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你好啊,我是雷工!
本月读完了《纽约时报》的资深编辑崔西·霍尔写的这本书《共鸣写作:“后真相时代”的写作技巧》 。
两百多页的书断断续续的看了一个月,实在是惭愧,阅读能力有待提高。
不过说回来,不知道是作者的问题还是翻译的问题,有些地方读起来怪怪的,根本读不进去,每次打开都是硬着头皮读一节。
要说收获也说不上来收获了点啥,关于写作技巧的干货还是有的,但是就像初级武者见到了顶级秘籍,每个字都认识,每句话也都认识,但由于内功不足,当下没法修炼,暂时还用不起来。
虽然有些写作观念技巧一时不一定能用上,但有些话读起来也还是蛮有感觉的。
01、尽管痛苦,但写作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有时候或许会痛苦,也可能某个阶段会觉得痛苦,但很多写作者都是乐在其中,源源不断的想法像趵突泉的泉水似的向上涌,比起写的痛苦,不让其写可能会更痛苦;
但我也认为写作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毕竟是在从无到有的创造啊,一个新观点,新理念,亦或者是新故事,甚至是构建一个奇异的世界。不管对当下,还是对未来,无疑都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02、 希望你清楚,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幸运总是与你的付出息息相关。
如果有一天馅饼落到了你头上,要考虑是真馅饼还是一个抱着馅饼外衣的陷阱,
去年的缅北诈骗在网上很火,让人们着实再次提高了警惕,对电信诈骗有了防范心理,也不轻易相信馅饼能落在自己头上。
这句话比较认同,只有足够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只有付出的足够多,做好了准备,当机会来临时你才能把握住,才能成功转化为幸运。
03、我偏爱简短的开头——尤其是整个第一段只有一句话的开头。这样更容易勾起读者的兴趣。可以稍微偏离常规一些,出人意料一些,这样一来,读者会想继续读下去。
值得尝试一下。初期靠模仿,然后再超越,也可以借鉴,我想这个方法无论学习任何东西都是如此,写作也是。
04、无论你是在上学还是在工作,都要向周围的人学习。
三人行,必有我师,别说三个人,任何一个人,肯定都有其闪光点,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不可能说这个人一无是处,没有一丁点可取的地方。
05、波诺违反了社论文章写作的一项基本原则:不要去呼吁那些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的确没必要,也没必要写一些大话,空话,无法落地,无法执行的倡导,相比假大空,大家肯定更喜欢看切实对自己有帮助建议,看了就能执行,照做就能改变的建议更值得提倡。
06、即便是名人,也还是要满足我们对文章的基本要求:出人意料,足够具体,有说服力。
看个标题就知道大概内容的文章,任何人都没有看的欲望,出人意料才能吸引人看下去,可能也正因为如此,那些标题党,擦边的标题才更容易获得高点击率的吧。
内容要足够具体,多实例,太泛泛的描述,看上去说了,实际上又跟没说一样的话,会越来越没有阅读价值,像是AI生成的,毫无温度;
有说服力,观点要独到,或者角度新颖,案例要独特,生动形象,幽默有趣会比干巴巴的道理更有说服力。
07、我们发表的最受欢迎的那些文章,很多都具有极度的私密性和启迪性,常常会涉及一些基本议题,比如生与死、家庭关系、癔症以及压力。
相比私密性和启迪性,现在更流行的说法是要有用,写的内容不能只是自嗨,对他人毫无用处,那样的文章是很难受欢迎的。
08、每个人都有可讲的故事。
很多人都觉得没什么可写的,我常常也是如此,兴许是缺少发现的眼睛,每天的见闻,上班途中听到的八卦,或许都可以引出来精彩的故事。以后得练习发现的眼睛啦。
09、你生活中的种种细节,会让你的文章更动人、更令人信服。
让我想起来朱自清《背影》中对父亲爬上月台的描写: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 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印象深刻,读完一个买橘子艰难翻越月台的背影出现在脑海,因为细节,才更生动,才更有画面感,才更让人信服,让人感动,如果没有那些细节描写,很难成为经典散文。
10、永远不要和你的读者或观众争斗。
要允许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存在,不要也没必要非得让他人都跟你有一样的看法和观点。更没有必要争斗,因为愤怒只会带来愤怒,不管是你的,还是读者的。
11、任何对他人的取笑都是不体面的。这样做一定会失去那些对你持不同意见的读者。写作时,不要进行人身攻击、引发他人的负罪感或进行指责。
林语堂先生曾经说过:人生不过是你笑笑他人,他人笑笑你,如此而已。
