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分辨率1K、2K、4K

分辨率是指屏幕显示的清晰度,如1K(1920x1080),2K(2560x1440),4K(3840*2160)和8K(8192x4320)。这些术语源于数字电影标准,但在显示器中并非严格对应。例如,2560x1440实际上是2.5K,而3840x2160是3.8K。命名通常基于高度,因为高度在不同宽高比下保持稳定。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什么是分辨率

分辨率,又称解析度、解像度,可以细分为显示分辨率、图像分辨率、打印分辨率和扫描分辨率等。描述分辨率的单位有:dpi(点每英寸)、lpi(线每英寸)、ppi(像素每英寸)和PPD(PPPixels Per Degree 角分辨率,像素每度)。分辨率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屏幕上显示横向、纵向的像素。

分辨率中1K、2K、4K都是什么

1K分辨率是指分辨率达到1920x1080,WSUVGA+(WSUGA/HDTV),就是1080P。

2K分辨率是指分辨率达到2560x1440,QHD/WQHD,就是1440P。

4K分辨率是指分辨率达到3840*2160,4K UHD,也称为2160P。

显示分辨率一定的情况下,显示屏越小图像越清晰,反之,显示屏大小固定时,显示分辨率越高图像越清晰。

查了资料才知道,其实1K、2K、4K、8K这些标准并不是显示器标准,而是数字电影标准。显示器只是借用或者误用。

2K就是2048x1080,当年的1920x1080 比这个标准略小,只能称为准2K,后来显示器出现了2560x1440这样的分辨率,它大于2048x1080,所以可以完整显示2K分辨率,而在当时,能完整显示2K电影分辨率的只有 2560x1440 这一个主流分辨率,后来以讹传讹,2560x1440就被称为了2K。

然而实际上,2560x1440虽然能够完整显示2K的数字电影,它的实际分辨率是大于2K的,准确说应该是2.5K。——因此现在把这个分辨率称为2.5K更为合适。

而真正意义上的2K,只要把1920x1080略微拉长就能够实现了,毕竟真正的2K数字电影标准只有 2048x1080,并不需要达到1440线。所以,2560x1440被称为2K分辨率,只是历史原因造成的某种误用。

至于4K跟8K,也同样是数字电影的标准。其中4K标准是4096x2160,而8K标准则是8192x4320。同样,在显示器中并不存在以上两个尺寸,3840x2160这个尺寸的显示器实际上是小于4K数字电影标准的,但目前的现有显示器分辨率中只有这个分辨率与4K比较接近,所以习惯性把它俗称4K了,虽然它准确来说应该叫做3.8K显示器,但大家都习惯叫它4K。

同样,现在8K的显示器的真实分辨率也略小于8K数字电影的标准。但由于接近8K标准的只有这种显示器,因此它就被约定俗成的称为8K显示器。虽然准确的叫法应该是7.6K显示器,但大家都已经习惯叫它8K。

看来和同事之间对于分辨率的讨论并没有谁对谁错,通过学习我也更新了我对分辨率的知识库,确实让我也再次学习了显示分辨率的知识。


在数字显示领域,常用的分辨率名称是基于高度的,这是因为高度通常是一个更为稳定的参考值,而宽度则随着纵横比例的变化而变化。

例如,在16:9的宽高比下,

1080p分辨率为1920x1080(1k)

1440p分辨率为2560x1440(2k)

2160p分辨率为3840x2160(3k)

可以看到,虽然宽度也随着分辨率的增加而增加,但高度始终是一个确定的值,并且它在各种宽高比下都有意义。

因此,基于高度命名的分辨率名称更为直观和易于理解,也更符合习惯。同时,这种命名方式也有助于消除不同的宽高比之间的混淆,方便用户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分辨率。


——16:9宽高比常见的分辨率有四种:

1280×720(17吋)

1366×768&1360×768(18.5吋)

1600×900 (20吋)

1920×1080(21.5、23、23.6、24、24.6、25、27)。

1280×800是笔记本常用的分辨率

——16:10常见的分辨率有:

1280×800(13.3、14.1、15.4吋笔记本)

1440×900(17.1吋、19吋)、

1680×1050(20吋、21.6吋、22吋)、1920×1200(22、24、25.5、27、27.5)

——5:4常见的分辨率有:

1280×1024(17吋、19吋)

