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要内容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及组成;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常见分类;理解并掌握层次模型;掌握OSI参考模型的构成及各层功能;掌握TCP/IP参考模型的构成及各层功能;
## 计算机网络定义及组成
1.**定义**:连接分散计算机设备实现信息传递的系统
2.**两个重要特点**:连通性和资源共享
##计算机网络发展历程
1.计算机网络组成:由若干节点和连接节点的链路组成
2.互联网:多个网络通过路由器连接起来组成的网络,也被称为==网络的网络==
3.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
ARPANET:只是一个单个的分组交换网,并不是互联网,1983年,TCP/IP协议成为ARPANET上的标准协议,使得所有使用协议的计算机都能利用互联网通信,所以1983年作为互联网诞生的时间
第二阶段:
国家科学基金网:由三级结构组成(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
第三阶段:
ISP(网络服务提供商):出现了多层次ISP服务,由主干ISP,地区ISP,本地ISP组成,三者区别在于覆盖面积大小和IP地址数目
IXP(Internet eXchange Point):允许两个网络直接相连并快速交换分组。
## 互联网的组成
### 边缘部分
定义: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由用户直接使用,这些主机又称为端系统
#### 端系统的两种通信方式
区别:客户/服务器方式区分服务的请求方和提供方,客户程序被用户调用后运行,需主动向远地服务器发起通信(请求服务),服务器程序被动地等待并接受来自各地的客户的通信请求,P2P不区分服务方和请求方
相同:对等连接方式从本质上看仍然 是使用客户服务器方式,只是对等连接中的每一个主机既是 客户又是服务器。
### 核心部分
定义: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 典型的交换技术
1.电路交换
定义:每一部电话都直接连接到交 换机上,而交换机使用交换 的方法,让电话用户彼此之 间可以很方便地通信。
特点:这种必须经过“建立连接(占用通信资源)、通话(==一直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释放连接(归还通信资源)”三个步骤的交换方式称为电路交换。
为什么淘汰?
计算机数据具有突发性,导致通信线路的利用率低,已被用户占用的通信线路资源在绝大部分时间里都是空闲的。
仅当要连续传送大量的数据,且其传送时间远大于连接建立时间,有优势
2.分组交换
过程:
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在发送端,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更小的等长数据段,数据段前面添加首部就构成了分组 (packet),分组又称为“包”,而分组的首部也可称为“包头”。
接收端收到分组后剥去首部,还原成原来的报文
特点:
优点:1.动态分配带宽,对通信链路逐段占用
2.每个分组独立选择转发路由
3.可不先建立连接就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
缺点:排队延迟,不能保证带宽,增加了路由器暂存分组,维护转发表的开销
3.报文交换
即不作分组的分组交换,整个报文一起经路由器转发
为什么淘汰?
时延高,传输没有分组交换灵活
## 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 按照网络的作用范围进行分类
广域网(WAN),城域网,局域网(LAN),个人局域网
### 按照网络的使用者进行分类
公用网,专用网
### 用来把用户接入到互联网的网络
接入网:用于将用户接入互联网
##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 1.速率
指的是数据的传送速率,也称为数据率或比特率
千 = K = 2^10^ = 1024,兆 = M = 2^20 = 1024 K,吉 = G = 2^30 = 1024 M
1 字节 (Byte) = 8 比特 (bit)
#### 2.带宽
一条通信链路的“带宽”越宽,其所能传输的“最高 数据率”也越高。
#### 3.吞吐量 (throughput)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实际数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