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彻底读懂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包含等保标准、等保概念、等保对象、等保流程及等保方案(附:等保相关标准文档)

1. 什么是等级保护?

1.1. 概念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是指根据我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各类信息系统按照其重要程度和保密需求进行分级,并制定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完整性、可用性。根据等级不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分为一到五级,一级为最低级别,五级为最高级别。等级越高,保护要求越严格,技术和管理措施也相应加强。

定级依据对受侵害的客体和对客体的侵害程度,具体如下图:

定级要素与安全保护等级的关系

级别说明:

  • 第一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 第二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
  • 第三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
  • 第四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
  • 第五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例如,对于国家机密信息的保护,需要采取更高级别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措施,比如使用密码学算法进行数据加密和数字签名验证、限制访问权限、使用安全审计等技术和管理措施。而对于一些普通的商业信息,则可以采取较低级别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措施。

1.2. 等级保护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后文简称《网安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国家实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网络运营者应当按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要求,履行相关安全保护义务,保障网络免受干扰、破坏或者未经授权的访问,防止网络数据泄露或者被窃取、篡改。

1.3. 重点保护范围

《网安法》第三十一条给出了等保的重点保护范围,具体如下:
国家对公共通信和信息服务、能源、交通、水利、金融、公共服务、电子政务等重要行业和领域,以及其他一旦遭到破坏、丧失功能或者数据泄露,可能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公共利益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基础上,实行重点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具体范围和安全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国家鼓励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以外的网络运营者自愿参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体系。

1.4. 法律责任

《网安法》第五十九条给出了等保的重点保护范围,具体如下:

  • 网络运营者不履行本法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五条规定的网络安全保护义务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或者导致危害网络安全等后果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不履行本法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规定的网络安全保护义务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或者导致危害网络安全等后果的,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2. 为什么要开展等级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简称《网安法》)明确了网络运营者、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的安全义务,确立了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法律地位,建立了关基安全保护制度。通过开展等保可以:

  • 防范和减少信息泄露风险:通过等保的实施,能够对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并采取必要的技术和管理措施来减少信息泄露风险。

  • 防范和减少网络攻击风险:等保的实施可以提升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从而有效地防范和减少网络攻击风险。

  • 加强网络安全监管:等保的实施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评估和等级划分,能够更好地加强对信息系统的监管和管理。

  • 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等保的实施有助于企业加强对信息系统的管理和运维,提升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3. 如何开展等级保护?

开展等级保护主要有以下五个环节:

  • 1. 系统定级:信息系统运营单位按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自行定级三级以上系统定级结论需进行专家评审,是等保的首要环节
  • 2. 系统备案:信息系统定级申报获得通过后,30日内到公安机关办理备案手续,是等保工作的必要流程
  • 3. 建设整改:根据等保有关规定和标准,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建设整改,是等保工作落实的关键
  • 4. 等级测评:信息系统运营单位选择公安部认可的第三方等级测评机构进行测评,提供跨地市的情况下由本地(本省)测评机构交付的等保测评服务。等级测试是评价安全保护状况的方法
  • 5. 监督检查:当地网监定期进行监督检查,是等保工作的外在动力

4. 等级保护技术方案

根据定级和差距分析的结果 进行总体方案设计时需要:

  • 分析用户的安全需求;
  • 根据《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及《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等标准在满足客户在技术和管理层面的安全需求前提下进行安全规划与设计。

技术方案参考文档如下(下载链接访问密码:6277):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 参考链接


推荐阅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规定,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坚持自主定级、自主保护的原则。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应当根据信息系统在国家安全、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程度,信息系统遭到破坏后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危害程度等因素确定。 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分为以下五级,一至五级等级逐级增高: 第一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第一级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应当依据国家有关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保护。 第二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国家信息安全监管部门对该级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进行指导。 第三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国家信息安全监管部门对该级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国家信息安全监管部门对该级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进行强制监督、检查。 第五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国家信息安全监管部门对该级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进行专门监督、检查。
Python面向对象编程(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简称OOP)是一种编程范式,它将数据和操作封装在对象中,通过对象之间的交互实现程序的设计和开发。下面是一些关键概念,帮助你更好地理解Python面向对象编程。 1. 类(Class):类是对象的蓝图或模板,描述了对象的属性和行为。它定义了对象的特征和方法。例如,我们可以定义一个名为"Car"的类来表示汽车,其中包含属性(如颜色、型号)和方法(如加速、刹车)。 2. 对象(Object):对象是类的实例,是具体的实体。通过实例化类,我们可以创建一个对象。例如,我们可以创建一个名为"my_car"的对象,它是基于"Car"类的实例。 3. 属性(Attribute):属性是对象的特征,用于描述对象的状态。每个对象都可以具有一组属性。例如,"Car"类的属性可以包括颜色、型号等。 4. 方法(Method):方法是对象的行为,用于定义对象的操作。每个对象都可以具有一组方法。例如,"Car"类的方法可以包括加速、刹车等。 5. 继承(Inheritance):继承是一种机制,允许我们创建一个新类(称为子类),从现有类(称为父类)继承属性和方法。子类可以扩展或修改父类的功能。继承可以实现代码重用和层次化设计。 6. 多态(Polymorphism):多态是一种特性,允许不同类的对象对同一方法做出不同的响应。多态提高了代码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7. 封装(Encapsulation):封装是一种将数据和操作封装在对象中的机制,隐藏了对象的内部实现细节,只暴露必要的接口给外部使用。这样可以保护数据的安全性,提供了更好的模块化和代码复用性。 通过理解这些概念,你可以更好地掌握Python面向对象编程。在实践中,你可以使用类来创建对象,操作对象的属性和调用对象的方法,通过继承和多态实现代码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通过封装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和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全栈安全

点赞收藏也是赞赏~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