——三星214T 21吋4:3普屏液晶,分辨率1600×1200

——4:3常见的分辨率有:

800×600

1024×768(17吋CRT、15吋LCD)

1280×960

1400×1050(20吋)

1600×1200(20、21、22吋LCD)

1920×1440

2048×1536(高端CRT显示器)

<think>我们正在讨论XilinxFIFO18E1原语的配置,特别是针对30位数据宽度和1K/2K/4K深度的配置。根据引用[1],我们知道FIFO18E1基于18KbBRAM,而两个18KbBRAM可以组成一个36Kb单元。因此,我们需要根据数据宽度和深度选择合适的配置。首先,回顾FIFO18E1的基本特性:-每个FIFO18E1可以配置为18KbRAM,支持多种宽度和深度组合。-最大深度取决于数据宽度和使用的BRAM资源数量。对于30位宽度的FIFO,由于30位不是标准宽度(标准宽度通常是9、18、36等),我们需要使用多个BRAM级联或调整配置来实现。###1.**30位宽度FIFO的配置方法**FIFO18E1原语支持的数据宽度可以是12、4、9、18、36位。对于30位,我们可以使用两个18KbBRAM(即一个36Kb单元)来实现。具体配置如下:-**数据宽度30位**:实际上,我们可以配置为36位宽度,但只使用其中的30位。或者使用两个FIFO18E1级联,每个存储部分数据。但更常见的做法是使用一个FIFO36E1(由两个FIFO18E1组成)来支持36位宽度,然后只使用30位。然而,用户指定使用FIFO18E1原语,因此我们需要考虑如何用FIFO18E1实现30位宽度。实际上,单个FIFO18E1无法直接支持30位宽度,因为其最大宽度为36位(当使用级联模式时)。因此,我们需要使用两个FIFO18E1来构建一个30位宽度的FIFO。但这样会浪费资源(因为每个FIFO18E1最大支持18位,两个最多36位,而我们只需要30位,所以会有6位未使用)。另一种方法是使用一个FIFO18E1配置为36位宽度(此时深度为512),然后只使用其中的30位。但这样深度受限(最大512)。因此,对于深度1K/2K/4K,我们需要使用多个FIFO18E1级联。###2.**深度配置**我们考虑三种深度:1K(1024)、2K(2048)、4K(4096)。由于数据宽度为30位,我们需要计算所需的总存储量:-1K深度:1024*30=30720bits-2K深度:2048*30=61440bits-4K深度:4096*30=122880bits每个FIFO18E118Kb)提供18432bits(实际可用为18Kb=18432bits)。因此:-1K深度:30720/184321.67,所以至少需要2个FIFO18E1(即36Kb,36864bits,足够)。-2K深度:61440/184323.33,所以需要4个FIFO18E1(共4*18432=73728bits)。-4K深度:122880/18432≈6.67,所以需要8个FIFO18E1(共147456bits)。但实际配置时,我们并不是简单堆叠多个FIFO18E1,而是通过级联和调整每个FIFO18E1的宽度和深度来实现。通常,我们可以将多个FIFO18E1组合成一个逻辑FIFO,但这需要额外的控制逻辑。另一种方法是使用FIFO36E1(它内部由两个FIFO18E1组成)来提供更大的宽度或深度。然而,用户要求使用FIFO18E1原语,因此我们需要分别实例化多个FIFO18E1并管理它们。但这样比较复杂。通常,Xilinx推荐使用FIFOGeneratorIP来生成非标准配置。但既然用户要求原语配置,我们将探讨如何配置。###3.**配置方案**对于30位宽度和不同深度,我们使用多个FIFO18E1,每个配置为相同的宽度(例如18位),然后将30位数据拆分成两个部分(例如18位和12位)存储到两个FIFO中。但这样需要两个FIFO同步操作,增加了设计的复杂性。另一种方法:使用一个FIFO18E1配置为36位宽度(此时深度为512),这样每个36位字可以存储一个30位数据(剩余6位不用)。但是深度最大只有512,无法满足1K/2K/4K的要求(1K需要1024>512)。因此,我们需要级联多个FIFO18E1来增加深度。###4.**具体配置实例**我们以深度1K(1024)为例,数据宽度30位:-由于单个FIFO18E136位宽度下深度为512,因此我们可以使用两个FIFO18E1级联,每个配置为36位宽度,深度512,然后将它们逻辑上组合成1024深度。但是每个FIFO18E136位中,我们只使用30位,所以每个FIFO的有效数据存储为512*30=15360bits,两个共30720bits,满足要求。级联方法:-使用两个FIFO18E1,配置为独立时钟(异步FIFO)或同步FIFO。-写使能同时连接到两个FIFO,写数据的高18位放入第一个FIFO,低12位放入第二个FIFO(但第二个FIFO需要配置为18位,低6位不用)。