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复习资料
大纲
【一、物质的名称与化学式】
【二、物质的分类】
【三、物质的颜色】
【四、物质的特性】
【五、物质的用途】
【六、物质的保存和处理】
【七、实验现象及应用】
【八、物质的检验】
【九、物质的制取】
【十、实验的操作】
【十一、重要的化学方程式】
【十二、易混点】
【一、物质的名称与化学式】
一、盐等
氯化钠(NaCl)食盐
碳酸钠(Na2CO3)纯碱,苏打,面碱
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硫代硫酸钠(Na2S2O3)大苏打,海波
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碳酸钙(CaCO3)大理石,石灰石,汉白玉
氧化钙(CaO)生石灰
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
硫酸钡(BaSO4)钡餐
波尔多液(CuSO4+Ca(OH)2)
碱石灰(CaO+NaOH)
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孔雀石
氯化氢(HCl)盐酸
二、结晶水合物
五水硫酸铜(CuSO4•5H2O)蓝矾,胆矾
十二水硫酸铝钾(KAl(SO4)2•12H2O)明矾
十水碳酸钠(Na2CO3•10H2O)石碱
七水硫酸亚铁(FeSO4•7H2O)绿矾
三、有机物与化肥
甲烷(CH4)沼气,天然气
丁烷(C4H10)
乙炔(C2H2)
氯仿(CHCl3,CCl4)
乙醇(C2H5OH)酒精
乙酸(CH3COOH)醋酸
葡萄糖(C6H12O6)
淀粉((C6H10O5)n)
碳酸钾(K2CO3)草木灰的主要成分
尿素(CO(NH2)2)
四、单质
硫(S)硫磺
汞(Hg)水银
磷(P)红磷,白磷(黄磷)
五、其他
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
氨气(NH3)
氨水(NH3•H2O)一水合氨
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氧化铁(Fe2O3)赤铁矿的主要成分,铁锈主要成分
四氧化三铁(Fe3O4)磁铁矿的主要成分
【二、物质的分类】
一、酸
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中强酸:磷酸
弱酸:碳酸、醋酸
二、碱
强碱: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钡
中强碱:氢氧化钙、氢氧化镁
弱酸:氢氧化铁、氢氧化铝
三、盐
正盐:酸碱完全中和产物。
酸式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还有氢离子的盐。NaHCO3,KHSO4
碱式盐:Mg(OH)Cl(碱式氯化镁),Cu2(OH)2CO3(碱式碳酸铜)
复盐:含有两种阳离子的盐。KAl(SO4)2•12H2O
盐分为可溶性盐和不溶性盐
四、肥料
氮肥:铵盐NH4HCO3(碳铵)(NH4)2SO4(硫铵)CO(NH2)2(尿素)
磷肥:过磷酸钾(CaSO4+Ca(H2PO4)2)
钾肥:K2SO4,KCl,草木灰(主要K2CO3)
复合肥料:含两种或两种以上主要营养元素的肥料。
五、大气污染物
NO,NO2,SO2,SO3,固体悬浮物(PM2.5)等。
【三、物质的颜色】
一、铁
铁粉_黑色
固体铁_银白色
Fe2+_浅绿色
Fe3O4_黑色
Fe(OH)2_白色絮状沉淀(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再变成Fe(OH)3红褐色沉淀)
Fe3+_黄色
Fe(OH)3_红褐色沉淀
FeO_黑色
Fe2O3_红棕色
二、铜
铜单质_紫红色
Cu2+_蓝色
CuO_黑色
Cu2O_砖红色
CuSO4_白色
CuSO4•5H2O_蓝色
Cu2(OH)2CO3_绿色
Cu(OH)2_蓝色絮状沉淀
三、沉淀
BaSO4,BaCO3,Ag2CO3,CaCO3,AgCl,Mg(OH)2,Fe(OH)2白色沉淀
Fe(OH)3_红褐色沉淀
Fe(OH)2_白色絮状沉淀(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再变成Fe(OH)3红褐色沉淀)
Cu(OH)2_蓝色絮状沉淀
Al(OH)3_白色絮状沉淀
四、其他
Br2_深红棕色液体
I2_紫黑色固体
O3_淡蓝色气体
CCl4_无色的液体
KMnO4_紫色
MnO2_黑色
红磷_红棕色
白磷(黄磷)_白色或浅黄色
硫磺_黄色
【四、物质的特性】
一、刺激性气味
Cl2(有毒)
CO
SO2
SO3
H2S(臭鸡蛋气味,屁的成分,有剧毒)
NO2(有毒)
HCl
NH3(恶臭)
二、无味
CH4
CO2
三、酸、碱的特性
大部分无机酸:挥发性,腐蚀性。
浓硫酸:难挥发性,吸水性,脱水性,腐蚀性。
氢氧化钠:腐蚀性,固体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易潮解。
碱性物质有涩味,滑腻。
四、其他
铁、钴、镍能被磁铁所吸引。Fe3O4也能被磁铁吸引。Fe2O3和FeO不能被吸引。
汞是唯一在常温下为液体的金属单质。溴是唯一在常温下为液体的非金属单质。
碘单质在常温下极易升华。
浓硫酸,生石灰(虎门销烟)溶于水使溶液温度上升。
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温度下降。
【五、物质的用途】
1、除水垢
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盐酸除水垢的方程式有两个。
2、医治胃酸过多症
“胃舒平”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
3、误食氢氧化钠的处理
用水漱口,饮牛奶或蛋清,立即就医。
4、吃钡餐
医药上若错把氯化钡等可溶性钡盐当做硫酸钡使用,通常用可溶性硫酸盐如硫酸镁等来解毒。
5、酸腐蚀致伤
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肥皂水洗,最后再用水冲洗。
6、碱腐蚀致伤
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醋酸溶液或饱和硼酸溶液洗,最后用水冲洗。
7、化肥的用途
氮肥:氮肥含有组成绿叶素的重要元素,能促进农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
磷肥:磷肥能促进农作物根系发达,增强吸收养分和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穗数增多、籽粒饱满。
钾肥:钾肥能促使农作物生长旺盛,茎秆粗壮,增强抗病虫害能力,促进糖和淀粉的生成。
8、有机物的用途
甲烷(CH4):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丁烷(C4H10):打火机内液体的主要成分,家用液化气的主要成分。
乙炔(C2H2):进行金属的焊接和切割。
