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尔夫球俱乐部(discount golf clubs)的利益之困:
对于球会而言,经营收益无非来自于增加经营收入以及降低经营成本。增加经营收入的途径:1、提高会籍销售的收入。2、增加球会日常运营性的经营收入。而降低经营成本的途径无非提高经营管理效率,降低硬件投入,提高单个员工的价值贡献率。
但是,以上的几个途径恰恰是中国球会(left handed golf clubs)所面临的共通性问题。首先,会籍销售的日益困难,一方面卖不起高价,另一方面卖不出数量。其次,经营性收入的提升问题。球会并没有有效的方法提高单个会员的贡献率,或者说是在打球之外,球会无法从会员身上挖掘更多的除打球之外的其他收入。至于降低经营性成本的问题,则是从球场的立项开始就存在着硬伤。原有的高端定位带来硬件的无限投资,服务高端人群的定位又使得软件以及人员的投入过多。同时,管理体系的不成熟、不完善也造成了效率的低下与成本的增多。
经营之困已经成为了困扰高尔夫行业的另一个关键,同时,也是所有的投资者以及职业经理人当下以及未来关注的焦点。
二、高尔夫运行的模式之困:
高尔夫从进入中国的那一刻起,就被打上了贵族的标签。于是所有的球会在立项之初,就将球会定位为做中国或者是某某区域最高端的球会。投资动辄数亿,幻想着通过吸引中国最最富有的人群购买最最高价的会籍来达到快速收回投资的目的。
然而现实并没有给投资商们以丰厚的回报。会籍价格的日益缩水,会员制球会的逐步对外开放,已经让中国原有的纯会员制球会(scotty cameron putter)的模式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于是,原有的所谓的会员制球会在会籍销售业绩不理想的状态下,试图通过接待散客来提高经营性收入来拉升球会整体的经营收入。但是,又不得不面对接待散客后,会籍价值缩水更为严重,甚至根本卖不出会籍的无奈。靠现有的消费人群,靠打球的经营收入,根本无法满足投资者快速收回投资的目标与初衷。这是中国目前大部分球会的经营现状,也是大部分球会所面临的无奈与尴尬。
对于中国的球会而言,首要的也是核心的问题在于思考球会的经营模式以及生存模式。先明白球会究竟选择哪种模式,然后再去探寻不同模式的球会不同的经营路径与赢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