,发了5篇文章名列第31位。
Gregory R. Ganger所在是CMU计算机学院ECE系里的parallel data labGregory R. Ganger主要是在做存储系统。他最近的做的Self-* Storage Systems就是一个集群的存储系统。Better Security via Smarter Devices是一个能够自动防御各种病毒,蠕虫的分布式的装置。Survivable distributed storage (PASIS)能够抵御successful breakins的存储系统。
值得一题的是Gregory R. Ganger读博士的时候是体系结构大牛Yale Patt的学生,博士后的时候更是去了MIT的PDOS组,是Frans Kaashoek的学生……这时候我对Frans Kaashoek的景仰之情犹如……
OSDI,SOSP与美国著名计算机系的调查(一)5
【总结】
迫于精力有限,另外几所很牛的学校像U. Michigan,Duke,Rice都来不及介绍了。诚然,OSDI和SOSP只是System方向的冰上一角,但是从这一滴水,我还是从中看到了OS方向的进展和人物。
从OSDI和SOSP上的表现来看MIT,Stanford,Washington,Berkeley,Princeton确实体现出了它们做为美国乃至世界一流名校的风采。就专业角度来说,虽然我只是扒了几个主页,看了看标题,但是还是有两点感触很深。
1.网络很重要。在OS领域取得成绩的都离不开网络,MIT的P2P离不开网络。而Washington的Henry M. Levy研究的项目几乎都是网络相关的,Princeton的Larry L. Peterson本身就是著名网络教材《Computer Networks: A Systems Approach》的作者。Berkeley的David Culler教授把网络纳入嵌入式系统。而众多牛校参与的PlanetLab本身就是一个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系统,当然也离不开网络。
2.系统安全很重要。我发现好几个学校都在从事如何是操作系统或程序更加的安全,比如Washington的Nooks系统和Berkeley 的周枫师兄不约而同的在研究如何解决系统驱动错误的问题。斯坦福的Dawson Engler教授和Junfeng Yang师兄研究是如何自动查找系统代码中的bug,如何检测程序中的问题。Monica S. Lam教授也在研究如何提高系统的鲁棒性。还有CMU的Gregory R. Ganger,如何防御蠕虫和病毒也是他目前正在研究的。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已经成为当今热门的领域。
以上就是我从这段时间调查OSDI和各个名校的网站上得到一些浅显的结论,可能有些地方是不对的或有漏洞的,不正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指出!
【后序】
洋洋洒洒涂了一万字,每个字都是自己敲的,前后历经了几个星期,终于暂告一个段落。之所以想写这篇东西,一是觉得读了四年本科,连当今世界计算机的研究发展都不知道是件挺丢脸的事情。我也很好奇究竟是哪些人,哪些组在计算机界,特别是System方向呼风唤雨,也特别想看☆人在这个领域有什么表现。二是今年正好自己申请学校,看了网上介绍美国计算机系的资料很少,只有南大和复旦的前辈们写过,而且不够详细,我想清华也该有这么一篇东西(虽然发现实在是不好写,只写了6所学校)。
正好选了高性能前沿技术这门课,有了这个机会来把我这个梦想给实现了,于是就满怀热情的开始写了。整理资料是一件挺烦琐的事情,不过这件事是我感兴趣的,所以还算挺顺利的就写下来了。
名字后面加了一个(一),寓意也是很明确,有时间我会再补上几所的(如果我以后确定是搞OS的话……)。其实想写的还有很多,调查中发现 Architecture就是一个和OS很不一样的领域,ISCA,HPCA,MICRO三个顶级的会议也使我有冲动去做一番调查,如果哪天我去搞 Architecture的话我一定也要写一篇类似的。
最后感谢薛巍老师,同意了我的这个设想,并引领了我进入了研究会议的大门。感谢郑纬民老师,陈文光老师,余洪亮老师精彩的授课,带着我开阔了视野,了结了HPC领域的各个方面。感谢不曾相识的UIUC的马同学,您的统计很漂亮,我猜想您做个这个统计估计也是和我有差不多的动机吧~
【参考资料】
[1] http://citeseer.ist.psu.edu/impact.html
[2] http://opera.cs.uiuc.edu/~xiaoma2/sohof/
[3] 盗版资料就不公布了
[4] http://google.com所有教授,学校的网站都可以找到,默念三遍:google伟大!
资料来源:中国数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