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气象遇上大数据

气象学科的出现与发展始终伴随着数据理念和算法研究,气象业务的运行始终伴随着数据获取处理和分析决策。大数据给气象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新时代的曙光。并且涌现出提供商业气象服务的气象数据公司这种新商机。

商业气象服务存在四种产品渠道。这也是目前气象服务产业针对的四种方向。

第一种是To C 端的,是指针对大众用户的天气预报服务。

第二种是To B端的,是指针对商业领域的气象数据服务,比如物流、航空、铁路、旅游、体育赛事等。

第三种是 To G端的,是指针对政府组织的重大活动事件、或抢险救灾行为。比如,国庆天安门阅兵、奥运会开闭幕式、或自然灾害的险情预判等,这些时刻气象服务都是特别重要的保障。

第四种是To A 端的,指的是,针对军队的重要任务时刻的气象服务。像导弹发射、战争演习等,都需要更精准的气象数据做保障。

一个真实的案例是,在美国,每到台风天,人们最喜欢买的东西不是手电筒或防雨具,而是草莓酱饼干。这是沃尔玛超市的大数据分析部门观察得出的结论。沃尔玛公司一直很注重收集和分析气象数据。他们意识到,气象信息和特定货物的存储、销售量都关系密切。比如,他们发现,每次台风前,草莓饼干的销量都会增长7倍。所以,在每次接到台风气象预报时,他们都会提前在台风登陆地区的超市,加大草莓饼干的进货量,并摆放在明显位置。这增加了沃尔玛的食品销售量和用户满意度。

但这只是气象影响商业领域的一个案例。气象信息,影响着各个行业的商业发展。物流运输业、航空和铁路交通、零售业、旅游业、农业、大型工程建设、体育赛事等等,它们都需要、甚至依赖更精细化、量身定制化的气象服务做指导。

在商业气象领域还有一条著名的 “德尔菲气象定律”。指的是,你在气象信息服务上每投资 1 美元,便有可能得到 98 美元的经济回报,投入产出比高达 1 : 98。

以美国气象频道为例。它有30年的历史,每周7天24小时播报各类天气节目,收视率和广告收入一直排在美国前5名。如今,它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气象数据公司,在全球拥有超过4万个气象站,10万个天气传感器,在美国各地建有13个气象资料中心,甚至拥有自己的气象卫星和雷达网络。它们观测到的气象数据,比美国政府官方持有的数据还要更多、更精确。正因为数据强大,两年前IBM以20亿美元收购了它们广播业务之外的所有部门。

如今在美国,私人气象服务产业的营业额,已经从六七十年代的每年几百万美元,发展到今天每年4到7亿美元的收入。有数据显示,单就2015年来看,由气象影响产生的产业价值,在美国达到 1600 亿美元,在欧洲超过 2600 亿美元,在日本也达到 100 亿美元。而在中国,因为之前的政策原因,行业数据没有放开,气象服务的产值当时只有6亿美元。

随着中国在气象数据的逐步放开,气象产业的市场化程度会越来越高,更多的市场主体也就是商业气象服务机构出现了。气象局的最新预测也表示,中国按需定制气象服务的价值显著提升。比如,有的公司,主创人可能没有一个学气象的,大多是计算机、物理和数学专业的人才。他们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来解读气象数据,提供气象服务。就像股票行业里的文艺复兴科技公司(Renaissance Technologies),在这家对冲基金里,一群数学家,没有一个懂金融,却用数学思维预测股市。这些新的商业气象公司,已经开始和自动驾驶领域合作。它们尝试将更精细化的天气信息数据,植入到自动驾驶的地图导航系统,达到更精准的路线设置。比如,能见度指数、路面湿滑指数等。

此外,还有大的电商平台在和商业气象服务公司合作,希望能够共享用户在天气信息方面的行为数据。比如,在北京的用户,总会查询纽约或巴黎的天气,可能说明他经常去这些地方出差或度假。那么,相关的出行、旅游类的产品数据和用户的画像信息,就得到了更完善的补充。因为,关注天气的用户,和在电商平台消费的用户、旅行出游的用户,其实是一批人。所以,在未来,不仅气象数据本身是竞争力,和气象信息相关的用户使用数据,也会是大数据竞争的一个重要补充。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