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 TCP的头部 3次握手和4次挥手 出现大量TIME_WAIT或CLOSE_WAIT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TCP头部结构

  • 16位源端口:标识发送方端口
  • 16位目的端口:标识接受方端口
  • 32位序列号:数据按照序列号传输,如果接收方接受后的数据序列号出现错误,可以根据此序号重新排列
  • 32位确认号:接受方接受到信号后,对发送方进行确认,此确认好为接受到的序列号+1
  • 4位头部长度:标识TCP头部有多少个4字节,最大为1111(15),也就是说TCP头部最大有15*4=60个字节
  • 6位保留长度:暂时没有标明用途
  • 6位标志:
    -- URG:紧急指针是否有效。为1,标识某一位需要被优先处理。
    -- ACK:确认号是否有效
    -- PSH:提示接收端应用程序立即从TCP缓冲区把数据读走
    -- RST:复位信号,对方要求重新建立连接
    -- SYN:请求建立连接,在三次握手中用到
    -- FIN:请求断开连接,在四次挥手中用到
  • 16位窗口大小:是接受方勇与告诉发送方TCP缓冲区还能容纳多少字节
  • 16位检验和:检验数据在发送过程中是否损坏
  • 16位紧急指针:当URG为1时生效,紧急数据字节号(urgSeq)=TCP报文序号(seq)+紧急指针(urgpoint)-1
    ACK、SYN和FIN这些大写的单词表示标志位,其值要么是1,要么是0;ack、seq小写的单词表示序号。

3次握手


第一次握手:建立连接时,客户端发送syn包(syn=j)到服务器,并进入SYN_SENT状态,等待服务器确认;SYN:同步序列编号(Synchronize Sequence Numbers)。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syn包,必须确认客户的SYN(ack=j+1),同时自己也发送一个SYN包(syn=k),即SYN+ACK包,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向服务器发送确认包ACK(ack=k+1),此包发送完毕,客户端和服务器进入ESTABLISHED(TCP连接成功)状态,完成三次握手。

4次挥手


1)客户端进程发出连接释放报文,并且停止发送数据。释放数据报文首部,FIN=1,其序列号为seq=u(等于前面已经传送过来的数据的最后一个字节的序号加1),此时,客户端进入FIN-WAIT-1(终止等待1)状态。 TCP规定,FIN报文段即使不携带数据,也要消耗一个序号。
2)服务器收到连接释放报文,发出确认报文,ACK=1,ack=u+1,并且带上自己的序列号seq=v,此时,服务端就进入了CLOSE-WAIT(关闭等待)状态。TCP服务器通知高层的应用进程,客户端向服务器的方向就释放了,这时候处于半关闭状态,即客户端已经没有数据要发送了,但是服务器若发送数据,客户端依然要接受。这个状态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也就是整个CLOSE-WAIT状态持续的时间。
3)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确认请求后,此时,客户端就进入FIN-WAIT-2(终止等待2)状态,等待服务器发送连接释放报文(在这之前还需要接受服务器发送的最后的数据)。
4)服务器将最后的数据发送完毕后,就向客户端发送连接释放报文,FIN=1,ack=u+1,由于在半关闭状态,服务器很可能又发送了一些数据,假定此时的序列号为seq=w,此时,服务器就进入了LAST-ACK(最后确认)状态,等待客户端的确认。
5)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连接释放报文后,必须发出确认,ACK=1,ack=w+1,而自己的序列号是seq=u+1,此时,客户端就进入了TIME-WAIT(时间等待)状态。注意此时TCP连接还没有释放,必须经过2∗∗MSL(最长报文段寿命)的时间后,当客户端撤销相应的TCB后,才进入CLOSED状态。
6)服务器只要收到了客户端发出的确认,立即进入CLOSED状态。同样,撤销TCB后,就结束了这次的TCP连接。可以看到,服务器结束TCP连接的时间要比客户端早一些。

TCB:

在同一时刻,设备可能会产生多种数据需要分发给不同的设备,为了确保数据能够正确分发,TCP用一种叫做TCB,也叫传输控制块的数据结构把发给不同设备的数据封装起来,我们可以把该结构看做是信封。一个TCB数据块包含了数据发送双方对应的socket信息以及拥有装载数据的缓冲区。

常见问题

  1. 为什么连接的时候是三次握手,关闭的时候却是四次握手?