但是话虽如此,我们无法管住他人,在他人取笑我们时,不动怒,笑笑就好;但我们可以管住自己,不要取笑他人,最起码不要在文章中或公众场合取笑他人,要实在憋不住非得要取笑,最好躲在没人的被窝里取笑,别让人看见招惹不必要的是非。
12、人都喜欢那些不会因学识渊博而自觉高人一等的人。自觉“高人一等”的炫耀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战斗和侵略。
我觉得人们不喜欢因任何原因而自觉高人一等的人。刚毕业那会总会有人因为是研究生,是本科在专科生面前自觉高人一等,十年过去了,你再看呢?很多还没专科生混的好呢,有啥可骄傲的呢。
做人还是要谦逊,我发现越是厉害的人往往越谦逊,见面很随和,客客气气的。反而是那些稍微有点成就稍微有点成就,半瓶水不到呢就开始晃荡起来。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山不转水转,有点成就的别骄傲,暂时不如意的也别气馁,有多少人看他起高楼,看他宴宾客,最后看他楼塌了。
13、关于故事写作,有些经典的模式。我在写作课上学到了一条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先让你笔下的人物爬上树,然后在30分钟内把他弄下来。
很佩服那些写故事的人,不知道是如何凭空想象出如此精彩绝伦的故事的。技巧有用,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想象力。
14、从古至今,故事一直是保存和分享信息的有效方式。
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就是最早的历史,同时期的很多事物都不存在了,但神话故事却极具生命力,被口口相传的流传下来,可见好故事在任何时代都是重要的。
15、每个时代的人都会犯的六个错误:
相信个人利益是通过打压别人来获得的;
为无法改变或纠正的事情担忧;
因为自己无法做到,就坚持认为一件事是不可能的;
拒绝放弃无聊的个人偏好;
忽视心智的发展和提升;
强迫他人拥有与我们一样的想法和生活方式。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听人劝吃饱饭,以上六项小编觉得还是挺有道理的。
为无法改变或纠正的事情担忧,大可不必;但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还是很有必要的,像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多储蓄,以备经济危机时吃不上饭。
因为自己无法做到,就认为是不可能的,这行为太过搞笑,就像井底之蛙认为天空就是井口这么大,更多时候开始要开阔眼界,不要以自己的经历来判断是否可行。
忽视心智的发展和提升:有的人年纪不大,对一件事的看法却相当透彻;有的人一把年纪了,还时常做出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来。可见心智和年龄无关,并不是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就能提升的,我们得通过学习,思考,刻意练习来自主的提升才行。
强迫他人拥有与我们一样的想法和生活方式:这个是个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你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一个人的想法是最难被动改变的,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管理好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人,而不是苦口婆心的说教,甚至强迫他人,那无疑是愚蠢的行为。
16、如果你想发表文章,编辑十有八九会考虑你的文章是否达到了以下三个标准中的一个:
是否出人意料?
是否对老问题有新看法?
读起来是否令人愉悦或感动?
现如今发表文章越来越简单,自媒体时代,每个人拿个手机就可以发表。虽然发表文章简单了,但是标准还同样有其价值。
出人意料,看电影我们都讲究反转,翻转越出人意料,越在意料之外,且在情理之中,观看时爽点越嗨。人天然就具有好奇心,对于看个开头就猜到结尾的电影,我想没人喜欢看。
老故事新看法,就像故事新编,很多人对西游的改编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像《大话西游》《太白金星有点烦》《大圣归来》等,从新角度重新讲述老故事,照样可以很好看。关键要有新看法,新角度。
读起来是否令人愉悦,有些书读起来让人欲罢不能,语言幽默风趣,让人忍俊不禁,像王朔的小说,很多对话读起来就特别有意思。
如果我们发表之前按照这三点审视自己写的这一坨文字是否达到了其中的一个标准,并向标准改进,那么我们的文章肯定可以获得更多的赞,可以获得更多的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