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室大棚的管理工作中,通风、控温、水肥是人工进行的主要作业,占据了人力劳作的一大比例。如今物联网、无线通讯等技术的进步,代替人工一部分工作成为现实,即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管理中,形成智慧温室、智能灌溉、水肥一体化系统等,其中智慧温室通风系统等智能信息管理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流。
智能温室也称作自动化温室,其本质是应用了智慧温室控制系统的传统大棚,以自动化设施为基础,结合传感器等智能感知设备,通过物联网云平台来控制天窗、遮阳、保温、湿窗帘/风扇冷却、喷雾灌溉或滴灌等等系统,智能调控温室环境,成为以数字为基础的高科技智能温室。
从物联网架构来说,智慧温室通风系统由土壤温湿度传感器、空气温湿度等感知设备构成的感知层,由4G/5G、WIFI等无线通讯网络构成网络层,应用层则是由智能控制柜、云平台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云平台实时接收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室环境参数,包括: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风速风向、PH值、电导率等,根据管理者设定的管理调控策略,智能调控通风机、除湿机、水泵、卷帘机、湿帘、施肥机等设备进行作业,实现自动通风换气、灌溉施肥、补光照明、打药等,减轻人工劳作强度。
以实现温室通风为例,结合种植作物种类生长阶段所需的二氧化碳浓度、温湿度等,在安卓/IOS版手机端云平台上设定适宜范围,低于适宜范围时则开启通风机进行作业,高于时则关闭。
同时为了避免通风机等设备故障、联动调控失败等问题,可以同时在设置 一个报警阈值。举个例子,喜温性蔬菜番茄,生长适宜温度范围在20-25℃,可设置低于19.5℃,和高于25.5℃为报警阈值,当空气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到室温为19.4℃时则向管理者发送示警信息,提醒管理者人工排查下通风系统是否故障。
智能温室大棚在对通风系统的操控上,进行分级管理,这里指的是管理者权限,根据在温室大棚的职责不同,对云平台进行的操作管理是不同的,可分为管理、操作、编辑、只读等权限,分别对通风系统进行管理。其他温度、湿度等调控也是同样原理。
由于智能温室大棚具有智能化操控的作用,环境波动数据精准到每一分钟,且具备自动存储的功能,用于管理者在完成一茬种植作业后复盘,科学指导下一茬种植的计划,优化种植方案。
在大规模温室生产中使用智慧温室通风系统的优点,可以为温室的精确调节提供科学依据,达到增产、提高质量、调节增长周期、提高经济效益等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