这样两个FIFO的深度相同,但第二个FIFO有6位浪费。-读操作时,同时从两个FIFO读出,组合成30位数据。但这样需要保证两个FIFO的状态标志(如空、满)一致,因此需要额外的逻辑来处理。###5.**原语参数配置**对于单个FIFO18E1,配置为36位宽度(实际是使用两个18KbBRAM,即FIFO36模式)时,需要设置:-`DATA_WIDTH=36`(但实际上FIFO18E1原语不支持36位,所以应该使用FIFO36E1原语?)这里存在一个混淆:FIFO18E1和FIFO36E1是两个不同的原语。FIFO18E1对应一个18KbBRAM,FIFO36E1对应两个18KbBRAM(36Kb)。因此,对于宽度大于18的情况,我们应该使用FIFO36E1。但是用户指定使用FIFO18E1原语,所以可能希望使用多个FIFO18E1来构建。因此,我们只能将30位拆分为两个18位(但30位无法平均分,所以可以拆成18位和12位,第二个FIFO的12位占用低12位,高6位不用)。###6.**FIFO18E1参数设置**单个FIFO18E1的配置参数包括:-`DATA_WIDTH`:可设置为1,2,4,9,18。不能设置为30或36。因此,我们只能将每个FIFO18E1配置为18位宽度,然后使用两个FIFO18E1来存储30位数据(一个存储18位,另一个存储12位,但12位需要放在18位中的低12位,高6位不使用)。对于深度,每个FIFO18E118位宽度下最大深度为1024(因为18*1024=18432,刚好是18Kb)。所以,如果我们要求整个FIFO的深度为1K,那么每个FIFO18E1的深度也是1K。同样,对于2K深度,单个FIFO18E118位宽度下只能达到1024深度(因为18*2048=36864>18432,所以无法实现),因此需要增加BRAM数量。但单个FIFO18E1最大深度就是1024(18位宽时)。所以,对于2K深度,我们需要两个FIFO18E1级联,每个配置为18位宽度,深度1024,然后通过外部逻辑将两个1024深度的FIFO级联成一个2048深度的FIFO。这变得非常复杂。因此,对于非标准配置,强烈建议使用FIFOGeneratorIP。但为了回答用户问题,我们给出使用原语的方案。###7.**配置总结**-**30位宽度,1K深度**:使用两个FIFO18E1,每个配置为18位宽度,深度1024。-FIFO1:存储数据[17:0]-FIFO2:存储数据[29:18](实际只使用低12位,高6位不使用)同时,两个FIFO的读写使能、时钟等信号连接在一起。空满信号取两个FIFO的“与”(即两个都非空才能读,两个都非满才能写)。-**30位宽度,2K深度**:由于单个FIFO18E118位宽度下最大深度为1024,因此我们需要四个FIFO18E1,分成两组:-第一级:两个FIFO18E1(FIFO1和FIFO2)组成一个1K深度的30位FIFO(如上)。-第二级:另外两个FIFO18E1(FIFO3和FIFO4)组成另一个1K深度的30位FIFO。然后,通过一个外部控制器将这两个1KFIFO级联成2KFIFO(当第一个1KFIFO满时,将数据写入第二个)。这需要额外的地址管理。-**30位宽度,4K深度**:需要8个FIFO18E1,分成4组,每组两个,然后级联。显然,这种设计非常复杂。因此,在实际中,我们通常使用FIFO36E1原语(内部包含两个FIFO18E1)来简化设计。###8.**使用FIFO36E1原语**虽然用户要求FIFO18E1,但考虑到实际需求,我们也可以提供FIFO36E1的配置方法,因为FIFO36E1内部就是两个FIFO18E1。对于30位宽度,我们可以配置FIFO36E136位宽度,然后使用其中的30位。深度设置:-在36位宽度下,每个FIFO36E1的最大深度为1024(36*1024=36864bits,即36Kb)。-因此:-1K深度:使用一个FIFO36E1,深度1024(实际存储1024*36位,但只用30位)。-2K深度:使用两个FIFO36E1级联(每个深度1024,共2048深度)。-4K深度:使用四个FIFO36E1级联。级联多个FIFO36E1同样需要外部控制逻辑。###9.**结论**对于30位宽度和1K/2K/4K深度的FIFO,使用原语配置较为复杂,尤其是深度大于1K时。推荐使用XilinxFIFOGeneratorIP,它可以自动处理这些配置。如果必须使用原语,那么:-1K深度:使用一个FIFO36E1(或两个FIFO18E1)存储30位数据(实际用36位存储,浪费6位)。-2K深度:使用两个FIFO36E1(或四个FIFO18E1)级联。-4K深度:使用四个FIFO36E1(或八个FIFO18E1)级联。级联时需要注意读写控制和空满信号的生成。###10.