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坚白之昧
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果且有成与亏乎哉?果且无成与亏乎哉?有成与亏,故昭文之鼓琴也,无成与亏,故昭文之不鼓琴也。
唯其好之者,以异于彼,其好之者,欲以明之彼。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坚白”之昧终,而其子又以文之纶终,终身无成。
——庄子 齐物论
昭文鼓琴不鼓琴的故事
昭文是技艺精湛的琴师,弹起琴来仿佛汇集了大自然的韵律,非常引人入胜。听到他的演奏,众人就拿他的音律和其他琴师对比,开始争论“如何弹的好”,“什么才是好听的音乐”,“怎么教小孩弹好琴”这些问题,而忘记了起初欣赏优美音律的快乐。昭文于是不鼓琴,或自己在家偷摸的弹,自得其乐。这样就没有对比,没有争论,音乐保持了与大自然圆融的状态,不会被好事的研究者分割成七零八碎。
非所明而明之
弹琴比一般人出色,于是想要把音律中的道理让别人知道,不能显明的道理也要显明,就落入了“坚白”之昧。继承者更是沉浸在前人留下的典籍中,以为循着这些记录就可以达到一样的境界,结果终其一生也没有什么成就。
“其子”的事容易理解。很多人拿着逻辑理性的显微镜,想把这世上一切看的清清楚楚,记下来,而越仔细看就越忽略掉逻辑达不到的地方。在书籍之上有更高的存在,也许可以称之为灵感,灵感拥抱一切,我们文学作品有时看到热泪盈眶,恨不能去拥抱书里的可爱小人儿,去握住冉阿让老人的手,这时灵感是在和我们一起看书,如果想把这感觉分析一下,灵感就躲起来了。我认为,只有和“灵感”一起在看书的时候,我才有所触动。“灵感”不在,我就是在作知识的涉猎,可以增加一些见识和谈资,但这水“解不了我的渴”。
“非所明而明之”,不同家的解释不一样,我也想了有一段时间了,姑且讲讲自己的理解。弹琴的人弹得好是有天赋和内心的热爱,兴起之处,挥洒万千。有人就来问你怎么能弹这么好?手指用多大力度,弯曲什么角度?弹琴者自愿或非自愿的被拉入现实了,拉入逻辑和分析的世界,“坚白之昧”。有一个笑话是小孩问老爷爷你胡子这么长晚上睡觉放被子里面还是外面,结果老爷爷晚上第一次失眠了,发现放里面不舒服,放外面也不舒服。
就是说,你爱的事物在你忘情感受它时才是最好,一朵花,一个微笑,一束阳光。我喜欢阳光,也许可以分析一下哪几种波长的光混合起来最让人舒服,但这和爱阳光已没有关系。
《养生主》开头庄子说,你们这些孜孜不倦求知的人最终要完蛋的,可是他仍著了这南华经,给愚蠢的人类留下一点知识。有人说“道”不解决生存问题,但这段时间读庄子,我看到关于明白事理,懂得权衡,趋善避祸,也是从“道”的延伸和运用。
苏州-傅立叶展开
20140115
93985158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