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例模型:
用例是从外部用户和外围系统的角度,分析和考察待开发系统的行为,并通过参与者(可能是最终用户也可能是外围系统)与系统之间的交互关系描述了了系统对外提供的功能特性----这种参与者与系统功能特性间的交互关系就是用例
用例分析和用例建模就是通过对软件需求的调研,从具体的功能性需求中抽象出用例模型的工作过程
- 用例是由系统的最终用户或外部环境发起的,用力地发起者成为参与者
- 每个用例只描述单独的任务,而不能描述多个任务,用例描述的任务必须是符合用户意图的完整的工作内容
- 用例必须产生一个对用户有意义的结果
用例建模的作用:
- 首先,用例模型是一种标准的语言,很容易成为开发人员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媒介,用例模型可以精确地定义软件需求,出现歧义的可能性很小,这可以保证用户和开发人员对需求理解的一致性
- 其次,用例模型可以成为我们评估压法工作量的一个标准,特别是对于迭代式开发言。迭代式开发模型里,通常依据用例模型来划分软件的开发周期:优先级别高的用例会在早期的迭代周期中实现,而优先级别低的用例则被安排在后续的迭代周期中完成。可以通过限制每个迭代周期中的用例个数来保证迭代周期长度的合理性
- 再次,用例模型在整个开发过程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可以驱动软件的分析和设计逐步细化
- 最后,测试过程中使用的测试用例-----特别是那些关注软件功能的测试用例---往往也是根据用例模型来确定的
用例建模:用例建模就是通过分析用户的功能性需求,得到用例模型的开发过程
- 确定系统边界
- 确定参与者
- 找出所有的用例
- 确定每个用例的级别
- 撰写用例的文字描述
- 画出以整个系统为对象的顺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