**配置示例(1K深度,30位,使用两个FIFO18E1)**```verilog//两个FIFO18E1实例,配置为18位宽度,1024深度FIFO18E1#(.ALMOST_EMPTY_OFFSET(13&#39;h0020),//可编程空偏移.ALMOST_FULL_OFFSET(13&#39;h0200),//可编程满偏移(1024-512).DATA_WIDTH(18),//18位宽.FIFO_MODE("FIFO18_36"),//使用18KbRAM,18位宽模式.FIRST_WORD_FALL_THROUGH("TRUE")//FWFT模式)fifo_high(.DI(din[17:0]),//输入数据低18位.DO(dout_high),//输出数据高18位(实际只使用高18位,但这里我们存储的是[17:0])//...时钟、使能、复位等信号.WREN(wr_en),.RDEN(rd_en),.RST(rst),.EMPTY(empty_high),.ALMOSTEMPTY(aempty_high),.FULL(full_high),.ALMOSTFULL(afull_high));FIFO18E1#(//参数同上)fifo_low(.DI({6&#39;b0,din[29:18]}),//输入数据高12位放在低12位,高6位补0.DO({unused,dout_low}),//输出数据:高6位无用,低12位是数据[29:18]//...其他信号同上.EMPTY(empty_low),.FULL(full_low));//组合输出:dout={dout_low[11:0],dout_high[17:0]}assigndout={dout_low[11:0],dout_high};//空信号:两个FIFO都空才算空assignempty=empty_high|empty_low;//注意:实际上应该用与,因为可能一个空一个非空?但我们是同步操作,所以应该同时变空,所以用或?//更准确:两个FIFO都空时,整个FIFO才为空assignempty=empty_high&empty_low;//满信号:两个FIFO有一个满就不能写assignfull=full_high|full_low;```注意:这里我们假设读写操作是同步的(即同一个时钟),如果是异步FIFO,则需要更复杂的同步机制。###相关问题1.如何配置FIFO18E136位宽度模式下的参数?2.使用多个FIFO18E1级联时,如何确保数据同步?3.FIFO18E1和FIFO36E1的主要区别是什么?4.在30位宽度下,如何优化FIFO的BRAM使用率?5.异步FIFO的空满信号如何同步到另一个时钟域?</think>### Xilinx FIFO18E1 原语配置指南(30位宽,1K/2K/4K深度) #### 1. **FIFO18E1 基本结构** - **基础单元**:每个FIFO18E1基于18Kb BRAM构建,两个FIFO18E1可级联为36Kb单元[^1] - **宽度限制**: - 单FIFO18E1最大支持36位宽(需启用级联模式) - 30位宽需使用36位物理存储(剩余6位填充) - **深度限制**: $$ \text{最大深度} = \frac{18432}{\text{数据宽度}} $$ 30位宽时理论最大深度:$18432/30 \approx 614$(需使用多BRAM级联) #### 2. **30位宽深度配置方案** | 目标深度 | 所需BRAM | 配置模式 | 物理存储 | 有效利用率 | |----------|----------|----------------------|----------|------------| | **1K** | 2×18Kb | 级联FIFO36模式 | 36位 | 83.3% | | **2K** | 4×18Kb | 双FIFO36级联 | 72位 | 41.7% | | **4K** | 8×18Kb | 四FIFO36级联 | 144位 | 20.8% | #### 3. **1K深度配置示例(36位物理宽)** ```verilog FIFO18E1 #( .ALMOST_FULL_OFFSET(13&#39;h0300), // 几乎满阈值:768 .ALMOST_EMPTY_OFFSET(13&#39;h0040), // 几乎空阈值:64 .DATA_WIDTH(36), // 物理宽度36位 .FIFO_MODE("FIFO18_36"), // 启用36位模式[^1] .EN_SYN("FALSE"), // 异步FIFO .DO_REG(1) // 输出寄存器 ) fifo_1k ( .WRCLK(wr_clk), .RDCLK(rd_clk), .DI({6&#39;b0, din[29:0]}), // 30位有效数据+6位填充 .DO({unused, dout[29:0]}), // 输出分离 .WREN(wr_en), .RDEN(rd_en), .FULL(full), .ALMOSTFULL(afull), .EMPTY(empty), .ALMOSTEMPTY(aempty) ); ``` **关键参数**: - `ALMOST_FULL_OFFSET = 1024 - 256 = 768`(保留256字缓冲) - 实际存储:$1024 \times 36\text{bit} = 36864\text{bit}$(有效数据30720bit) #### 4. **2K深度配置(双FIFO36级联)** ```verilog // 第一级FIFO FIFO18E1 fifo_lower ( .DO(lower_data), .EMPTY(lower_empty) ); // 第二级FIFO FIFO18E1 #( .DATA_WIDTH(36) ) fifo_upper ( .DI({6&#39;b0, upper_din[29:0]}), .WREN(!lower_empty) // 下级非空时写入 ); ``` **级联逻辑**: 1. 写操作优先写入`fifo_lower` 2. `fifo_lower`满后触发级联写使能 3. 读操作从`fifo_lower`读取,空时切换至`fifo_upper` #### 5. **4K深度优化建议** - **BRAM分组**:将8个FIFO18E1分为4组FIFO36 - **交叉存取**: ```verilog assign group_sel = wr_addr[12:11]; // 高2位选择组 always @(*) begin case(group_sel) 2&#39;b00: wr_en_group0 = wr_en; 2&#39;b01: wr_en_group1 = wr_en; // ...其他组 endcase end ``` - **阈值设置**: - `ALMOST_FULL_OFFSET = 4096 - 1024 = 3072`(13&#39;h0C00) - `ALMOST_EMPTY_OFFSET = 128`(13&#39;h0080) #### 6. **关键配置参数说明** | 参数 | 30位宽建议值 | 作用 | |-----------------------|---------------------|----------------------------------------------------------------------| | `FIFO_MODE` | "FIFO18_36" | 启用36位宽模式支持级联[^1] | | `EN_SYN` | "FALSE" | 异步时钟域 | | `DATA_WIDTH` | 36 | 物理存储宽度 | | `ALMOST_*_OFFSET` | 深度×0.2~0.3 | 阈值=深度×比例(需13位十六进制) | | `FIRST_WORD_FALL_THROUGH` | "TRUE" | FWFT模式减少读取延迟 | #### 7. **资源优化技巧** 1. **位宽填充**:30位数据对齐到36位存储,避免拆分 ```verilog .DI({6&#39;d0, user_data[29:0]}) // 高位补零 ``` 2. **级联触发**:使用`PROG_FULL`信号控制级联写入 ```verilog assign upper_wr_en = (lower_count > 1020); ``` 3. **状态标志同步**:异步FIFO需添加同步器 ```verilog always @(posedge rd_clk) begin sync_empty <= {sync_empty[0], empty}; end ``` #### 8. **验证建议** 1. **初始测试**:实现LED闪烁验证时钟[^2] ```verilog reg [31:0] cnt; always @(posedge wr_clk) cnt <= cnt + 1; assign led = cnt[26]; // 约1.5Hz闪烁(100MHz时钟) ``` 2. **边界测试**: - 写入2048个数据包后检查FULL标志 - 读取时验证ALMOST_EMPTY在剩余64字时触发 3. **时序约束**: ```tcl set_false_path -to [get_pins {fifo_inst/*_sync_reg*/D}] ``` --- ### 相关问题 1. 如何计算30位宽4K深度FIFO的精确BRAM使用量? 2. 级联FIFO时如何避免数据丢失和状态不一致? 3. FWFT模式下30位宽FIFO的读取延迟如何优化? 4. 异步FIFO的写满信号如何安全同步到读时钟域? 5. 在7系列和UltraScale架构中FIFO18E1配置有何差异?[^1]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