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读这本书,可能和大多数人一样,偶尔一次听到董宇辉老师的推荐,董老师说这本书时用到一个词“很治愈”,也正是这个词吸引了我开始看这本书。在写这篇读后感,其实是已经二刷了这本书。这本书读完给我最大的一个感受,我想说的是“平和”两个字。特别适合在一个雨天的下午或者一个安静的夜里,去看完或者是说听完,一位雨和雪的90岁老熟人讲述这样一个不为人知的大兴安岭深处额尔古纳河右岸鄂温克民族的近百年岁月。从老者的回忆里,能够感受到一个民族里那些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爱憎分明的精神传递。
读第一遍时,对文中很多人物名、地名、方言、文化特色读起来很不容易分辨,但是书中文字优美,如行云流水一般,读起来很顺畅,一点不影响对故事情节的推进,只是对那些没见过的词很陌生。到读第二遍时,很多这个民族的特色你不会再陌生,那些驯鹿、堪达罕、乌力楞、萨满、希楞柱、靠老宝、人名、山川河流、星辰的画像可能你会不自然有些画面感。
1、书中有很多生命来与去的情节。
主人公经历了父母、亲人、伴侣、儿女还有他们周边很多人的离去,也许刚开始你对一些人的离去很惋惜和痛惜,可能读着读着,或许你会对生死也许看得淡了些,心中已不再起波澜,可能每个人的命运都是上天安排好了的,走完了该走的路,就到时间要离开了。命运似乎是不可抗拒的,它该是如何就是如何,只管过好当下。
2、书中有描述他们这个民族的宗教信仰,也就是萨满这样一个人物刻画。
鄂温克人信仰萨满教。书中围绕着萨满也有很多故事情节,他们有同样神奇的功力。比如神奇的预知能力,每当氏族中有人去世,萨满总是第一个知道的。比如祭祀跳神治病,当氏族中或别的氏族有些棘手的疾病,就会请萨满去跳神治病。萨满穿上神衣舞蹈,打起神鼓唱起歌,但是萨满治病也是有代价的,就像书中说的,神总要带走一条生命, 萨满救下的生命留下了,但另外条生命就要替他走。妮浩萨满的经历不免让人有些痛惜,每次救人都换来了自己亲人的离去,以致于后来女儿为了躲避这种危险,逃离了她的身边,直至妮浩归西才返回。鄂温克人崇敬各种各样的神,但这些神归根结底是来源于自然,对生命的敬畏。也正是这种信仰才让鄂温克人形成了自己的风俗文化。
3、书中也有描述他们这个民族的爱情故事,这些爱情描绘了很多类型。
有尼都萨满和主人公母亲的爱而不得、有主人公母亲和父亲的爱的风声、有主人公和两任丈夫的一见钟情、有坤德和依芙琳的爱的折磨、有伊万和娜杰什卡的爱的背叛、有达西和杰芙琳娜的爱的信任等等,他们的爱既淳朴又凄美,有幸福有悲惨,这也都是人间常态。
总的来说,这是一段美好的阅读体验,作者干净的文字,展现的大自然人文景象,缓缓流入心中,在这个繁杂的社会,让浮躁的心可以得到一丝平和。
最后引用董老师解说时常提到的那句书中景象:
驯鹿逐苔藓而栖,月光下萨满起舞,繁星低垂于夜空,篝火旁人们载歌载舞,饮酒欢畅,直到天亮。
附书中人物图谱