答:因为当Server端收到Client端的SYN连接请求报文后,可以直接发送SYN+ACK报文。其中ACK报文是用来应答的,SYN报文是用来同步的。但是关闭连接时,当Server端收到FIN报文时,很可能并不会立即关闭SOCKET,所以只能先回复一个ACK报文,告诉Client端,"你发的FIN报文我收到了"。只有等到我Server端所有的报文都发送完了,我才能发送FIN报文,因此不能一起发送。故需要四步握手。

  1. 为什么TIME_WAIT状态需要经过2MSL(最大报文段生存时间)才能返回到CLOSE状态?

答:虽然按道理,四个报文都发送完毕,我们可以直接进入CLOSE状态了,但是我们必须假象网络是不可靠的,有可以最后一个ACK丢失。所以TIME_WAIT状态就是用来重发可能丢失的ACK报文。在Client发送出最后的ACK回复,但该ACK可能丢失。Server如果没有收到ACK,将不断重复发送FIN片段。所以Client不能立即关闭,它必须确认Server接收到了该ACK。Client会在发送出ACK之后进入到TIME_WAIT状态。Client会设置一个计时器,等待2MSL的时间。如果在该时间内再次收到FIN,那么Client会重发ACK并再次等待2MSL。所谓的2MSL是两倍的MSL(Maximum Segment Lifetime)。MSL指一个片段在网络中最大的存活时间,2MSL就是一个发送和一个回复所需的最大时间。如果直到2MSL,Client都没有再次收到FIN,那么Client推断ACK已经被成功接收,则结束TCP连接。

  1. 为什么不能用两次握手进行连接?

答:3次握手完成两个重要的功能,既要双方做好发送数据的准备工作(双方都知道彼此已准备好),也要允许双方就初始序列号进行协商,这个序列号在握手过程中被发送和确认。
现在把三次握手改成仅需要两次握手,死锁是可能发生的。作为例子,考虑计算机S和C之间的通信,假定C给S发送一个连接请求分组,S收到了这个分组,并发 送了确认应答分组。按照两次握手的协定,S认为连接已经成功地建立了,可以开始发送数据分组。可是,C在S的应答分组在传输中被丢失的情况下,将不知道S 是否已准备好,不知道S建立什么样的序列号,C甚至怀疑S是否收到自己的连接请求分组。在这种情况下,C认为连接还未建立成功,将忽略S发来的任何数据分 组,只等待连接确认应答分组。而S在发出的分组超时后,重复发送同样的分组。这样就形成了死锁。

  1. 如果已经建立了连接,但是客户端突然出现故障了怎么办?

TCP还设有一个保活计时器,显然,客户端如果出现故障,服务器不能一直等下去,白白浪费资源。服务器每收到一次客户端的请求后都会重新复位这个计时器,时间通常是设置为2小时,若两小时还没有收到客户端的任何数据,服务器就会发送一个探测报文段,以后每隔75秒钟发送一次。若一连发送10个探测报文仍然没反应,服务器就认为客户端出了故障,接着就关闭连接。

出现大量TIME_WAIT或CLOSE_WAIT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统计tcp状态数量

netstat -n | awk '/^tcp/ {++S[$NF]} END {for(a in S) print a, S[a]}' 

