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毫米波雷达指工作在毫米波波段的雷达。通常毫米波是指30~300GHz频域(波长为1~10mm)的电磁波,毫米波的波长介于厘米波和光波之间。
2、单脉冲二次雷达兼具单脉冲雷达与二次雷达的特点,可获取目标的方位、俯仰、距离坐标。毫米波单脉冲二次雷达具有较高的测距与测角精度,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可做到全向覆盖且不受天气影响。
目前在空中交通管制中使用的单脉冲二次雷达测量精度典型值可达到测距 30m,测角0.05°。
3、二次雷达技术原理
二次雷达技术是随着雷达技术演进,从一次雷达发展而来的。在一次雷达体制中,雷达发射无线电波,照射到目标的机体之后形成反射回波,雷达再接收反射回波进行解析测量。二次雷达体制中,雷达工作在询问-应答模式下,二次雷达系统组成中应包括地面雷达与机载应答机两部分,工作原理如图 3-1:
图 3-1 二次雷达工作原理
雷达与应答机发射的电磁波信号在空间以光速直线传播,所以雷达与应答机
之间的距离可根据雷达发出的询问脉冲与接收到的应答脉冲之间的时延来确定,
测量原理见图 3-2。
图 3-2 询问信号、应答信号关系图
雷达的询问码中可调制雷达编号与目标机编号,使得只有特定的机载应答机
才会对该询问码进行识别应答,也可在应答机的应答码中调制本机编号,使得地
面雷达可对应答码进行分辨。具有可识别特征的询问-应答码可避免当起降空域有多个目标时,一次询问可引发多个应答,地面雷达无法正确区分判断,造成解算错误的情况。
当应答信号被地面雷达检测有效后,应答脉冲与询问脉冲之间的总时延 ΔT 可被地面雷达所测量,再减去机载应答机的固有响应时延 Δt,即获得电磁波在雷达与应答机之间往返传输所消耗的净用时。因而目标的距离测量公式为
R=(ΔT-Δt)c/2 (3-1)
式中,R 为雷达天线到应答机天线口面之间的斜距,c 为光速。Δ T 为实测值,Δt 取值与具体的二次雷达系统有关,例如按照 ICAO 规范进行设计的航管二次雷达中,应答机的响应时间 Δt 严格要求为 3us。
4、单脉冲雷达测角原理
由单脉冲雷达直接测量得到的目标位置信息是目标相对于雷达的空间位置,
是一组相对位置坐标。
在单脉冲雷达的位置测量解算中,通常使用球面极坐标表示,坐标系的原点
是地面雷达。不同雷达的工作体制不同,解算目标坐标可能为平面二维的(例如
只有水平位置信息),也可能是空间三维的。
以解算空间三维坐标的单脉冲雷达为例,测量坐标系如图 3-3 所示。
图中 A 为雷达位置,B 为目标的空间位置,N 为真北方向,那么由目标 B 可
由以下坐标确定:
方位角 ϕ :雷达 A 与目标 B 连线 AB 在水平面上投影 AB’与正北方向的夹角,北向东旋转为正方向;
高度角 θ :雷达 A 与目标 B 连线 AB 相对于雷达所在水平面的夹角;
斜距 R :雷达与目标之间的直线距离。
获得目标在该极坐标下的位置后,可通过坐标变换得到目标的经度、纬度、
海拔高度等坐标值,以及相对于跑道原点的偏距等参数。
“单脉冲”术语来源自于单脉冲雷达的测角方法,采用此种技术体制的雷达
系统只需要接收一个回波脉冲即可获取目标的全部角度信。
单脉冲体制的雷达具有多个发射与接收通道,这是通过单一脉冲回波解算角
度信息的关键技术。
根据单脉冲雷达使用回波信号解算角度的算法,单脉冲雷达工作原理可分为
振幅法、相位法。
- 单脉冲二次雷达基本工作原理
在地面单脉冲雷达发射的载波中调制二次雷达询问码数字信号,此调制后的
信号可由机载二次雷达应答机接收、处理后进行应答,地面雷达接收到应答信号
进行信号处理。
系统中的单脉冲部分可对应答信号进行测角解算,二次雷达部分可进行测距
解算,从而获取目标的方位、俯仰、距离参数。
当单脉冲二次雷达完成目标位置解算后,可通过多种方式将目标位置数据反
馈至目标机,机载飞控系统可使用该定位数据进行着陆闭环控制。
常见的数据传输手段是使用一台数传电台配合单脉冲二次雷达系统,按照一
定的通讯格式与传输速率将数据上报至目标机。为满足自主着陆引导的需求,数
传电台的作用范围至少应覆盖单脉冲二次雷达的最大作用距离,定位数据的刷新
率需要与机载定位设备的刷新率相匹配,避免出现位置延迟。
6、单脉冲二次雷达飞行校验
主要内容:
- 顶空盲区
飞机从机场起飞后,从雷达站正北方向向台飞行穿越雷达站上空,地面人员记录每个高度层(1200m高度跨越)飞机信号消失到出现的方位和距离。
- 水平覆盖
围绕雷达站在2700m高度做半径20km的圆周飞行,每10度机组报告一次,地面人员记录。
- 垂直覆盖
从机场起飞后,爬升到校飞航线允许的最低高度,沿航线飞行到雷达标牌消失,再按照校飞航线盘旋上升到下一个高度,直到雷达标牌出现,然后保持此高度继续沿航线飞行到下一个雷达标牌消失点,又盘旋上升到雷达标牌可以显示的新高度后再向前飞行,直到过交接点后返航,返航后校验雷达的垂直覆盖。
- 最大作用距离
- 定位点测试
校飞飞机在飞越每个导航台和强制报告点时,请机组报告,地面记录单雷达目标显示。
- 回答信号相应模式C代码测试(模式C为询问高度码)
校飞飞机在穿越每个高度层时请机组报告高度,地面记录C模式编码显示高度
- 回答信号相应模式A代码测试(模式A为询问识别码)
测试A模式编码0000、1111、2222、3333、4444、5555、6666、7777、7500、7600、7700以及SPI测试;(SPI:特殊位置识别脉冲,在A模式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