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async/await 是把双刃剑》

(点击上方公众号,可快速关注)


作者:黄子毅

segmentfault.com/a/1190000014753495

1 引言

终于,async/await 也被吐槽了。Aditya Agarwal 认为 async/await 语法让我们陷入了新的麻烦之中。

其实,笔者也早就觉得哪儿不对劲了,终于有个人把实话说了出来,async/await 可能会带来麻烦。

2 概述

下面是随处可见的现代化前端代码:

 
 
  1. (async () => {

  2.  const pizzaData = await getPizzaData(); // async call

  3.  const drinkData = await getDrinkData(); // async call

  4.  const chosenPizza = choosePizza(); // sync call

  5.  const chosenDrink = chooseDrink(); // sync call

  6.  await addPizzaToCart(chosenPizza); // async call

  7.  await addDrinkToCart(chosenDrink); // async call

  8.  orderItems(); // async call

  9. })();

await 语法本身没有问题,有时候可能是使用者用错了。当 pizzaData 与 drinkData 之间没有依赖时,顺序的 await 会最多让执行时间增加一倍的 getPizzaData 函数时间,因为 getPizzaData 与 getDrinkData应该并行执行。

回到我们吐槽的回调地狱,虽然代码比较丑,带起码两行回调代码并不会带来阻塞。

看来语法的简化,带来了性能问题,而且直接影响到用户体验,是不是值得我们反思一下?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同时执行函数,再 await 返回值,这样可以并行执行异步函数:

 
 
  1. (async () => {

  2.  const pizzaPromise = selectPizza();

  3.  const drinkPromise = selectDrink();

  4.  await pizzaPromise;

  5.  await drinkPromise;

  6.  orderItems(); // async call

  7. })();

或者使用 Promise.all 可以让代码更可读:

 
 
  1. (async () => {

  2.  Promise.all([selectPizza(), selectDrink()]).then(orderItems); // async call

  3. })();

看来不要随意的 await,它很可能让你代码性能降低。

3 精读

仔细思考为什么 async/await 会被滥用,笔者认为是它的功能比较反直觉导致的。

首先 async/await 真的是语法糖,功能也仅是让代码写的舒服一些。先不看它的语法或者特性,仅从语法糖三个字,就能看出它一定是局限了某些能力。

举个例子,我们利用 html 标签封装了一个组件,带来了便利性的同时,其功能一定是 html 的子集。又比如,某个轮子哥觉得某个组件 api 太复杂,于是基于它封装了一个语法糖,我们多半可以认为这个便捷性是牺牲了部分功能换来的。

功能完整度与使用便利度一直是相互博弈的,很多框架思想的不同开源版本,几乎都是把功能完整度与便利度按照不同比例混合的结果。

那么回到 async/await 它的解决的问题是回调地狱带来的灾难:

 
 
  1. a(() => {

  2.  b(() => {

  3.    c();

  4.  });

  5. });

为了减少嵌套结构太多对大脑造成的冲击,async/await 决定这么写:

 
 
  1. await a();

  2. await b();

  3. await c();

虽然层级上一致了,但逻辑上还是嵌套关系,这不是另一个程度上增加了大脑负担吗?而且这个转换还是隐形的,所以许多时候,我们倾向于忽略它,所以造成了语法糖的滥用。

理解语法糖

虽然要正确理解 async/await 的真实效果比较反人类,但为了清爽的代码结构,以及防止写出低性能的代码,还是挺有必要认真理解 async/await 带来的改变。

首先 async/await 只能实现一部分回调支持的功能,也就是仅能方便应对层层嵌套的场景。其他场景,就要动一些脑子了。

比如两对回调:

 
 
  1. a(() => {

  2.  b();

  3. });

  4. c(() => {

  5.  d();

  6. });

如果写成下面的方式,虽然一定能保证功能一致,但变成了最低效的执行方式:

 
 
  1. await a();

  2. await b();

  3. await c();

  4. await d();

因为翻译成回调,就变成了:

 
 
  1. a(() => {

  2.  b(() => {

  3.    c(() => {

  4.      d();

  5.    });

  6.  });

  7. });

然而我们发现,原始代码中,函数 c 可以与 a 同时执行,但 async/await 语法会让我们倾向于在 b 执行完后,再执行 c。

所以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可以优化一下性能:

 
 
  1. const resA = a();

  2. const resC = c();

  3. await resA;

  4. b();

  5. await resC;

  6. d();

但其实这个逻辑也无法达到回调的效果,虽然 a 与 c 同时执行了,但 d 原本只要等待 c执行完,现在如果 a 执行时间比 c 长,就变成了:

 
 
  1. a(() => {

  2.  d();

  3. });

看来只有完全隔离成两个函数:

 
 
  1. (async () => {

  2.  await a();

  3.  b();

  4. })();

  5. (async () => {

  6.  await c();

  7.  d();

  8. })();

或者利用 Promise.all:

 
 
  1. async function ab() {

  2.  await a();

  3.  b();

  4. }

  5. async function cd() {

  6.  await c();

  7.  d();

  8. }

  9. Promise.all([ab(), cd()]);

这就是我想表达的可怕之处。回调方式这么简单的过程式代码,换成 async/await 居然写完还要反思一下,再反推着去优化性能,这简直比回调地狱还要可怕。

而且大部分场景代码是非常复杂的,同步与 await 混杂在一起,想捋清楚其中的脉络,并正确优化性能往往是很困难的。但是我们为什么要自己挖坑再填坑呢?很多时候还会导致忘了填。

原文作者给出了 Promise.all 的方式简化逻辑,但笔者认为,不要一昧追求 async/await 语法,在必要情况下适当使用回调,是可以增加代码可读性的。

4 总结

async/await 回调地狱提醒着我们,不要过渡依赖新特性,否则可能带来的代码执行效率的下降,进而影响到用户体验。同时,笔者认为,也不要过渡利用新特性修复新特性带来的问题,这样反而导致代码可读性下降。

当我翻开 redux 刚火起来那段时期的老代码,看到了许多过渡抽象、为了用而用的代码,硬是把两行代码能写完的逻辑,拆到了 3 个文件,分散在 6 行不同位置,我只好用字符串搜索的方式查找线索,最后发现这个抽象代码整个项目仅用了一次。

写出这种代码的可能性只有一个,就是在精神麻木的情况下,一口气喝完了 redux 提供的全部鸡汤。

就像 async/await 地狱一样,看到这种 redux 代码,我觉得远不如所谓没跟上时代的老前端写出的 jquery 代码。

决定代码质量的是思维,而非框架或语法,async/await 虽好,但也要适度哦。


觉得本文对你有帮助?请分享给更多人

关注「前端大全」,提升前端技能

640?wx_fmt=png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