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配置及启动rsync
/etc/rsyncd.conf,/etc/rsyncd.secrets 服务端、客户端都存在,且配置一致。
配置过程出现的错误,可以参考:
1、配置rsync
首先说明,服务端和客户端都需要在 /etc/rsyncd.conf中配置,且配置一致。
strict modes = yes
#rsync default port
#守护进程的用户权限
uid = root
gid = root
#rsync使用的端口
port = 873
logfile = /var/log/rsyncd.log
pidfile = /var/run/rsyncd.pid
max connections = 4
#授权用户
auth users = user_rsync
#密码文件位置
secrets file = /etc/rsyncd.secrets
use chroot = yes
# no客户端可上传文件,yes只读
read only = no
# no客户端可下载文件,yes不能下载
write only = no
#[modules] each path responding to a module
# 要同步的模块名
[appbackup]
# 要同步的目录
path = /home/rsync/test1
auth user = user_rsync
#hosts allow=128.2.2.1
#修改文件权限
chmod 600 /etc/rsyncd.conf
2、创建user_rsync用户
#创建用户
useradd -m user_rsync
#设定密码
passwd user_rsync
3、配置密码文件/etc/rsyncd.secrets
user_rsync:xxxx
#修改文件权限
chmod 600 /etc/rsyncd.secrets
4、启动rsync
rsync --daemon --config=/etc/rsyncd.conf
5、防火墙开启端口
iptables -A INPUT -p tcp --dport 873
5、客户端(即推送文件一端)
客户端要额外配置一个rsyncd.secrets 文件,格式与/etc/rsyncd.secrets的不同,只保存验证用户的密码
#user_rsync的密码
xxxx
6、客户端推送文件
rsync -avz /home/rsync/test1/ user_rsync@服务端ip::appbackup --password-file=/home/rsync/rsyncd.secrets
二、通过inotify监听文件变更实现自动实时同步
1、inotify的安装
yum -y install inotify-tools
inotify的两个命令;
inotifywait:在被监控的文件或目录上等待特定文件系统事件(open,close,delete等)发生,执行后处于阻塞状态,适合shell脚本中使用。
inotifywatch:收集被监视的文件系统使用度统计数据,指文件系统事件发生的次数统计。
innotifwait的参数
-r --recursive 递归查询目录
-q --quiet 打印很少的信息,仅仅打印监控事件的信息
-m,--monitor 始终保持事件监听状态
--exclude 排除文件或目录时,不区分大小写。
--timefmt 指定时间输出的格式
--format 打印使用指定的输出类似格式字符串
-e,--event 通过此参数可以指定需要监控的事件,如下一个列表所示
-e --event的各种事件含义
Events 含义
access 文件或目录被读取
modify 文件或目录内容被修改
attrib 文件或目录属性被改变
close 文件或目录封闭,无论读/写模式
open 文件或目录被打开
moved_to 文件或目录被移动至另外一个目录
move 文件或目录被移动到另一个目录或从另一个目录移动至当前目录
create 文件或目录被创建在当前目录
delete 文件或目录被删除
umount 文件系统被卸载
示例
#inotifywait 参数 表现格式 指定事件 指定监控目录
inotifywait -mrq --timefmt '%d/%m/%y %H:%M' --format '%T %w%f%e' -e modify,delete,create,move,attrib /backup
rsync 加inotify的监控脚本
#!/bin/bash
server_ip=xxxx
monitor_dir=/home/rsync/test1/
#接收方配置的rsync模块名
server_module=appbackup
#接收方鉴权时的用户
server_user=user_rsync
inotifywait -mrq --timefmt '%d/%m/%y %H:%M' --format '%T %w%f%e' -e modify,delete,create,move,attrib $monitor_dir | while read files
do
rsync -vzrtopgq --delete --progress --password-file=/home/rsync/rsyncd.secrets $monitor_dir $server_user@$server_ip::$server_module
done
加入开机自启启动
#加入开机自启
echo "/data/shell/inotify_rsync.sh &" >> /etc/rc.local
#提示:
#一个& 代表从后台开始运行该条命令。
在/proc/sys/fs/inotify目录下有三个文件,对inotify机制有一定的限制
max_user_watches:设置inotifywait或inotifywatch命令可以监视的文件数量(单进程) max_user_instances:设置每个用户可以运行的inotifywait或inotifywatch命令的进程数 max_queued_events:设置inotify实例事件(event)队列可容纳的事件数量。
#修改方式
vim /etc/sysctl.conf
fs.inotify.max_user_watches=99999999
保存后执行 sysctl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