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组学习总结

本文总结了数组的特性,包括其作为线性表结构的随机访问优势和插入、删除操作的效率问题。讨论了在特定情况下如何优化插入操作,以及删除操作的策略以减少数据搬移。还提醒注意数组访问越界可能导致的意外行为,不同编程语言对此的处理差异,以及数组与容器的对比。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极客时间: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40961

数组:数组一种线性表结构,它用一组连续的内存空间,存放一组具有相同类型的数据。

线性表(Linear List):线性表就是数据排成像一条线一样的结构;每个线性表上的数据最多只有前和后两个方向。除了数组,链表、队列、栈等也是线性表结构。

非线性表:比如二叉树、堆、图等。在非线性表中,数据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前后关系。

数组因连续的内存空间和相同类型的数据:

优点:随机访问

缺点:数组中删除、插入一个数据,为了保证连续性,就需要做大量的数据搬移工作。

 

数组是如何实现根据下标随机访问数组元素

数组 a[10],分配了一块连续内存空间1000~1039,内存块的首地址为 base_address = 1000。计算机会给每个内存单元分配一个地址,计算机通过地址来访问内存中的数据,当计算机需要随机访问数组中的某个元素时,它会首先通过下面的寻址公式,计算出该元素存储的内存地址:

a[i]_address = base_address + i * data_type_size

其中 data_type_size 表示数组中每个元素的大小,数组中存储的是 int 类型数据,所以 data_type_size 就为 4 个字节。

数组支持随机访问,根据下标随机访问的时间复杂度为 O(1)。

 

低效的“插入”和“删除”:数组为了保持内存数据的连续性,会导致插入、删除这两个操作比较低效。

插入操作

假设数组的长度为 n,如果我们需要将一个数据插入到数组中的第 k 个位置,为了把第 k 个位置腾出来,给新来的数据,我们需要将第 k~n 这部分的元素都顺序地往后挪一位。

如果在数组的末尾插入元素,那就不需要移动数据了,这时的时间复杂度为 O(1),但如果在数组的开头插入元素,那所有的数据都需要依次往后移动一位,所以最坏时间复杂度是 O(n),因为我们在每个位置插入元素的概率是一样的,所以平均情况时间复杂度为 (1+2+…n)/n=O(n)。

如果数组中的数据是有序的,我们在某个位置插入一个新的元素时,就必须按照刚才的方法搬移 k 之后的数据,但是,如果数组中存储的数据并没有任何规律,数组只是被当作一个存储数据的集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将某个数组插入到第 k 个位置,为了避免大规模的数据搬移,直接将第 k 位的数据搬移到数组元素的最后,把新的元素直接放入第 k 个位置。

假设数组 a[10] 中存储了如下 5 个元素:a,b,c,d,e,我们现在需要将元素 x 插入到第 3 个位置,我们只需要将 c 放入 a[5],a[2] 赋值为 x。

最后数组中的元素如下: a,b,x,d,e,c

利用这种处理技巧,在特定场景下,在第 k 个位置插入一个元素的时间复杂度就会降为 O(1)。

删除操作

如果我们要删除第 k 个位置的数据,为了内存的连续性,也需要搬移数据,不然中间就会出现空洞,内存就不连续了。

如果删除数组末尾的数据,则最好情况时间复杂度为 O(1);如果删除开头的数据,则最坏情况时间复杂度为 O(n);平均情况时间复杂度也为 O(n)。

在某些特殊场景下,我们并不一定非得追求数组中数据的连续性,如果我们将多次删除操作集中在一起执行,删除的效率是不是会提高很多。

数组 a[10] 中存储了 8 个元素:a,b,c,d,e,f,g,h,我们要依次删除 a,b,c 三个元素。

为了避免 d,e,f,g,h 这几个数据会被搬移三次,我们可以先记录下已经删除的数据,每次的删除操作并不是真正地搬移数据,只是记录数据已经被删除。当数组没有更多空间存储数据时,我们再触发执行一次真正的删除操作,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删除操作导致的数据搬移。


警惕数组的访问越界问题

分析一下这段 C 语言代码的运行结果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int i = 0;
    int arr[3] = {0};
    for(; i<=3; i++){
        arr[i] = 0;
        printf("hello world\n");
    }
    return 0;
}

这段代码的运行结果并非是打印三行“hello word”,而是会无限打印“hello world”。

因为,数组大小为 3,a[0],a[1],a[2],而我们的代码因为书写错误,导致 for 循环的结束条件错写为了 i<=3 而非 i<3,所以当 i=3 时,数组 a[3] 访问越界。,在 C 语言中,只要不是访问受限的内存,所有的内存空间都是可以自由访问的,根据我们前面讲的数组寻址公式,a[3] 也会被定位到某块不属于数组的内存地址上,而这个地址正好是存储变量 i 的内存地址,那么 a[3]=0 就相当于 i=0,所以就会导致代码无限循环。

数组越界在 C 语言中是一种未决行为,并没有规定数组访问越界时编译器应该如何处理。访问数组的本质就是访问一段连续,只要数组通过偏移计算得到的内存地址是可用的,那么程序就可能不会报任何错误。

像 Java 本身就会做越界检查

比如下面这几行 Java 代码,就会抛出

java.lang.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int[] a = new int[3];
a[3] = 10;

容器能否完全替代数组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