氯仿(CHCl3,CCl4):是化工原料和很好的溶剂。
乙酸(CH3COOH):用作食醋,醋酸。
乙醇(C2H5OH):酒精,用于消毒和做燃料。
汽油:石油产品之一,用作燃料。
9、测定年代
利用碳-14同位素测定年代。
10、净水
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胶状物可吸附悬浮于水中的杂质。
自来水生产中常通入适量氯气进行杀菌消毒。
11、酿酒
利用微生物发酵(无氧呼吸)生产含一定浓度酒精饮料。
12、改良酸碱性土壤
改良酸性土壤:使用熟石灰中和酸性或使用碳酸氢铵、氨水、草木灰等碱性肥料。改良碱性土壤:使用硫酸亚铁、硫酸铵、硝酸铵、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硫酸钾等酸性肥料定向中和碱性。
【六、物质的保存和处理】
1、氢氧化钠的保存
密封干燥保存。容器盖用胶皮盖(不能敞口放置)。NaOH易被水蒸气潮解,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变质。
2、稀盐酸的保存
玻璃试剂瓶密封保存,盐酸易挥发。
3、浓硝酸的保存
棕色试剂瓶避光避热保存,浓硝酸在光照下会分解出二氧化氮而呈黄色。
4、浓硫酸的保存
玻璃试剂瓶密封保存,硫酸具有吸水性,难挥发性。
5、一氧化碳的处理
点燃。
6、二氧化碳的处理
通入氢氧化钠溶液。由于CO2与NaOH反应无明显现象,故不能用来检验CO2的存在。
7、二氧化硫的处理
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8、三氧化硫的处理
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9、铁生锈的条件
与水和氧气接触。盐水中的铁钉生锈速度比蒸馏水中的快,因为盐水中有大量的离子使得氧化还原的速度加快。
【七、实验现象及应用】
一、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应用:白色信号弹。
2、铁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3、铜在空气中受热
现象:铜丝变黑。
应用:用来检验是否含有氧气。
4、铝在空气中燃烧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5、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
现象:剧烈燃烧生成大量白烟,放出热量,发出白光。
应用: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6、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7、硫粉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8、碳(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9、钠在氯气中燃烧
现象: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二、分解反应
1、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
现象:电极上有气泡产生。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一比二。
2、加热碱式碳酸铜
现象:绿色粉末变成黑色,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三、置换反应
1、锌或镁或铝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现象: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
2、铁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现象: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3、铁与硫酸铜反应
现象: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逐渐变浅,最后变成浅绿色。
应用:古代湿法制铜及“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4、焦炭还原氧化铁
现象:黑色部分消失,红色粉末变成银白色。
应用:冶炼金属。
5、木炭还原氧化铜
现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应用:冶炼金属。
6、氢气还原氧化铜
现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
四、复分解反应
1、把生锈的铁钉放到稀盐酸中
现象:铁锈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应用:铁器除锈。
2、氢氧化钡加稀硫酸
现象: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固体生成。
3、氢氧化铝加盐酸
现象:白色固体溶解。
应用: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
4、氢氧化钠加氯化铵。
现象:生成使湿润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
应用:检验溶液中的NH4+。
五、其它反应:
1、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应用:CO2的检验。
2、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现象: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3、酒精在空气中燃烧
现象:发出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八、物质的检验】
一、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1、氢离子(H+)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
2、钡离子(Ba2+)
加入稀硫酸,然后加入过量稀硝酸溶液,产生沉淀说明含有钡离子。
3、铝离子(Al3+)
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氢氧化铝絮状沉淀。
4、银离子(Ag+)
加入盐酸,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为氯化银,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5、铵根离子(NH4+)
