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实际可用内存

命令  :free  -m  或  free -g  (表示用 MB 、GB为单位显示)

从应用程序的角度来说,可用内存=系统free memory+buffers+cached

服务器实际剩余内存是多少呢?如何查看呢?

我们用free -m 命令查看下内存的使用情况:

看起来好像内存的确不够了,但是我们还有约3700MB的空间可用。以上各参数的解释:

Mem行:

  • total:物理内存总量,total=used+free
  • used:物理内存使用量
  • free:物理内存释放量
  • shared:0,废弃,永远为0
  • buffers:buffer用于作为写入磁盘的内容缓冲区
  • cached:用于从磁盘中读取的内容缓存
  • -/+ buffers/cache:用于指示应用程序看到的内存情况,也就是,应用程序获取内存大小

应用程序可用内存=free+buffers+cached 

第一行是从OS的角度来看,因为对于OS,buffers/cached 都是属于被使用,,其中包括,内核(OS)使用+Application(X, oracle,etc)使用的+buffers+cached.

第二行
-buffers/cache 的内存数: 等于第1行的 used - buffers - cached)
+buffers/cache 的内存数:  等于第1行的 free + buffers + cached)
可见-buffers/cache反映的是被程序实实在在吃掉的内存,而+buffers/cache反映的是可以挪用的内存总数。

第三行数据是交换分区SWAP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虚拟内存。

第三行所指的是从应用程序角度来看,对于应用程序来说,buffers/cached 是等于可用的,因为buffer/cached是为了提高文件读取的性能,当应用程序需在用到内存的时候,buffer/cached会很快地被回收。

所以从应用程序的角度来说,可用内存=系统free memory+buffers+cached


为了提高磁盘存取效率, Linux做了一些精心的设计, 除了对dentry进行缓存(用于VFS,加速文件路径名到inode的转换), 还采取了两种主要Cache方式:Buffer Cache和Page Cache。前者针对磁盘块的读写,后者针对文件inode的读写。这些Cache有效缩短了 I/O系统调用(比如read,write,getdents)的时间。


所以,我们通过free命令查看机器空闲内存时,会发现free的值很小。这主要是因为,在linux中有这么一种思想,内存不用白不用,因此它尽可能的cache和buffer一些数据,提高文件读取的性能,以方便下次使用。但实际上这些内存,如果需要的话,也是可以立刻拿来使用的。

 

 
 

  • 2
    点赞
  • 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