出现大量TIME_WAIT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

存在大量短连接,并且由该方主动关闭。一般出现在web服务器中,因为HTTP关闭TCP连接的是Server端。
HTTP1.0默认使用非持久连接,一个request和response后立马关闭TCP连接(为了实现client到web-server能支持长连接,必须在HTTP请求头里显示指定 Connection:keep-alive);
HTTP1.1默认使用持久连接,也就是会重用TCP连接传输多个 request/response(要关闭keep-alive需要在HTTP请求头里显示指定 Connection:close)
解决方法

#编辑/etc/sysctl.conf优化内核

#开启SYN Cookies。当出现SYN等待队列溢出时,启用cookies来处理,可防范少量SYN攻击,默认为0,表示关闭;
net.ipv4.tcp_syncookies = 1

#开启重用。允许将TIME-WAIT sockets重新用于新的TCP连接,默认为0,表示关闭;
net.ipv4.tcp_tw_reuse = 1

#对于本端断开的socket连接,TCP保持在FIN-WAIT-2状态的时间。
net.ipv4.tcp_fin_timeout = 30

#对于一个新建连接,内核要发送多少个 SYN 连接请求才决定放弃。不应该大于255,默认值是5,对应于180秒左右时间。(对于大负载而物理通信良好的网络而言,这个值偏高,可修改为2.这个值仅仅是针对对外的连接,对进来的连接,是由tcp_retries1 决定的)
net.ipv4.tcp_syn_retries = 2

#对于远端的连接请求SYN,内核会发送SYN + ACK数据报,以确认收到上一个 SYN连接请求包。这是所谓的三次握手( threeway handshake)机制的第二个步骤。这里决定内核在放弃连接之前所送出的 SYN+ACK 数目。不应该大于255,默认值是5,对应于180秒左右时间。(可以根据上面的 tcp_syn_retries 来决定这个值)
net.ipv4.tcp_synack_retries = 2 

#在近端丢弃TCP连接之前﹐要进行多少次重试。默认值是7个﹐相当于 50秒 – 16分钟﹐视 RTO 而定。如果您的系统是负载很大的web服务器﹐那么也许需要降低该值﹐这类 sockets 可能会耗费大量的资源。
net.ipv4.tcp_orphan_retries = 3

#当keepalive起用的时候,TCP发送keepalive消息的频度。缺省是2小时,改为20分钟(20*60s)
net.ipv4.tcp_keepalive_time = 1200

#TCP发送keepalive探测以确定该连接已经断开的次数。(注意:保持连接仅在SO_KEEPALIVE套接字选项被打开是才发送.次数默认不需要修改,当然根据情形也可以适当地缩短此值.设置为5比较合适)
net.ipv4.tcp_keepalive_probes = 5

#探测消息发送的频率,乘以tcp_keepalive_probes就得到对于从开始探测以来没有响应的连接杀除的时间。默认值为75秒,也就是没有活动的连接将在大约11分钟以后将被丢弃。(对于普通应用来说,这个值有一些偏大,可以根据需要改小.特别是web类服务器需要改小该值,15是个比较合适的值)
net.ipv4.tcp_keepalive_intvl = 15

#表示用于向外连接的端口范围。缺省情况下很小:32768到61000,改为10000到65000
net.ipv4.ip_local_port_range = 10000 65000

#SYN队列的长度,默认为1024,加大队列长度为8192,可以容纳更多等待连接的网络连接数
net.ipv4.tcp_max_syn_backlog = 8192

#修改完之后执行/sbin/sysctl -p让参数生效。

出现大量CLOSE_WAIT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

如果一直保持在CLOSE_WAIT状态,那么只有一种情况,就是在对方关闭连接之后服务器程序自己没有进一步发出ack信号。换句话说,就是在对方连接关闭之后,程序里没有检测到,或者程序压根就忘记了这个时候需要关闭连接,于是这个资源就一直被程序占着。这种情况通过服务器内核参数也没办法解决,服务器对于程序抢占的资源没有主动回收的权利,除非终止程序运行。
所以如果将大量CLOSE_WAIT的解决办法总结为一句话那就是:查代码。因为问题出在程序里头啊。

  • 0
    点赞
  • 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