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
6、亚铁离子(Fe2+)
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氢氧化亚铁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
7、铁离子(Fe3+)
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
8、铜离子(Cu2+)
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
插入铁片或锌片,有红色的铜析出。
二、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氢氧根离子(OH-)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蓝色,使无色酚酞变为红色。
2、氯离子(Cl-)
加入硝酸酸化后的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3、硫酸根离子(SO42-)
加入盐酸酸化过的BaCl2溶液,有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生成。
4、碳酸根离子(CO32-)
加入CaCl2或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CaCO3或BaCO3),将沉淀溶于强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
三、其他
1、二氧化碳
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2、氧气
铜在该气体中受热,铜丝变黑。(检验氧气的存在)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检验氧气是否集满)
3、氨气
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集气瓶口,有白烟产生。
4、氢气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呈淡蓝色火焰。
混合空气(通入小试管中)点燃有爆鸣声。
5、氮肥
取少量白色粉末状的化肥和消石灰一起放在手掌心搓,通过闻气味来检验。
【九、物质的制取】
一、气体的制取
1、氧气
加热高锰酸钾。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加二氧化锰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电解水。
2、二氧化碳
实验室制取:碳酸钙加稀盐酸。
工业制取:高温分解碳酸钙(煅烧石灰石)。
3、氢气
锌与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镁太快,铁太慢)。
电解水。
二、冶炼金属
1、古代湿法制铜(“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铁与硫酸铜反应。
2、炼铁、铜
木炭还原氧化铜和氧化铁。
氢气还原氧化铜和氧化铁。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氧化铁和四氧化三铁。
三、其他
1、工业制烧碱
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
【十、实验的操作】
一、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1、实验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3、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不要太长)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4、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5、加热时先预热。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6、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7、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8、实验顺序:查、装、定、点、收、离、熄(茶庄定点收利息)
二、药品的取用
1、药品取用注意事项
(1)安全:不能用手拿药品;不能把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回收: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2、固体药品的取用
(1)块状:用镊子夹取,放入平放的容器口,再慢慢竖立,使药品缓缓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2)粉末: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
3、液体药品的取用
(1)液体的倾倒:瓶盖倒放,标签朝手心,瓶口紧挨容器口。
(2)用胶头滴管取少量液体:滴管垂直悬空,不能伸入容器内部。滴管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平放或倒置。
(3)用量筒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俯视(会使读数偏大),也不能仰视(会使读数偏小)。
三、气体的收集
1、空气摩尔质量为29。所以氧气(32)和二氧化碳(44)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氢气(2)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
2、排空气法:向上排空气法(O2,CO2)和向下排空气法(H2)。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检验氧气是否集满时将带火星木条放在瓶口,注意不能伸入集气瓶。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经集满。
3、排水法(H2,O2):先将集气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然后倒立在水槽中。当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不能超过集气瓶的瓶颈。当看到有气泡从集气瓶口外沿冒出后(即收集满一瓶气体),在水里用玻璃片盖住瓶口,把集气瓶移出水面,正放或倒放在桌面上。二氧化碳微溶于水,故不可用排水法收集。
