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例模式应该是大家最熟悉的设计模式,它作用也是很简单:保证内存中只有一个实例化对象,并且该对象可被全局访问。
单例模式分为两种,懒汉式和饿汉式。首先看懒汉式:
public class A(){
private static A a = null;
private A(){}
public static A getInstance(){
if (a == null){
a = new A();
}
return a;
}
}
再来看饿汉式。
public class A(){
private static final A a = new A();
private A(){}
public static A getInstance(){
return a;
}
}
懒汉式在执行getInstance方法时,判断条件成立才会实例化对象,饿汉式则在类创建时就实例化对象。
很多时候,单例模式还要考虑多线程的问题,饿汉式本身就是线程安全的(测试了a可以不加final,不过加上更直观),而懒汉式则不是线程安全的。因为线程执行顺序不确定,假设刚好了几个线程同时访问,这几个线程检测到a都是null,就会创建多个对象。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只要加锁就可以了。
public synchronized static A getInstance(){
if (a == null){
a = new A();
}
return a;
}
这样写基本就没问题了,不过我们还可以对加锁的位置进行优化,对整个函数加锁虽然方便,但性能并不是最优的,我们真正需要加锁的其实只有if语句块,所以我们可以只在这个位置加锁。
public static A getInstance(){
synchronized (A.class){
if (a == null){
a = new A();
}
}
return a;
}
写到这里,你会想,好了,性能优化也完成了,但真是这样吗。再细心分析,虽然我们将锁的范围缩小了,可是考虑到这里本来就只有三条语句,我们仅仅这样写,其实和之前对整个函数加锁是差不多的。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我们每次执行方法,线程都会持有锁,而不管a是不是已经创建了。我们可以针对这点再优化,只有a为空的时候才持有锁。
public static A getInstance(){
if (a == null){
synchronized (A.class){
if (a == null){
a = new A();
}
}
}
return a;
}
这样就不必每次执行都持有锁,提高了性能。这种技巧叫做双重锁定,大家可以去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