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s 伪类选择器 :nth-child(n) 与:nth-of-type(n)的区别

这个文章标题似乎太长了。但是不点明又不大好。哈哈,暂且不要在意这些细节了,说说今天的主角 CSS的伪类选择器:nth-child,至于为什么还需要配角:nth-of-type,是因为我个人觉得这两个选择器的功能有点相近,估计也有初学者像我一样粗心大意,不注意区分它们之间的不同。再者说,两个有了对比也可以加深印象。

先看下两者的定义与用法

:nth-child(n) 选择器匹配属于其父元素的第 N 个子元素,不论元素的类型

:nth-of-type(n) 选择器匹配属于父元素的特定类型的第 N 个子元素的每个元素。

是不是觉得两者的定义有些类似,很容易混淆?接下来还是看看代码吧。对于程序猿来说,代码还是比文字更容易理解些的。

<!DOCTYPE html>
<html>
<head>
<style> 
p:nth-child(2)
{
background:#ff0000;
}
</style>
</head>
<body>

<h1>这是标题</h1>
<p>第一个段落。</p>
<p>第二个段落。</p>
<p>第三个段落。</p>
<p>第四个段落。</p>
<p>第五个段落。</p>

</body>
</html>

上面这段代码的主角是:nth-child    实现的效果是这样的:




接下来再看看,:nth-of-type 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效果:

<!DOCTYPE html>
<html>
<head>
<style> 
p:nth-of-type(2)
{
background:#ff0000;
}
</style>
</head>
<body>

<h1>这是标题</h1>
<p>第一个段落。</p>
<p>第二个段落。</p>
<p>第三个段落。</p>
<p>第四个段落。</p>
<p>第五个段落。</p>

</body>
</html>


实现的效果如下图:



通过这样一对比是不是很明了?

咳咳,接下来,我想说说自己的理解,很通俗希望能做到让大家易懂吧。

如以上的代码,两段作用的代码段中的父元素都是body,其中

p:nth-child(2){background:#ff0000;}在代码段的效果是在body父元素中找到第2个子元素,如果第2个元素刚好匹配为p标签的话,则该元素背景色变成红色;如果第2个元素不匹配为p标签的话,则不显示。

p:nth-of-type(2){background:#ff0000;}在代码段的效果是在body父元素中找到p元素类型,并将p元素类型的第二个p标签的背景色变成红色。


这是我个人的理解,感觉这样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了,当然之后可以的话想借助比方或者会更加形象。

以上就是本人的愚见,有任何纰漏的地方还希望各位大神能指出来。



  • 4
    点赞
  • 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2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