4、当收集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时,正放在桌面上;当收集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时,倒放在桌面上。
四、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把导管口的下端浸入水中,用双手紧握试管。如果观察到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五、溶液的配制
1、步骤:(1)计算;(2)称量;(3)溶解。
2、注意称量时左物右码,先放砝码。
3、溶解物质要在烧杯里进行,用玻璃棒搅拌,切不能用量筒。
4、若稀释浓硫酸,则要把浓硫酸缓慢地沿器壁注入水里。若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会溅起浓硫酸,十分危险。
六、其他
1、测定溶液的酸碱性: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并滴在放在干燥的pH试纸上,要防止测量过程中溶液被稀释而导致测量的不准确。
2、点燃气体:甲烷、氢气等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时,易发生爆炸,故点燃时要注意检验气体的纯度。
3、过滤: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
4、使用胶头滴管时,滴管末端不能伸入试管内,更不能碰到试管内壁。
【十一、重要的化学方程式】
1、光合作用:6CO2+6H2O=光、叶绿素=C6H12O6+6O2
2、有氧呼吸:C6H12O6+6O2=酶=6CO2+6H2O+能量(大量)
3、无氧呼吸:C6H12O6=酶=2C2H5OH+2CO2↑+能量(少量)(酒精发酵)
C6H12O6=酶=2C3H6O3+能量(少量)(乳酸发酵)
4、淀粉水解:(C6H10O5)n+nH2O==nC6H12O6
5、形成臭氧:O2=紫外线=2O,O+O2==O3
6、臭氧分解:2O3=氟氯烃化物=3O2这个反应不可称之为分解反应,因为这是一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
【十二、易混点】
一、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
1、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原子。元素是同位素原子的总称。或者说,同位素有相同的元素符号,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如氕,氘,氚;碳-12和碳-14。
2、同素异形体指由同一种元素构成,但是形态不同的单质。可能是由于原子在固态晶体中的排列形式不同,也可能是由于组成分子的原子数目不同。如红磷、白磷和黑磷;金刚石、石墨和碳60(足球烯);氧气和臭氧。
3、碳-14指的是核内含有14个中子的碳原子。而碳60指的是一个分子含有60个碳原子的碳分子。表示同位素时要用“-”。
二、电解与电离
1、电离,就是指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一种过程。
2、电解,是将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态物质,而在阴极和阳极上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3、复分解反应产生的条件是产物里有难电离的,如水、沉淀、产气等。
三、溶解与乳化
1、溶解指形成溶液,分散度高,是分子级别的分散。
2、乳化指形成乳浊液,分散度没那么高,是一种或几种液滴分散到溶剂中。
3、汽油除去油污是溶解过程,洗涤剂除去油污是乳化过程。
四、风化与潮解
1、风化,指结晶水合物失去结晶水,或指岩石或建筑物等因日晒雨淋而受到侵蚀。
2、潮解:暴露在空气中的某些固态物质容易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表面潮湿而逐步溶解。
3、风化是化学变化而潮解在初中范围是物理变化。
五、烟与雾
1、烟是固体,雾是液体。
2、烟是物品燃烧时形成的极其细小的粉尘颗粒,它是固体形态的。如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烟。
3、而雾气,其实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等在遇冷的情况下凝结而成的细小的小液滴,是液态的。如开冬天开水冒的白汽,敞口的浓盐酸上方的酸雾。
六、氨,胺,铵
1、“氨”用于无机氨类化合物,例如氨水、氨气等。
2、“胺”指有机胺类,例如乙胺、苯胺、三甲胺等。
3、“铵”用于饱和氮化合物成盐,例如氯化铵、氢氧化三甲基乙基铵等。
七、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性与还原性
1、氧化性,是指物质得电子的能力。处于高价态的物质一般具有氧化性。
2、氧化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电子的物质。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它本身被还原。
3、还原性,是指物质失电子的能力。能还原别的物质,即具有还原性。别的物质把它氧化了(它被别的物质氧化了),它就有还原性。
4、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电子的物质。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它本身被氧化。
5、反应后升化合价的是氧化剂,反应后降化合价的是还原剂。
八、软水和硬水
1、软水是指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如雨水和雪水。
2、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如一些井水,泉水。
3、区分软水和硬水:用肥皂水,搅拌后泡沫多的是软水,浮渣多的是硬水。加热,留下较多水垢的是硬水。
4、硬水软化,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煮沸。
九、元素的分布
1、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由多到少: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等。
2、元素在海洋中的含量由多到少:氧、氢、氯、钠、镁、硫、钙、钾等。
3、人体所需的常量元素:碳、氢、氧、氮、钙、磷、钠、镁等。
4、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铁、锌、铜、锰、铬、硒、钼、钴、氟等。
12月31日
1月11日重新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