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朋友聊天说起感同身受,我戏谑说你不是他你怎么知道不能感同身受。以前我也深以为然,可是突然今天的发问我自己又有点恍惚,好像哥白尼推翻地心说。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思考🤔
- 你的感受和别人的理解之间的匹配程度,或者说认知的重合程度,如果严格要求100%,完美重合即代表经历,行为,思维等等全部一致,这确实几乎不存在,但是主干观点的认知重合却也足够得到合宜的收益。
- 认知的重复性,所谓理解也就是对某一件事或者某一个人的经历集合做出的认知,而认知这件事可以被次数去深化,也就是熟能生巧,巧代表的就是理解深刻。所以当你觉得不能感同身受的时候,想一想是不是自己鹤立鸡群大论子非鱼,换做“鹤立鹰群”大抵是会交换成理解不了的那一方。
- 也许这恰恰也是最合理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机制,保护高度的思维分离,也就奠定了物种,情感等等的多样性。
- 年轻时觉得这渺茫的概率就是不可能,长大后觉得什么事都不用急着断言,哪怕六十亿分之一也就不是不可能,也许感同身受的那个人就在茫茫人海中与你不期而遇❤。
201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