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标
通过参加考试,训练学习能力,而非单纯以拿证为目的。
1.在复习过程中,训练快速阅读能力、掌握三遍读书法、运用番茄工作法。
2.从底层逻辑角度理解知识点,避免死记硬背。
3.通过考试验证学习效果。
二、计划
3月26日 - 5月24日,整个备考周期为两个月左右。
周一至周六,每日21:00 - 22:00,每天安排1小时的学习时间
科学规律的,要结合番茄工作法、快速阅读、三遍读书法、思维导图等学习方法规划执行
对于2023年和2022年考卷进行了分析
本次总结为结合2天时间的4个番茄,将2套试卷整体看了一下;要看什么,看每一道题对于章节的分布情况,能够有一个宏观的了解;以便于接下来详细阅读的进行。
三、完成情况
1.我对于整本书章节的结构化
2.截图对比每一道题所出章节情况(自己的逻辑)
3.针对于题型分布的宏观理解
- 3.1.选择题,75道;针对于基础中的内容偏多;综合运用的少;肯定会有的(数学图论相关、操作系统线程进程、网络ip计算等、数据库设计和sql语句、软件工程中知识产权建模、企业信息的概念、项目管理的流程、信息安全加密相关)
- 3.2.大题:5选3作答;数据库题、软件需求分析、软件架构设计、软件设计、嵌入式、开发管理相关(排期等)、网络层案例
- 3.3.论文:信息系统开发论述、面向对象论述、可行性分析论述、自动化运维、敏捷开发方法
四、意外之喜(最少2点)
1.计划内的明确认知和思想的提升标志
对于两套卷的梳理,从宏观的视角看了题型分布情况,以及考题的视角得到了很多问题
有了这个宏观的认识与了解,对于接下来的详细阅读的侧重就有了方向和抓手
2.计划外的具体事情提升内容和标志
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人对于逻辑和计划的执行都意味着给了计划和执行一个反馈和闭环;使得计划和执行会再进行优化和迭代
五、总结
本次对于试卷的宏观认识,超出了计划范围;没想到这样的宏观认识这么有作用,后续第三遍学习的针对性和问题全都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